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相,如果住在釋迦佛講的文字相上,或者住在某一個法師的相貌或佛相上,也是執著我人衆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接著佛又進一步的破須菩提的疑惑,又問須菩提知道原因嗎?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前面已經講了非法相,如果心住在非法相上,也是執著我人衆生壽者了。住在非法相上就好比頭上安頭,也是執著于我人衆生壽者了。
由以上可知,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都會執著于我人衆生壽者,都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行。只有不取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行。理悟般若波羅蜜法,心行般若波羅蜜行,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大道之行,直入如來地。否則理不明,心不行,成佛更不可能。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以說不應該取法相,不應該取非法相,要這樣理解它的意義、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應該舍棄。
接著釋迦佛又從自性本來上講,所有的修行人,法對于自己的心來說就像過河的筏子,過了河就應該舍掉。更深一步的講,那些成佛的無爲之法也要舍掉,就是般若波羅蜜法也得舍掉。如果真的從此岸到彼岸了,這個般若波羅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頭,並不是月。非法是指頭指月方向的過程中,心的反應,都不是真正的實相,所以都要舍棄。
如果執著了,那就要落兩邊見了。一落兩邊見,天人福報是不成問題,但成佛是遙遙無期。因爲只知道有天人這麼個層次,其它層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級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羅漢的層次。羅漢還沒有八地菩薩高。羅漢的禅定又分四個層次:
初果羅漢是證悟到了法喜充滿。禅悅爲食叫法喜充滿,就是說六根已經清淨下來了,不再爲六根所幹擾。
二果羅漢達到了自我快樂。打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像兩個熱戀當中的男女一樣,一觸摸有一股電流感,二果羅漢禅定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達到這個層次的人是舍不得出來的,所以二果羅漢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熱戀當中那種境界的時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羅漢這個禅定當中都會失敗下來。
如果突破了這個障礙,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時候,知道那是虛無空無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沖破牢關,達到叁果羅漢。
叁果羅漢是什麼反應呢?叁果羅漢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得多。所以叁果羅漢也往往滯留于叁果之內,也很糟糕。如果明白這些都是助緣的時候,叁果羅漢沖出牢關,叁花聚頂,就是四果羅漢了。
四果羅漢的時候,以往的無始劫的習氣和妄想、見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經證得了涅槃。開始住在涅槃當中,天下的事和我無關了。釋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認爲自己證得了佛果。沒有!四果羅漢只不過是證得了涅槃這個境界,就是沒有陋習了、無漏了,但是還有更細微的煩惱。
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當中的過程。如果不明白,就會貪戀禅定當中的境界。很多人會在禅定當中死下來的,什麼叫死下來了?第一種死,是真的死亡了,魂靈跑了,只剩個皮囊;另外一種死就是瘋瘋癫癫,這個皮囊被另外一個人給穿上了。這非常可怕的,如果沒有過來的師父、明眼人在旁邊指點,千萬自己不要入那個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當中的所有境界,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當中,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心而無念,無念而無相,無相而無住,心爲本,心才是我們最原始的根本。
什麼叫無心呢?無心之心,是爲真心。真實不二的心叫無心。真正的無心,也就是本來面目現前了。本來面目現前,自然而然的無念。這個無念不是一點思維沒有,如果一點思維都沒有的話,那可能是死人或者是呆子。這個無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頭上,是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惡、不思長、不思短、不思紅、不思白。所以說這個無念是不去執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頭上。
無念就會無相,不住于任何想法念頭時,自然就不會有執著的相。這個相是色相,萬事萬物都爲色相,心中就不會殘留一點點萬事萬物的相。無相有沒有相呢?有啊!吃飯是飯相,坐著聽法是坐相。但我們沒有執著相。無相自然就會無住。
我們的根本還是這個心,這個心真正修煉出來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維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沒有呢?是隨時有,隨時滅。後天的心是生滅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滅的心。區別就在這兒。
只有我們主客兩忘的時候,心境才會圓融,才會真正的明白佛法是良藥。只有這個良藥,才能治療各種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龍記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沒有悟到達摩西來意。一個名叫句子的禅師給他寫了一個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這個偈子是:“不用將心向外求,各種消息有來由。褒言達摩西來意,只在句子一指頭。”句子禅師用一個手指頭來表達佛法的妙用,不管什麼人來,他都用這個指頭來給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門了,他的小徒弟看見客人來了,也學他師父那個樣子,把手指頭一舉。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萬法歸一。這個小和尚並沒有真正的從心裏明了“一”是什麼,什麼是“一”?正好他師父從外面回來,一看見他學自己的樣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頭一削,砍了下來。然後就問他,再說“一”在何處?
小和尚一著急明了自心了。一歸何處?這個答案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龍記禅師明了之後,寫了一段偈子:心淨頓消融,方明色與空,一時本來體,青山白雲中。
什麼叫心淨頓消融?就是自心裏的那些境界都不能執著。如果執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會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心淨不被外物所牽縛,主客兩忘的時候,方明色與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來面目,原來凡聖同體不二。
一時本來體,才知道我這本來就是清淨的,無需時時勤拂拭。時時勤拂拭,是漸悟法門,非常慢的。禅宗是頓悟法門,能在中國紮根一千多年,也是六祖惠能的一大功勞,更是馬祖的一大功勞。
青山白雲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這個心叫青山。也可以說我們的身體爲山,青爲清淨(原本的性)。白雲是煩惱的烏雲籠罩了我們的頭頂,一旦烏雲散去,就會露出本來的我。所以佛用布施來度我們的悭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們的愚癡,用禅定度我們的散亂。
《《金剛經》釋義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