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章 不见可欲

  第二天

  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着昨天的讲解,在家的请烧上香,不在的就心香九柱。因为从来没有这么讲过,讲给大家听感觉到比较费神,费点力气。要有人这样讲过还能参考一下,但是没有就感觉自己力单。

  有个和尚从印度取经回来,在白马寺曾经比试过佛经、道经到底哪个高,最后一烧,不是真正的老子写的经烧掉了,《道德经》留下来了,《佛经》基本上没有烧坏,这是古时候的传说。但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那这个《道德经》的的确确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是宇宙的结晶,老子是用自己的生命精华写出来这部经的,所以涵盖天地万物,涵盖了一切,没有他说不到的地方,只不过老子没有传法。如果老子在世间再传十几年的法,我看中国人的智慧可能早早的就打开了。正因为没有去传,我们是在探索,所以说《道德经》发展的比较慢,别看慢,外国人特别喜欢中国的《道德经》,中国的《孙子兵法》,还有中国的《易经》。

  我们要研究自己,第一是研究我们的本来面目,研究自己的本性;第二研究自己文明古国的东西,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文明发达,为什么要叫西方那些文学占据我们的主导思想呀。我并不是说他们的东西不好,但他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这个是要我们搞清楚的。他们研究会了然后再卖给中国,赚中国人的钱。只有我们有智慧能洞察一切的时候,就能知道哪个是中国的,哪个是从中国飘出去的,哪个是西方原有的。我并不是说我们中国的东西就是好,是要让大家明白,就像《西游记》里的真假孙悟空,你要看清楚,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真的我们要如实的去实践他,假的也不要伤害它。

  今天下午在这个网上碰到一个传播基督教的人,说现在灾难来了,主能救你,一些白领加入他们的队伍学习,确实也得到了一些东西,但那些东西不就是中国的吗!他研究中国的《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之后整合在一起,然后卖给中国。我说你回家好好把《道德经》从头到尾的看上几遍,你才能明白中国的东西,不要认为它只是从哲理哲学上写的一部书。

  很多人学佛说中国道家的东西或者《道德经》低得很,你认为它低的时候难道就真的低了吗?没有吧!盲目的往外求,心不正,给你一个佛放在身边,你也不认识,心里头都是邪念呀。只有平心静气的去研究,才能明白中国的东西确实是博大精深的。自己要研究,要去走,走过之后再回头看,都是不高不低的、平衡的、圆满的。

  如果释迦佛不研究其它的教派,不研究印度古老的教派,他也创立不了佛教呀,老子不去研究也写不出书啊。我们大家也要研究,从自己心里头、自己身里头去研究,你只有研究宇宙、研究人生,你才能明白哪个东西最好还是最不好。

  老子的东西能存在几千年,就证明他的东西是高的,不高的东西早被中国人淘汰掉了,这是咱们人道上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好东西会源源不断的传播,不好的传播一段时间就没有了。

  我讲的是《道德经》,要是来听就好好听,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我到其它的群里听,我也不会去发言的,哪怕他讲错了我也不会说人家是错的,反观自己反而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你如果是真的觉悟了,你修炼的东西可以拿出来看一下呀。拿不出就听,你在听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个人是说自个的东西,还是讲别人家的东西,讲别人的东西叫解读,讲自个的东西就像释迦佛那样叫讲经说法。我没有资格讲经说法,好的听两句,不好听就转身走人,这是一个智者。你开悟了,我第一个向你学习。如果你没有开悟,那么请尊重别人,这是走人道修十善业道最基本的修养。修佛法要懂得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人道,是做正人君子。如果十善业道都不明白,身口意都不明白,那以后修行就十分麻烦啊。十善业道学明白,你才懂得如何去修。修不好人道,那佛道更走不好。哪怕真法放在你的面前,你也会擦肩而过。

  无论到哪一个地方去听,大家都要把人家的东西了解透了才能发言。你不了解误会就会出来,听一句半句就说人家是邪教,那就明摆着作为一个正人君子或者说作为一个修行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佛教导我们首先做好人,尊重别人这个礼节都没有做好,修佛法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说我们大家修行一定要做好人,我们到哪个群里头都不要先发言,要听完人家所说的道理。很多人只听一半,然后就给人家叫板,这种行为都是不应该的。有一个传密宗的群里,有个转轮法王讲的很多理论非常好的,很多人就去叫板说他是邪教是假的。我们都是学生,只要人家讲就是老师,人家说的有味道你就听两句,没有味道就把那个频道关掉,到其它的频道去看,这是我们应该学会的尊重别人。邪也好正也好,将来的业果自个背。

  在讲第三篇之前,我们要讲个“欲望”的故事,是讲我们心性的,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做了导游,他对工作是早来晚归,对待游客是一视同仁,在他的心目当中没有三六九等。当时的旅游工资是死的,还没有像现在二十年发展这么好,还没有实行小费。他每天忘我的工作体验到了一种快乐,心情非常平稳,非常自在,就像我们学佛一个问题明白了觉悟了那种高兴劲是一样的。可后来有一个非常有钱的游客出手大方,在他服务完之后递上了一张50元钱。刚开始还有点发懵,领导没有让收小费啊,也没有这个规定。先生,这个钱我们不能收啊,我们没有规定另外收取你的费用。这个客人就说这是个礼节,因为你服务的非常好,心态非常好,说话非常和气,很尊重别人。你在尊重别人的时候也是尊重你自己,尊重你这份工作,所以我出于自己的真诚心,给你这个报酬。

  小伙子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了作为了,通过客人反馈到他这里而且还给钱,他感觉到自己没白付出,心情开朗了,又越来越能干,随着他的这种热情在工作中表现的是越来越好,给他钱的人越来越多。他在不断的吸取金钱的同时,心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完全堕落到为钱服务,人分三六九等了,这个时候他的工作热情再也看不到了,钱闹的呀,就是欲望啊。刚开始他是一种自在的服务,感觉良好。后来是为了钱服务,感觉很累,一天忙到晚没挣到钱,心中就有一种怨恨,说白服务了,慢慢这个人的工作就越来越糟糕。后来那个豪华团锦旗被领导撤下来了,内外相应,再后来工作就丢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快乐,就是一个钱的奴隶。因为大家都反映他的不好,势利眼,小心眼,一点小事就给人家吵吵,再也看不到他最初的那种心态了。

  第三章说的就是我们的心态,就是我们在修行当中如何来处理在人道上、修行道上自己的心态。

  

  第三章 不见可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讲的是我们的心态。第一章“众妙之门”直接阐述了大道,大道在哪儿,一是在内,二是在外,内外相应相合是谓天人合一。第二章告诉了我们要放下自我,就是我执要破。第三章是如何来破自个的六根产生的执著。

  我再多说一句废话,大家以后一定要听完人家讲的东西再发言,好的你就拿着,因为都不是觉悟者,都是在探索这条大道,就不要去评判人家高和矮、长和短,听的对路就多听两句,听的不对路就换个频道。争的时候就说明自己的智慧根本就没到,如果到了,你就能把病根点出来,人家就会服气,就会接受你的批评。现在很多人修出来一个佛理佛气,感觉自己修得很不错了,像个佛似的张口闭口就是经文。如果你真的按经文做了,就不会这样了,就会讲自己修证的话了。在十善业道经里告诉身口意业怎么来的,就因为自己的心太狂、太高、欲望太大,认为别人都不如你,你才有资格去指责别人。我们都不要有这种心,要用一个讨论的心。

  大家一定要记住,在任何一个场合下,哪怕这个人修的没你好,你也要听他的东西,没准哪句话正好是你需要的,你正好在那个地方卡住了,他这个话就是钥匙。不要瞧不起那些要饭的,他没准哪一句话就高深莫测,你的很多糊涂的事,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们大家一定要做好十善业道,不要去争论,更不要去批评别人,因为我们都没有资格。我们的资格就是大家在一起讨论,哪一句话对哪一句话翻译的不好,好的就发扬不好的改正,这是我们修行人应该做的,不是让你出来指责别人的。你赞叹别人随喜别人的时候,你也得功德,但一吵一闹一争所有的功德都没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真正的明白这些。如果不明白我们就会处处有违缘,处处有障碍,这障碍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给的,别人给不了你障碍的,修行障碍只有自己障碍到自己。说我的障碍是别人给的,那纯属胡说八道了,障碍是自己心中设立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了,真正有德有才的人,心是宽广的包容的,不需要和别人争论,没有树立自己的心态,因而也不可能树立一个对立的东西,当然别人也就不可能和他争了。如果你有强大的欲望,那你就要争了,争个你死我活,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不会平静。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修行人要清心寡欲,不去追逐名和利,不追求外在的欲望,心就会平静,就引不来是非。如果我们的心没有那么多欲望,就引不来争斗了,心就会平稳。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从字面上,为了那些珍奇宝物贵重的东西,人民就去争夺。如果人们不把难得之物认为是珍贵的,民就不会盗。

  从修行上讲,我们不把自己的东西外露,自个修自个不去张扬自己。说我修出了眼目,修出了耳目,耳目和眼目叫难得之珍宝吧,你有了这个东西,有些人就要来盗取。为什么要盗取?你给我观一观、看一看、听一听,我什么时候能成佛。如果你不去张扬,清清静静的守住自己那颗不争斗的心,人就不会来骚扰你,使…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章 不见可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