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釋義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金剛經》釋義——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既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既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 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肢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做忍辱仙人。于而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既是非相。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離相寂滅,離相就是告訴我們的心離開一切色相,我們的心才可以寂靜下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只有那顆原本清淨的心,才能見相離相,才可以真正的清淨寂靜下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爾時,就是此時。

  先問你們兩個問題,什麼叫慧眼?什麼叫法眼?慧眼沒有法眼高,慧眼識英雄,法眼能追蹤。爲什麼叫慧眼識英雄?話從江湖說起,江湖這個詞彙是來源于修道人中,當初的江湖是指江西、江蘇、湖南、湖北,都是出高僧的地方,江湖並不大。禅宗五祖是湖北的。其它地方的師父修點東西出來之後,必須要到那兒去得到他們的印證之後,才可以自己出來傳法。這個和草莽說的江湖還不一樣,草莽的江湖也是從佛家來的。

  草莽江湖之中有一句話:英雄所見略同。這個英雄所見略同,在哪兒所見略同?是眼睛看到的東西,和心裏理解的東西是一個層面上,所以說叫慧眼識英雄,相見恨晚啊!

  法眼追蹤,比慧眼還要高一點。何爲法眼?像吳用、袁天罡那樣的,能掐會算,能知道人和事的來龍去脈。法眼可以追蹤到李逵心裏想的是什麼,追到他心裏的那種原始狀態上,所以叫法眼追蹤。我現在是用人道上的東西來比喻法眼和慧眼的層次,還不是太恰當的。

  從心地上講何爲慧眼?自性不癡迷,即得慧眼。六祖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從這叁句話上得,只有心性不再愚癡,不愚癡的人肯定會有智慧,有智慧就爲慧眼。經典裏面哪一句話看明白了,這都是得益于我們有慧眼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心不是那麼無明狀態了,更不是那麼愚癡狀態了。

  何爲法眼,能聞法自悟的人,即得法眼。一聽聞這法,就明白悟開了,法眼就得了。法眼是聽聞佛法,即得開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很多大羅漢、小菩薩都是在聽經的時候開悟的,證得了無上法,心無所得了。

  阿羅漢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他在過去世聽聞那麼多經文,都沒有聽聞過這麼透徹的入理入心的話。他在聽釋迦佛講的這一段話之後,深深明白了釋迦佛講的道理。鼻涕一把眼淚一把,這個哭是法喜充滿的哭,哭著跟釋迦佛說:希有啊!世尊。爲什麼叫希有?因爲釋迦佛是第一個舍掉王位,修成正果的一個人,這是第一希有。第二希有,天上天下所有者,都不如佛,這是第二希有。第叁希有,釋迦佛能舍無余涅槃,再給衆生講四十九年法,這也是希有。幾種希有加在一起,那更是希有,所以叫希有世尊。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佛說如此透徹入心的話,破除我們的迷障,讓我們修行的心更加明了,須菩提非常感動,就說自己在過去世修到了慧眼,雖然心性不癡迷,但從來沒有聽聞過這樣的法呀!

  慧眼是怎麼得來的?就是心性不癡迷,已經有智慧了,即爲得了慧眼。

  你們將來說不定在哪一句話上,突然之間引發了無始劫所種的那個種子的時候,一下子花開見佛了,入佛知見的時候,你就會說:往昔得的慧眼也沒有今天一下子明朗。爲什麼明朗?心花開了,心花怒放,看見性了,看見佛了。

  自性不癡迷,就會得慧眼,慧眼就是我們的心眼明亮了。如果一個心眼昏暗的人,每天也是渾渾噩噩的。所以說心眼明亮的人能分得清是非,不會再參與是非。這都是指慧眼來說的。

  我在往昔證得了慧眼,就是已經覺悟了。但是從來沒有聽聞過如此之經,就是像釋迦佛說的這樣的無上甚深的妙法,從來沒有聽聞過。聽的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那是從心底裏發出來的眼淚啊!因爲歡喜,法喜充滿,所以說他這個哭是高興的哭,是法喜充滿的哭,而不是悲傷的哭。

  【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世尊啊,假如有人,得聞這部經或聽聞這部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真正有緣的人聽聞《金剛經》,或者聽別人講《金剛經》,或者自己去讀這部《金剛經》的時候,他的信心清淨。

  什麼叫信心清淨?受持,受爲信力,持爲念力,信念真的很堅定的時候,你的心自然就清淨了,這叫信心清淨。信願行果,第一個首先是信,信是敲門磚啊!既然信這部《金剛經》是無上之大法,你的心你的自性就會慢慢的清淨。我說這個慢慢是對那些漸悟的人來說的。對上根人來說,聽聞這個法,馬上心就會平穩清淨下來,慧眼就會打開。

  慧眼打開的時候,則生實相,而不是我們的凡夫相啊!大家一定要明白,非相就是實相,實相也就是非相。信心一旦清淨下來,法眼一開,實相也就見到了。見到了實相,原來一切山河大地都是如來,都是釋迦佛,都是我自己。所以說“若人欲了之,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說一切要在心上下功夫。

  信心清淨,慧眼一打開,法眼再開,馬上看見實相,那麼你現在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實相。什麼實相?聽經的實相、聞經的實相,心中有一種無邊無際的那種感覺,說明實相已經現前。並不是我們兩個眼睛看到的,是你的心證悟到了無邊無際的實相。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當然知道這是上根之人,才可以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就是成就般若波羅蜜法呀!比如說練個什麼法術,那都是小法,大法就是般若波羅蜜法,智慧是第一大法。

  這個人是信心清淨的人,諸佛也是這麼修成的。佛是人做的,很多人把佛想象成了一個虛無的概念,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解釋,佛是人做的,能明白無生法忍這個道理的時候,心肯定是清淨的。

  既然心是清淨的心,那就已經證得了無余涅槃,但是我們現在還是有余之身,身體是大患啊!如果把自己燒掉,就又是造了業了。我們在有余生命之間,要做更多的佛事,爲自己多做佛事,就是多多的讓自己的智慧發光,然後去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成佛,這個就是我們要做的佛事。

  【世尊。是實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啊!證到實相的人,實相也是非相,非相也是實相,無形無相,無相之相才是真正的實相,就是虛空相。

  世尊馬上把語言又轉了回來,又說到性上了。如來只是說名是實相——如來就是我們的法身啊!只能用一個假名來代替,心淨則法淨,心淨則國土淨,心淨則樣樣淨。

  很多人到這一句又不明白實相是什麼?非相又是什麼相?其實實相和非相就是一個,用兩種說法來表達一個話。就像說心,用般若也可以,用清淨也可以,用道場來比喻也可以,只是用的語言不一樣而已。

  我們的心藏著善和惡,這是七識裏的東西。善惡一除,都歸于第八識,第八識原本清淨。原本清淨的心即爲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第八識。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爲第一希有。】世尊啊,我今天在這裏聽聞了您講的這麼深遠的經典,相信它理解它和受持它,都不算什麼難事,都能做到的。

  他下面緊接著話鋒一轉,大家就能看出真正覺悟過來的羅漢的心,真是慈悲啊!如何慈悲的?假如未來世,佛走五百年後,如果真的有衆生得聞了這部經典,信解受持,相信它理解它,並受持它,這個人即爲第一希有,這樣的人確實是希有的,很難得的。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須菩提明白了佛說的心法,他就把自己理解的說出來了,爲什麼是第一希有呢?因爲這個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就是法無我,人無我,所以才是第一希有,才能信解受持。

  【所以者何。我相既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既是非相。】這時須菩提理解的更深入了,又深入的說,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都破了,破了四相也就不受四相的束縛了,見相離相的時候就是實相,實相就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通通都是非相了。非相就是心不再會被這個色相所纏縛,被外相來纏縛了。因爲心不挂礙了,吃飯沒咬破一粒…

《《金剛經》釋義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