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沙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甯爲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複次, 須菩提,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 無人、無衆生、 無壽者相, 修一切善法,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 如來說即非善法, 是名善法。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 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 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 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 如來則有我、 人、 衆生、 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 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 于法不說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 持用布施, 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 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 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後秦〕 鸠摩羅什 譯
密法是佛法中的“寶中之寶”
一、佛法難聞,而密法更難得到
宗喀巴說:“密法比佛更珍貴。”就是說要得到佛法,要有許多條件,而密法更是難以得到。所以宗喀巴大師說:“密法是珍貴的,密法比佛還珍貴。得到佛的地位並不難,得到密法難上難。”原因是啥?佛法上說:本賢劫要出1000個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佛,第五位佛在8萬年以後出現,是彌勒佛。像這樣的佛在世界毀滅之前的這一賢劫要出現1000尊,在這1000尊佛裏面只有4尊佛才有密法,是第四位、第五位、第十一位佛和最後第一千位佛。從理論上推算,只有最後這一個佛,前邊999個佛的所有佛法他都要傳,所以他必然要傳密法。這說明密法是珍貴的。而世界上由于人的偏見、無知,對密法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不認識,甚至排擠。佛教內部也有排擠,小乘佛教也進行排擠,漢傳佛教中有個別人也排擠。實際上也並不奇怪。因爲密法是秘密的,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珍貴了。稀有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如果人人都有了,還有什麼“珍貴”可言?
二、密法是成佛的最捷的捷徑
密法,特別是無上密法中有顯宗所沒有的許多方便法門。如色身的修法,佛國的修法。色身就是佛的四身中有形的兩個身(即報身和化身)。這兩個身是顯宗經過叁個無量劫即叁個阿僧祗劫的時間修福、修德才能得到的,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得到的。而密法快速法能即身成佛,就是用幻身法可以代替長期修煉色身的這一過程。
還有佛國的修法,即莊嚴佛國,比如觀修壇城。這次大家都看到了,用沙堆的壇城,是佛國、佛法的象征,那裏面的每一朵花、每一個字都有特別的佛理象征意義。
還有禅定和智慧的修法、二成就的修法。
世間成就(四悉地):息、增、攝、誅。
四悉地成就也叫世間成就,如息病、滅災這方面的成就叫息滅成就法。增益法:增益就是增長智慧、增長壽命、增長財富等。收攝法、勾攝法:想得到的東西可以很容易得到,叫攝法。誅殺法:是對待邪惡的,是憤怒金剛所表現出來的善行,即抑惡揚善。從目的上來說,佛法是慈悲的,但從手段上說,有時有惡法——誅殺法,沒有這些法,對待邪惡就沒有辦法鎮壓下去,衆生也得不到幸福。所以,用誅殺法對待邪惡。對待邪惡也是以慈悲爲懷,從慈悲出發,但是在手段上采取強硬的手段,就是誅殺鎮壓法。這是四成就的世間成就。
十二成就:收、招、離、殺、逐、迷、僵、呆、橛、封(口、耳、…
《愛心中爆發的智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