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釋義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金剛經》釋義——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佛在第四品裏告訴須菩提以及聽法的諸位徒弟,要破四相首先要發一個願,就是發心菩提。什麼叫發心菩提呢?就是想做一個事情之前,首先要發一個願力,心量才可以慢慢的打開。

  如果沒有這個願力做爲一個鋪墊的話,心量是打不開的。阿羅漢雖然能修到涅槃,住在涅槃之中,但是他沒有發度衆生的願,所以也就得不了佛那麼大的果。

  只有發大願,然後才能得到最大的果。釋迦佛發的願非常大。還有地藏王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願就大到無邊了,因爲地獄永遠是有人在的。地獄什麼時候空,他才什麼時候成佛。我看這個太陽系或銀河系消滅了,他才可以成佛。發這麼大的願,是要有心量來作爲主導的。

  大家修行一定要有心量!心量不大,發願又不大,修起來非常累的,只能說靠自力。自力能得到多少利益呀?這個不好說了。只有心量大,然後願力再大,將來證得的果才能大。

  我們學佛修行首先要發願,不發願就證明心量不大。只有發願之後,心量才能看得出來。皈依的時候,有個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有發大願的心量,沒有發大願的心量,將來是證不到果的。

  如何發願呢?是要在佛菩薩前發願的。如果沒有佛菩薩的像,就在心中燃起九根香,九根香燒出的香可以飄到十方國土之中,所有的諸佛菩薩都能聽得見,都能感應得到,真心發願會得到十方護法的護持,假的就得不到了。

  如果家裏有佛堂最好,點上九根香,然後鄭重其事的在佛菩薩面前發出一個真誠的心願。口說、心想、還要行,叁者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學佛。因爲做菩薩的必須要知行合一。

  九是個吉數。佛家講叁六九,叁是個最基本的數,代表佛法僧。燃九根香是把這種願力心帶到九天之上。九天正好是在叁十叁層天,修行到一定層次的時候,是通過叁十叁層天出叁界。想出叁界,九根香是最圓滿的,佛家講九爲圓滿,也爲回歸的數字。

  前面講了破四相的問題,然後是讓大家按照佛說的方法去修行。如何去修行呢?釋迦佛教導我們如何發心,如何明心。剛才講了發心菩提,現在講一下明心菩提。

  發心菩提之後,自己在實踐當中慢慢的就會體悟到,自己這個心確實是太浮躁了,妄想太多了。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一分鍾前想吃,一分鍾後又想穿,所以說妄念翻飛,奔流不息,沒有一個自主的意識。

  我們發心修行,修正自己歪曲的心,主要是落在修上。行是讓我們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會感知到宇宙不可思議的能量在自己身上起的作用。

  經常說:相由心變。五官相貌,如何去改變?真正的改變是從心開始。心正止惡,衆善奉行。只要把心修正了,自己的五官自然就會漂亮。本來並不是多麼好看,但是你的心非常善良,別人看你的時候就心生喜悅,美是從內心中流露出來的。有的人不善良,外表會隨著心惡的變化而發生扭曲變化。經常打罵別人的人,一看就是一臉的橫肉。

  大家都有這樣的同感,所以說修行可以改變自己的身和心。發心之後就要付諸于行動,慢慢就會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間微妙的作用。當自己能體驗到佛家講的真空妙有的時候,才真正的感歎到釋迦佛是多麼的偉大!

  前面整個就是發心菩提和明心菩提。大家首先要明白《金剛經》講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問須菩提?須菩提翻譯成中文叫解空,所以說《金剛經》講的也是空。這個空不同凡夫的空,凡夫的空是沒有。釋迦佛講的空是有,但不能執著有。說它沒有也不對,說它有也不對,這個空叫性空。

  只有真正明白了宇宙,也就明白了這個空。如果不明白宇宙,也就不明白釋迦佛說的空。不明白釋迦佛說的空,就會落入凡夫見的斷滅空,那就是邪知邪見,就是外道。

  如理實見。就是以佛法的真實妙義能明白心的本源,能領悟到宇宙的實相。對于一個真正入道的人來說,只有知行合一、心行合一的時候,才能看到宇宙本來的面貌,也就是實相。

  《金剛經》講的是智慧般若。般若分叁種般若:第一種般若爲文字般若,第二種般若爲觀照般若,第叁種般若爲實相般若。

  從經文上依文解義,是文字般若。大家首先從文字般若開始,通過讀經了解經文的意思,來開發出自己的智慧,這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屬于顯。

  如果有的人聽一句半句經文,開悟了,就像釋迦佛說的依四句偈等就能開悟,說明這人在無始劫很多佛前已經種下了善根,所以一聽就能開悟。

  觀照般若屬于密,這個密也算密中顯、顯中密,也不算非常深。很多開了天目的都屬于觀照般若,能看到佛菩薩直接來了。

  實相般若,就是自己的無位真人完全修煉出來了,自己知道宇宙是怎麼生成的,像釋迦佛那樣能觀到宇宙的本來了。

  現在的科學已經研究得知,宇宙有一百五十億年了,太陽有一百億年,地球有五十億年,這是大概的數字。科學研究的範疇並沒有超越釋迦佛所看到的範圍,釋迦佛集科學家、天文家、哲學家等等于一身,所以說他是最偉大的聖人。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佛問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你是怎樣認爲的呢?可以用我們色身相見到如來嗎?須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色身是有爲法中的身相,是通過父母因緣和合而成的血肉之軀,這個色身是假我,是小我。色身相是有生滅的,是後天思維的色身。色身造善造惡在六道輪回的生死海中自己去承擔。

  我們佛堂供的佛像是人爲的,起初是紀念釋迦佛而造立的佛像,後來又發展出很多的像:阿彌陀佛像、地藏王像、觀音像、藥師佛像,這都是用各種材料色體造成的非常莊嚴的各種形象的佛像,都屬于有形象的色身,這是能看到的。但只要是凡夫就永遠看不到法身。只有通過修行打開了慧眼、法眼,才能見真實如來。這個需要修行達到一定的定力才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如果一下子看到了,我想這個人就不用修了,也不用學了。

  如來是法身,法身是無形無相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也摸不到的。法身也不參與後天的是非善惡的,只能憑我們的心靈去感應。說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法身,錯了!天目看不到。有慧眼的人能看到,阿羅漢就有慧眼可以看到,但不一定是每個阿羅漢都能看到,因爲阿羅漢證到了四果的時候,並不一定是五眼開開,只是把自己無始劫的陋習修成無漏。無漏就是沒有煩惱和習氣了。

  我見過很多活佛,智慧確實非常大,陋習和妄念基本上沒有了,但離四果純正的阿羅漢還有一段距離。有些人確實能把宇宙中最原始的東西看到,但是講不出來,這不是最究竟的。

  最究竟的就是自心自性把籠罩在心頭上的烏雲撥開,看到朗朗明月。自性好比珍珠埋在了沙土之中,我們要把它挖掘出來擦掉泥土,自然就會放射出原本就有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光芒,這個就是原始本性,也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

  法身、報身、化身都在我們的色身中。如果離開了色身,找不到法身。清淨法身就是法身佛,也就是佛性(佛根、光明),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化身是因爲我們有思維了,然後應化于叁界之中也叫應身。報身是在叁界之內做善做惡都是由色身去受報,所以叫報身。

  肯定有人問,天眼開了能不能看到?天眼的層次比慧眼和法眼的層次低很多了。修行達到四果阿羅漢,沒有煩惱和陋習了,這個時候慧眼才能開。所以說修行非常艱難的,不是想修成就得到了,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辟支佛可以看到法身,但是他也是通過不斷的修行達到了清靜無爲的一真法界,法界也爲法身。所以說我們要摒住一切往外散馳的心念,守住原本清淨無爲的真如,去掉汙垢的煩惱,這個時候就能見到法身。

  通過不斷地修行懂得理了,然後還得有行動。知和行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在某一天某一時刻突然之間大徹大悟。我們平時是小悟不斷,大悟沒有。那個小悟,我起了個名稱叫瞬間智慧,瞬間和宇宙的信息波接通了,就像發電報似的滴滴答滴滴答,正好這個時候你和宇宙的某位佛菩薩的信號接通,他給了你一定的能量,你的智慧突然之間打開了,你說出的話和你給別人解的經文都如理如法,這個是瞬間智慧。

  釋迦佛讓我們不斷地把這瞬間智慧擴展成永恒的智慧,也就是說大光明,讓這個光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它本來就是圓滿俱足的,只不過是在無始劫生死流浪中,把這顆圓滿的珍珠給沾滿了髒東西,我們就通過修行、念佛號、拜忏、讀經,慢慢的把髒東西抹掉,恢複我們的本來面目。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須菩提雖然知道不可以用身相見如來,但對所以然的原因並不是太清楚。接著佛又繼續開示“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如來所說的身相是實相,是空相,它不是凡夫認爲的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緊接著告訴須菩提,凡是能看到有形象的,都是我們妄念生出來的,都是不真實的如來本義的身相。如來本義的身相是實相,不是虛妄的相,什麼叫如來真實的相呢?下面緊接著又開示,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法身佛爲了衆生而開顯一切方便法門,都是爲了針對凡夫的各種思想病,才有了八萬四千種佛法或者是法門。

  諸相就是萬事萬物所呈現的各種形象,爲色。假如看到了諸相,不去執著這些萬事萬物色相的時候,也就看到了原本的那個非相,非相就是最原本的不是相的相,因爲法身是沒有相的。

  對于萬事萬物,不執著于心念的時候,不落在兩邊見的時候,看到的才是真正的法身,法身爲非相,才是…

《《金剛經》釋義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