第二天
大家晚上好!我們接著昨天的講解,在家的請燒上香,不在的就心香九柱。因爲從來沒有這麼講過,講給大家聽感覺到比較費神,費點力氣。要有人這樣講過還能參考一下,但是沒有就感覺自己力單。
有個和尚從印度取經回來,在白馬寺曾經比試過佛經、道經到底哪個高,最後一燒,不是真正的老子寫的經燒掉了,《道德經》留下來了,《佛經》基本上沒有燒壞,這是古時候的傳說。但從這裏我們可以分析,那這個《道德經》的的確確是不可思議的。因爲它是宇宙的結晶,老子是用自己的生命精華寫出來這部經的,所以涵蓋天地萬物,涵蓋了一切,沒有他說不到的地方,只不過老子沒有傳法。如果老子在世間再傳十幾年的法,我看中國人的智慧可能早早的就打開了。正因爲沒有去傳,我們是在探索,所以說《道德經》發展的比較慢,別看慢,外國人特別喜歡中國的《道德經》,中國的《孫子兵法》,還有中國的《易經》。
我們要研究自己,第一是研究我們的本來面目,研究自己的本性;第二研究自己文明古國的東西,我們國家地域廣闊,文明發達,爲什麼要叫西方那些文學占據我們的主導思想呀。我並不是說他們的東西不好,但他在什麼基礎上發展,這個是要我們搞清楚的。他們研究會了然後再賣給中國,賺中國人的錢。只有我們有智慧能洞察一切的時候,就能知道哪個是中國的,哪個是從中國飄出去的,哪個是西方原有的。我並不是說我們中國的東西就是好,是要讓大家明白,就像《西遊記》裏的真假孫悟空,你要看清楚,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真的我們要如實的去實踐他,假的也不要傷害它。
今天下午在這個網上碰到一個傳播基督教的人,說現在災難來了,主能救你,一些白領加入他們的隊伍學習,確實也得到了一些東西,但那些東西不就是中國的嗎!他研究中國的《道德經》、《易經》、《孫子兵法》之後整合在一起,然後賣給中國。我說你回家好好把《道德經》從頭到尾的看上幾遍,你才能明白中國的東西,不要認爲它只是從哲理哲學上寫的一部書。
很多人學佛說中國道家的東西或者《道德經》低得很,你認爲它低的時候難道就真的低了嗎?沒有吧!盲目的往外求,心不正,給你一個佛放在身邊,你也不認識,心裏頭都是邪念呀。只有平心靜氣的去研究,才能明白中國的東西確實是博大精深的。自己要研究,要去走,走過之後再回頭看,都是不高不低的、平衡的、圓滿的。
如果釋迦佛不研究其它的教派,不研究印度古老的教派,他也創立不了佛教呀,老子不去研究也寫不出書啊。我們大家也要研究,從自己心裏頭、自己身裏頭去研究,你只有研究宇宙、研究人生,你才能明白哪個東西最好還是最不好。
老子的東西能存在幾千年,就證明他的東西是高的,不高的東西早被中國人淘汰掉了,這是咱們人道上一個最基本的規律。好東西會源源不斷的傳播,不好的傳播一段時間就沒有了。
我講的是《道德經》,要是來聽就好好聽,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我到其它的群裏聽,我也不會去發言的,哪怕他講錯了我也不會說人家是錯的,反觀自己反而擴大了自己的視野。你如果是真的覺悟了,你修煉的東西可以拿出來看一下呀。拿不出就聽,你在聽的時候就會明白,這個人是說自個的東西,還是講別人家的東西,講別人的東西叫解讀,講自個的東西就像釋迦佛那樣叫講經說法。我沒有資格講經說法,好的聽兩句,不好聽就轉身走人,這是一個智者。你開悟了,我第一個向你學習。如果你沒有開悟,那麼請尊重別人,這是走人道修十善業道最基本的修養。修佛法要懂得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人道,是做正人君子。如果十善業道都不明白,身口意都不明白,那以後修行就十分麻煩啊。十善業道學明白,你才懂得如何去修。修不好人道,那佛道更走不好。哪怕真法放在你的面前,你也會擦肩而過。
無論到哪一個地方去聽,大家都要把人家的東西了解透了才能發言。你不了解誤會就會出來,聽一句半句就說人家是邪教,那就明擺著作爲一個正人君子或者說作爲一個修行人的資格都沒有了。佛教導我們首先做好人,尊重別人這個禮節都沒有做好,修佛法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說我們大家修行一定要做好人,我們到哪個群裏頭都不要先發言,要聽完人家所說的道理。很多人只聽一半,然後就給人家叫板,這種行爲都是不應該的。有一個傳密宗的群裏,有個轉輪法王講的很多理論非常好的,很多人就去叫板說他是邪教是假的。我們都是學生,只要人家講就是老師,人家說的有味道你就聽兩句,沒有味道就把那個頻道關掉,到其它的頻道去看,這是我們應該學會的尊重別人。邪也好正也好,將來的業果自個背。
在講第叁篇之前,我們要講個“欲望”的故事,是講我們心性的,有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後做了導遊,他對工作是早來晚歸,對待遊客是一視同仁,在他的心目當中沒有叁六九等。當時的旅遊工資是死的,還沒有像現在二十年發展這麼好,還沒有實行小費。他每天忘我的工作體驗到了一種快樂,心情非常平穩,非常自在,就像我們學佛一個問題明白了覺悟了那種高興勁是一樣的。可後來有一個非常有錢的遊客出手大方,在他服務完之後遞上了一張50元錢。剛開始還有點發懵,領導沒有讓收小費啊,也沒有這個規定。先生,這個錢我們不能收啊,我們沒有規定另外收取你的費用。這個客人就說這是個禮節,因爲你服務的非常好,心態非常好,說話非常和氣,很尊重別人。你在尊重別人的時候也是尊重你自己,尊重你這份工作,所以我出于自己的真誠心,給你這個報酬。
小夥子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了作爲了,通過客人反饋到他這裏而且還給錢,他感覺到自己沒白付出,心情開朗了,又越來越能幹,隨著他的這種熱情在工作中表現的是越來越好,給他錢的人越來越多。他在不斷的吸取金錢的同時,心也就越來越大,最後完全墮落到爲錢服務,人分叁六九等了,這個時候他的工作熱情再也看不到了,錢鬧的呀,就是欲望啊。剛開始他是一種自在的服務,感覺良好。後來是爲了錢服務,感覺很累,一天忙到晚沒掙到錢,心中就有一種怨恨,說白服務了,慢慢這個人的工作就越來越糟糕。後來那個豪華團錦旗被領導撤下來了,內外相應,再後來工作就丟了,從此他再也沒有快樂,就是一個錢的奴隸。因爲大家都反映他的不好,勢利眼,小心眼,一點小事就給人家吵吵,再也看不到他最初的那種心態了。
第叁章說的就是我們的心態,就是我們在修行當中如何來處理在人道上、修行道上自己的心態。
第叁章 不見可欲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第叁章講的是我們的心態。第一章“衆妙之門”直接闡述了大道,大道在哪兒,一是在內,二是在外,內外相應相合是謂天人合一。第二章告訴了我們要放下自我,就是我執要破。第叁章是如何來破自個的六根産生的執著。
我再多說一句廢話,大家以後一定要聽完人家講的東西再發言,好的你就拿著,因爲都不是覺悟者,都是在探索這條大道,就不要去評判人家高和矮、長和短,聽的對路就多聽兩句,聽的不對路就換個頻道。爭的時候就說明自己的智慧根本就沒到,如果到了,你就能把病根點出來,人家就會服氣,就會接受你的批評。現在很多人修出來一個佛理佛氣,感覺自己修得很不錯了,像個佛似的張口閉口就是經文。如果你真的按經文做了,就不會這樣了,就會講自己修證的話了。在十善業道經裏告訴身口意業怎麼來的,就因爲自己的心太狂、太高、欲望太大,認爲別人都不如你,你才有資格去指責別人。我們都不要有這種心,要用一個討論的心。
大家一定要記住,在任何一個場合下,哪怕這個人修的沒你好,你也要聽他的東西,沒准哪句話正好是你需要的,你正好在那個地方卡住了,他這個話就是鑰匙。不要瞧不起那些要飯的,他沒准哪一句話就高深莫測,你的很多糊塗的事,一下子就打開了。
我們大家一定要做好十善業道,不要去爭論,更不要去批評別人,因爲我們都沒有資格。我們的資格就是大家在一起討論,哪一句話對哪一句話翻譯的不好,好的就發揚不好的改正,這是我們修行人應該做的,不是讓你出來指責別人的。你贊歎別人隨喜別人的時候,你也得功德,但一吵一鬧一爭所有的功德都沒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真正的明白這些。如果不明白我們就會處處有違緣,處處有障礙,這障礙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給的,別人給不了你障礙的,修行障礙只有自己障礙到自己。說我的障礙是別人給的,那純屬胡說八道了,障礙是自己心中設立的。
【不尚賢,使民不爭】這句話就告訴我們了,真正有德有才的人,心是寬廣的包容的,不需要和別人爭論,沒有樹立自己的心態,因而也不可能樹立一個對立的東西,當然別人也就不可能和他爭了。如果你有強大的欲望,那你就要爭了,爭個你死我活,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不會平靜。
這句話就告訴我們,修行人要清心寡欲,不去追逐名和利,不追求外在的欲望,心就會平靜,就引不來是非。如果我們的心沒有那麼多欲望,就引不來爭鬥了,心就會平穩。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從字面上,爲了那些珍奇寶物貴重的東西,人民就去爭奪。如果人們不把難得之物認爲是珍貴的,民就不會盜。
從修行上講,我們不把自己的東西外露,自個修自個不去張揚自己。說我修出了眼目,修出了耳目,耳目和眼目叫難得之珍寶吧,你有了這個東西,有些人就要來盜取。爲什麼要盜取?你給我觀一觀、看一看、聽一聽,我什麼時候能成佛。如果你不去張揚,清清靜靜的守住自己那顆不爭鬥的心,人就不會來騷擾你,使…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叁章 不見可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