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释义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金刚经》释义——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既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既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 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做忍辱仙人。于而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既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离相寂灭,离相就是告诉我们的心离开一切色相,我们的心才可以寂静下来。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只有那颗原本清净的心,才能见相离相,才可以真正的清净寂静下来。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尔时,就是此时。

  先问你们两个问题,什么叫慧眼?什么叫法眼?慧眼没有法眼高,慧眼识英雄,法眼能追踪。为什么叫慧眼识英雄?话从江湖说起,江湖这个词汇是来源于修道人中,当初的江湖是指江西、江苏、湖南、湖北,都是出高僧的地方,江湖并不大。禅宗五祖是湖北的。其它地方的师父修点东西出来之后,必须要到那儿去得到他们的印证之后,才可以自己出来传法。这个和草莽说的江湖还不一样,草莽的江湖也是从佛家来的。

  草莽江湖之中有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这个英雄所见略同,在哪儿所见略同?是眼睛看到的东西,和心里理解的东西是一个层面上,所以说叫慧眼识英雄,相见恨晚啊!

  法眼追踪,比慧眼还要高一点。何为法眼?像吴用、袁天罡那样的,能掐会算,能知道人和事的来龙去脉。法眼可以追踪到李逵心里想的是什么,追到他心里的那种原始状态上,所以叫法眼追踪。我现在是用人道上的东西来比喻法眼和慧眼的层次,还不是太恰当的。

  从心地上讲何为慧眼?自性不痴迷,即得慧眼。六祖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从这三句话上得,只有心性不再愚痴,不愚痴的人肯定会有智慧,有智慧就为慧眼。经典里面哪一句话看明白了,这都是得益于我们有慧眼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是那么无明状态了,更不是那么愚痴状态了。

  何为法眼,能闻法自悟的人,即得法眼。一听闻这法,就明白悟开了,法眼就得了。法眼是听闻佛法,即得开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很多大罗汉、小菩萨都是在听经的时候开悟的,证得了无上法,心无所得了。

  阿罗汉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在过去世听闻那么多经文,都没有听闻过这么透彻的入理入心的话。他在听释迦佛讲的这一段话之后,深深明白了释迦佛讲的道理。鼻涕一把眼泪一把,这个哭是法喜充满的哭,哭着跟释迦佛说:希有啊!世尊。为什么叫希有?因为释迦佛是第一个舍掉王位,修成正果的一个人,这是第一希有。第二希有,天上天下所有者,都不如佛,这是第二希有。第三希有,释迦佛能舍无余涅槃,再给众生讲四十九年法,这也是希有。几种希有加在一起,那更是希有,所以叫希有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佛说如此透彻入心的话,破除我们的迷障,让我们修行的心更加明了,须菩提非常感动,就说自己在过去世修到了慧眼,虽然心性不痴迷,但从来没有听闻过这样的法呀!

  慧眼是怎么得来的?就是心性不痴迷,已经有智慧了,即为得了慧眼。

  你们将来说不定在哪一句话上,突然之间引发了无始劫所种的那个种子的时候,一下子花开见佛了,入佛知见的时候,你就会说:往昔得的慧眼也没有今天一下子明朗。为什么明朗?心花开了,心花怒放,看见性了,看见佛了。

  自性不痴迷,就会得慧眼,慧眼就是我们的心眼明亮了。如果一个心眼昏暗的人,每天也是浑浑噩噩的。所以说心眼明亮的人能分得清是非,不会再参与是非。这都是指慧眼来说的。

  我在往昔证得了慧眼,就是已经觉悟了。但是从来没有听闻过如此之经,就是像释迦佛说的这样的无上甚深的妙法,从来没有听闻过。听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那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眼泪啊!因为欢喜,法喜充满,所以说他这个哭是高兴的哭,是法喜充满的哭,而不是悲伤的哭。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世尊啊,假如有人,得闻这部经或听闻这部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正有缘的人听闻《金刚经》,或者听别人讲《金刚经》,或者自己去读这部《金刚经》的时候,他的信心清净。

  什么叫信心清净?受持,受为信力,持为念力,信念真的很坚定的时候,你的心自然就清净了,这叫信心清净。信愿行果,第一个首先是信,信是敲门砖啊!既然信这部《金刚经》是无上之大法,你的心你的自性就会慢慢的清净。我说这个慢慢是对那些渐悟的人来说的。对上根人来说,听闻这个法,马上心就会平稳清净下来,慧眼就会打开。

  慧眼打开的时候,则生实相,而不是我们的凡夫相啊!大家一定要明白,非相就是实相,实相也就是非相。信心一旦清净下来,法眼一开,实相也就见到了。见到了实相,原来一切山河大地都是如来,都是释迦佛,都是我自己。所以说“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说一切要在心上下功夫。

  信心清净,慧眼一打开,法眼再开,马上看见实相,那么你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实相。什么实相?听经的实相、闻经的实相,心中有一种无边无际的那种感觉,说明实相已经现前。并不是我们两个眼睛看到的,是你的心证悟到了无边无际的实相。

  【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当然知道这是上根之人,才可以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就是成就般若波罗蜜法呀!比如说练个什么法术,那都是小法,大法就是般若波罗蜜法,智慧是第一大法。

  这个人是信心清净的人,诸佛也是这么修成的。佛是人做的,很多人把佛想象成了一个虚无的概念,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真正的解释,佛是人做的,能明白无生法忍这个道理的时候,心肯定是清净的。

  既然心是清净的心,那就已经证得了无余涅槃,但是我们现在还是有余之身,身体是大患啊!如果把自己烧掉,就又是造了业了。我们在有余生命之间,要做更多的佛事,为自己多做佛事,就是多多的让自己的智慧发光,然后去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成佛,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佛事。

  【世尊。是实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啊!证到实相的人,实相也是非相,非相也是实相,无形无相,无相之相才是真正的实相,就是虚空相。

  世尊马上把语言又转了回来,又说到性上了。如来只是说名是实相——如来就是我们的法身啊!只能用一个假名来代替,心净则法净,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样样净。

  很多人到这一句又不明白实相是什么?非相又是什么相?其实实相和非相就是一个,用两种说法来表达一个话。就像说心,用般若也可以,用清净也可以,用道场来比喻也可以,只是用的语言不一样而已。

  我们的心藏着善和恶,这是七识里的东西。善恶一除,都归于第八识,第八识原本清净。原本清净的心即为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第八识。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世尊啊,我今天在这里听闻了您讲的这么深远的经典,相信它理解它和受持它,都不算什么难事,都能做到的。

  他下面紧接着话锋一转,大家就能看出真正觉悟过来的罗汉的心,真是慈悲啊!如何慈悲的?假如未来世,佛走五百年后,如果真的有众生得闻了这部经典,信解受持,相信它理解它,并受持它,这个人即为第一希有,这样的人确实是希有的,很难得的。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菩提明白了佛说的心法,他就把自己理解的说出来了,为什么是第一希有呢?因为这个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法无我,人无我,所以才是第一希有,才能信解受持。

  【所以者何。我相既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既是非相。】这时须菩提理解的更深入了,又深入的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都破了,破了四相也就不受四相的束缚了,见相离相的时候就是实相,实相就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通通都是非相了。非相就是心不再会被这个色相所缠缚,被外相来缠缚了。因为心不挂碍了,吃饭没咬破一粒…

《《金刚经》释义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