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釋義——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供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佛經上講時間,一天分叁時,就是叁個階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日分就是中午,後日分就是下午,這叁句話其實就是一天。
釋迦佛再一次跟須菩提對話:須菩提啊!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這是用身體來布施。前面講得是用恒河沙那樣的七寶珠寶去布施。用七寶來布施的福德,那是非常非常大的。這一次又問他,如果用身體、用性命來布施,這種福德大不大?須菩提就開始想,七寶布施的福德已經無邊無際了,但是釋迦佛說那是有限度的,是有限量的。既然是有限度和限量的,那就說明恒河沙等沙等恒河這種來排列的七寶去布施,都是有限量的,那用身體布施的功德比它還要大,但也是有限量的。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他前面提出用身體去布施,後面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是自己生命輪回的百千萬億劫。一劫大家應該知道,《易經》上一個小劫是十二萬年,佛經上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爲一小劫。二十小劫,共計叁萬叁千六百萬年,稱爲一中劫。八十中劫爲一大劫,共計兩百六十八億八千萬年。這個無量百千萬億劫,那就說明非常之大。
如果按照現在科學數字來計算,宇宙已經生成了一百五十億年,這一百五十億年按印度那個分法,就是百千萬億劫。西方極樂教主用十大劫,現在來算也有二叁十億年,這個並不是非常精確。如果用自己的身體布施百千萬億個劫,這種布施你說福德大不大。須菩提就說了,這個肯定是大的了,七寶與此相比,肯定是用身體布施的功德比七寶布施的福德大的多了。
但是釋迦佛話鋒一轉,假如有人聽聞這個法了,信心不動搖,不逆轉了,一心修行。修無爲之行,無相之行,無念之行,無心之行。這才叫信心不逆。
用身體百千萬億劫的去布施,福德非常非常大。但如果有人聽聞我釋迦佛的經典,或者是親自聽我釋迦佛講經了,或者是後世人聽到法師來講這部《金剛經》的時候,他的信心不倒退不逆轉,很清淨的接受我釋迦佛的這個法義,或者用我們理解的話就是接受宇宙的現實,佛家叫第一義,第一聖義,第一聖谛義,或者了義,他的福德比前面的布施的福德要大啊!
如果他的心非常清淨,他就能相信我釋迦佛所說的宇宙的真理。他的信心不會退轉,他就會俱足能量,這個能量就是他的福德性。福德性,前面講了,就是我們的心量。心量和虛空相融相合的時候,達到的狀態就是無爲之行、無心之行、無念之行、無住之行。這時候福德性就是齊天大聖。
什麼叫齊天大聖?《西遊記》裏孫悟空,爲什麼叫孫-悟-空?並不是什麼東西是空的,而是心裏非常清淨,能和宇宙溝通。什麼叫溝通?就是和宇宙融合了,天人合一了,道家的話叫道交感應了。道交感應了,達到天人合一狀態,就是清淨心、清淨人、面前童子。
只有心清淨下來才不會逆轉,才不會墮落。修到八地菩薩的時候,就成爲不墮落、不退轉的菩薩或者阿羅漢。因爲那個時候已經明白了宇宙,明白了宇宙怎麼生成的,宇宙的來龍去脈基本上非常清楚的。就會信就會迷,這個信和迷,不是我們現在老百姓說的那個迷信的迷和信了。這個迷是因爲了解了這個情況是真實不虛的,叫如是、如來。
明白了如是和如來,信心清淨下來,就不會再想後天的東西,就是我們叁界內這些有形狀的有體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妄念所造就的。達到了信心不逆,達到了心真正清淨下來的時候,四相不會再生,也就是四大皆空。
何爲四大皆空?很多人不明白,四大皆空第一種意思就是《金剛經》裏所說的四相,無四相的時候,叫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有好幾種講法,地火水風空也爲四大空。從《金剛經》裏講四大皆空,要真正達到四大皆空,首先要證得無我。人無我的時候,心就會清淨下來,不會再爲世間繁瑣的事情去動凡心凡念。
什麼叫凡心凡念?就是我們的私心雜念。今天想爭官,明天想爭利,爭的死去活來。一旦修成四大皆空,人無我的時候,六根就閉住了。六根閉住就證得了初果阿羅漢。初果阿羅漢具備一些小神通。
修過氣功、修過禅定都會有感應,這種感應是來自于宇宙賜給我們的能量。你身體的能量有多少,你就有多大的功能。沒有能量就沒有功能。那些氣功師說自己有功能,這都是對的。如果你修行修出了能量,這能量不斷地在你身體裏積累、沈澱,儲存在海底輪裏,這個時候你的身體會膨脹。身體膨脹,就說明你現在已經和宇宙相合相融,相合相融的這個過程就叫修行的過程。修行的過程就是在修我們的能量。如果身體具備了一定的能量,眼目、耳目都能開,心通那就更不用說。心通知法華,什麼叫心通知法華?就是你的心和宇宙中的蓮花是相合的。很多人不知道《法華經》出自何處?是出自宇宙中心處,這個中心就是宇宙的蓮花。所以《法華經》講的都是成佛的。那蓮花裏住的都是佛家人,叫一真法界。
一旦修行能量具足,能和宇宙融合的時候,就叫得道。得道並不是能施個法術,能把杯子變沒,這個也需要能量,但這個不叫得道,這個只能叫得術。什麼叫術?就是人間的術數,術數和宇宙大道是有區別的。“得道”的“得”是具備理智的探索,“道”是自然永恒的真理,也是法則。得道人就是明白了宇宙真理的覺悟人。
佛在經典裏說,在末法的時候,能聽聞這部經典的人,信心不逆,四大皆空,就是四相不生了,就說明他的心性已經空寂。空寂的心性就可以建立萬法,但不是有意去建立萬法,是無爲而生出萬法,這個時候才叫得道。
只有四相不生、信心清淨,達到空寂不二的時候,才開佛知見、入佛知見、入佛地,此人的功德是不能比的。用身體布施無量劫,跟這個也不能比。釋迦佛做忍辱仙人時身體被割截,他是用身體去布施的。還有他喂虎崽子,這些小虎餓了,釋迦佛就用自己的身體供養它們了。他用身體供養的功德都不如悟經明白真實道理的功德大。那個只是福德,身體布施、七寶布施,都屬于福德。
真的明白釋迦佛說的宇宙真理,明白宇宙産生變化的過程,就明白了福德性。福德性,就是明白了佛理,入佛知見,開佛知見。這個時候不管用多少劫的身體去布施,都不如一念清淨去聽經去讀經的功德大。
什麼叫一念?並不是後天思維的那一念,後天思維的叫一閃念。先天一念,這一念就不會再斷了。這一念,沒有二念。什麼叫二念?第一念想學佛,第二念想做個賊,這就是後天思維了。一念指的是先天清淨心的一念,這一念是永遠不會斷。什麼叫不會斷?《心經》裏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爲一念。一念是無始無終的,不會再間斷的,就跟時間似的不會停,也不會多,也就是剛好那麼多,所以叫圓滿。
什麼叫圓滿?就是剛好那麼多,不多也不少,多了也不叫圓滿,少了也不叫圓滿,所以說剛好的東西就叫圓滿。人間沒有圓滿,只有修行得道之後才有圓滿,那個圓滿就是一念清淨心,是聽經的清淨心,是修法的清淨心,這才能稱爲圓滿的一念。一旦這個一念産生了,法法入理,法法通達,事事無礙。如果不通達、不入理,就說明後天的分別心沒有去掉,四大並沒有空。
只有四大空了的時候,才能法法入理,法法圓滿無礙。禅宗、淨土宗、密宗都是具有最終要回歸本來之處的功能,所以叫圓滿。
如果還有後天的分別心,就不會圓滿了,因爲落了兩邊見。兩邊就是聲聞緣覺,就落入二乘之中。叁乘還有個菩薩乘,菩薩乘就比較圓滿。最圓滿的就是佛乘,一真法界是最圓滿的佛乘,也就是上上乘,無上乘。
更何況書寫受持讀誦,還爲別人去解說,這種福德是用身體或者珠寶來布施的福德所無法比擬的。因爲一旦明白宇宙真理之後,就是佛,不增不減,圓滿無礙。有增有減,說明還是有爲的東西。
有爲和無爲永遠不是一個,是兩個,就像太極圖裏面陰和陽似的。但兩個又不相礙,又不相妨,我們是在有爲之中修無爲之法,但是這裏面又有區別,這個區別是在自己修行過程當中來體驗的,別人說的沒用。只有自己來修,修的過程當中體驗到有爲之軀修無爲之法,才是自己的家珍。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得無量功德,這個無量的功德是從心性裏真正得到的,散發出來後別人能體驗到的。
我們平時說法喜充滿,是內心之中散發出來了真正清淨的性,不是性別的性,是性光的性。這個性光只有一個性,沒有第二性。有第二性就是叫有爲法,有爲法就會分別,就是妄想心所産生的。無爲法是沒有妄想心,只有一念清淨心。守住清淨心,性光就會發亮發光。
如果能打坐一天,哪怕有妄想妄念,頭腦裏想的非常多,也不可怕,那是翻業障的種子,翻清淨了,真心也清淨了。煩惱是菩提。打坐的時候有妄想不害怕。…
《《金剛經》釋義 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