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释义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P3

  ..续本文上一页相,如果住在释迦佛讲的文字相上,或者住在某一个法师的相貌或佛相上,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接着佛又进一步的破须菩提的疑惑,又问须菩提知道原因吗?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前面已经讲了非法相,如果心住在非法相上,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了。住在非法相上就好比头上安头,也是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了。

  由以上可知,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都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都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行。只有不取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行。理悟般若波罗蜜法,心行般若波罗蜜行,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大道之行,直入如来地。否则理不明,心不行,成佛更不可能。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说不应该取法相,不应该取非法相,要这样理解它的意义、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应该舍弃。

  接着释迦佛又从自性本来上讲,所有的修行人,法对于自己的心来说就像过河的筏子,过了河就应该舍掉。更深一步的讲,那些成佛的无为之法也要舍掉,就是般若波罗蜜法也得舍掉。如果真的从此岸到彼岸了,这个般若波罗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头,并不是月。非法是指头指月方向的过程中,心的反应,都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都要舍弃。

  如果执著了,那就要落两边见了。一落两边见,天人福报是不成问题,但成佛是遥遥无期。因为只知道有天人这么个层次,其它层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级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罗汉的层次。罗汉还没有八地菩萨高。罗汉的禅定又分四个层次:

  初果罗汉是证悟到了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叫法喜充满,就是说六根已经清净下来了,不再为六根所干扰。

  二果罗汉达到了自我快乐。打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像两个热恋当中的男女一样,一触摸有一股电流感,二果罗汉禅定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达到这个层次的人是舍不得出来的,所以二果罗汉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热恋当中那种境界的时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罗汉这个禅定当中都会失败下来。

  如果突破了这个障碍,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时候,知道那是虚无空无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冲破牢关,达到三果罗汉。

  三果罗汉是什么反应呢?三果罗汉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得多。所以三果罗汉也往往滞留于三果之内,也很糟糕。如果明白这些都是助缘的时候,三果罗汉冲出牢关,三花聚顶,就是四果罗汉了。

  四果罗汉的时候,以往的无始劫的习气和妄想、见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经证得了涅槃。开始住在涅槃当中,天下的事和我无关了。释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认为自己证得了佛果。没有!四果罗汉只不过是证得了涅槃这个境界,就是没有陋习了、无漏了,但是还有更细微的烦恼。

  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当中的过程。如果不明白,就会贪恋禅定当中的境界。很多人会在禅定当中死下来的,什么叫死下来了?第一种死,是真的死亡了,魂灵跑了,只剩个皮囊;另外一种死就是疯疯癫癫,这个皮囊被另外一个人给穿上了。这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过来的师父、明眼人在旁边指点,千万自己不要入那个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当中的所有境界,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当中,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心而无念,无念而无相,无相而无住,心为本,心才是我们最原始的根本。

  什么叫无心呢?无心之心,是为真心。真实不二的心叫无心。真正的无心,也就是本来面目现前了。本来面目现前,自然而然的无念。这个无念不是一点思维没有,如果一点思维都没有的话,那可能是死人或者是呆子。这个无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头上,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恶、不思长、不思短、不思红、不思白。所以说这个无念是不去执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头上。

  无念就会无相,不住于任何想法念头时,自然就不会有执著的相。这个相是色相,万事万物都为色相,心中就不会残留一点点万事万物的相。无相有没有相呢?有啊!吃饭是饭相,坐着听法是坐相。但我们没有执著相。无相自然就会无住。

  我们的根本还是这个心,这个心真正修炼出来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维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没有呢?是随时有,随时灭。后天的心是生灭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心。区别就在这儿。

  只有我们主客两忘的时候,心境才会圆融,才会真正的明白佛法是良药。只有这个良药,才能治疗各种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个很有名的龙记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没有悟到达摩西来意。一个名叫句子的禅师给他写了一个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这个偈子是:“不用将心向外求,各种消息有来由。褒言达摩西来意,只在句子一指头。”句子禅师用一个手指头来表达佛法的妙用,不管什么人来,他都用这个指头来给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门了,他的小徒弟看见客人来了,也学他师父那个样子,把手指头一举。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万法归一。这个小和尚并没有真正的从心里明了“一”是什么,什么是“一”?正好他师父从外面回来,一看见他学自己的样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头一削,砍了下来。然后就问他,再说“一”在何处?

  小和尚一着急明了自心了。一归何处?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龙记禅师明了之后,写了一段偈子:心净顿消融,方明色与空,一时本来体,青山白云中。

  什么叫心净顿消融?就是自心里的那些境界都不能执著。如果执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心净不被外物所牵缚,主客两忘的时候,方明色与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来面目,原来凡圣同体不二。

  一时本来体,才知道我这本来就是清净的,无需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是渐悟法门,非常慢的。禅宗是顿悟法门,能在中国扎根一千多年,也是六祖惠能的一大功劳,更是马祖的一大功劳。

  青山白云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这个心叫青山。也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为山,青为清净(原本的性)。白云是烦恼的乌云笼罩了我们的头顶,一旦乌云散去,就会露出本来的我。所以佛用布施来度我们的悭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们的愚痴,用禅定度我们的散乱。

  

《《金刚经》释义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