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戒修學法要》講記 第四卷▪P4

  ..續本文上一頁願望改變了,你整個生命是一種徹底的轉變。所以《楞嚴經》上說,一個人要忏悔業障,你最重要你要覺悟生命的真相,發自內心的覺悟。如果你還沒有覺悟,你只是這樣子嘴巴講忏悔,其實你的業很難作大方向改變的。一個人透過對生命的觀察,知道你今生只是一場夢,人生就是一個五蘊身心的因緣,總有一天就像《楞嚴經》說,五蘊身心就像大海出現一個水泡,這個水泡從大海裏面冒出來,沒多久它又回歸到大海。這個大海就是真如本性。這只是一個一時的因緣。所以你把今生看得很重要,你怎麼忏悔業障呢?就是無明嘛!所以你真正要忏悔業障,我覺得你要發自內心的覺悟,生命的思想要改變,要發起廣大的願望,生起利他的心,你業障消得很快。

  如果佛弟子用了某某人的名字修念佛回向給他,或者他自己本人去修,兩個功德有什麼差別?

  你回向給他,他頂多得到七分之一,因爲他間接的。他自己修學,他發自內心的覺悟,這個念佛、持咒是從他自己的內心發動出來的,那就不一樣了。別人回向給你,跟你自己從內心發動的善業,這個不能同日而語了。當然自己念會比較大了。

  出家衆所持的戒是否包括菩薩戒? 有。出家衆也有比丘戒,還有比丘戒跟菩薩戒,還有。所以菩薩有在家菩薩跟出家菩薩。

  請問法師,您是不是有看過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的年輕人能夠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而成功往生極樂世界嗎?

  其實往生極樂世界跟他是不是身體健康、是不是家庭幸福、是不是年輕是完全沒有關系的,是兩碼子事。往生極樂世界是他真實地透過覺悟而真實地發願要求生淨土,而且他相信他可以求生淨土,包括一個願望,包括一個信心。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可以往生。依止願望、依止信心來憶念這個佛號,你才能夠把這個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全部開發出來,以信願來開啓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之門。至于他是不是年輕、是不是身體健康,這個都沒有關系,這個跟往生完全沒有關系。

  師父慈悲,弟子已經受了菩薩戒,六齋日持八關齋戒,需要准備家中老人的飲食,老人喜歡食肉,不要素食,又沒有其他人可以協助,弟子須去市場買熟食的肉類食物。請問弟子是不是犯戒?是否有過失?

  當然這個微細來說是有過失了,因爲你這個菩薩戒你不能再煮葷。不過我告訴諸位,蕅益大師在講菩薩戒的時候,他講一句很重要的話。他說,菩薩戒只有一個人持清淨而已。那個人是誰?你們知道嗎?佛陀,對了對了,只有佛陀。當然這句話對我很大的鼓勵啊!這是出自蕅益大師的話。他說,唯佛一人持淨戒,其余皆是破戒者。那這是什麼意思呢?菩薩戒不是讓你一生持好的,那是要叁大阿僧祗劫的。我個人學菩薩戒我覺得是這樣,持菩薩戒只有四個字:絕不放棄!真的,菩薩戒你放棄就完了。就是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做得不夠好,但是我永遠不放棄我的努力,這個是菩薩戒的根本精神。

  諸位,這十重戒我們不講,這十重戒你不要犯,其它的罪不要說你持不好,你看那個宗喀巴大師的傳記。宗喀巴大師他持比丘戒,皎如冰霜,塵點不壞,兩百五十條戒全部清淨。但宗大師說他受了菩薩戒以後,他說他每天看到他的犯罪就像下雨這麼多,每天哪!那你說,這個誰持清淨了呢?只有一個人持清淨,佛陀。那我講過,菩薩戒就是經常保持慚愧心。我實在不行,但是我不放棄我的努力,好過你沒有受菩薩戒。我覺得你一個人沒有受菩薩戒,你根本都無所謂,因爲你都沒有一種自我要求嘛!我們一個人往往因爲眼光的見地不夠而因小失大,因爲微小的過失而不敢去受戒,我覺得你吃很大的虧。受了菩薩戒是修行的開始,它不是一個結果。很多人說,我要把菩薩戒學好再受,你這個因果錯亂了。菩薩戒是一個因地,是一個修行的開始。你因爲受了菩薩戒,所以你才自我要求,開始自我調整。怎麼說你調整以後才受菩薩戒呢?你調整以後你就不要受菩薩戒了嘛!是不是?菩薩戒是一個因地啊!我受了菩薩戒,我開始用這個鏡子照自己。所以菩薩戒只有一種精神,就是絕不放棄。

  諸位你去讀讀那個《瑜伽菩薩戒》,他把菩薩戒講完以後,他講一個觀念,他說菩薩戒的基本精神:保持一個清淨的增上意樂,就是我對菩薩道充滿了好樂,我願意往這個方向做。雖然我現在做得不夠好,但是我不放棄我的努力,你的戒體就在。沒有一個人敢否定你菩薩的戒體,也沒有一個人說你不是菩薩,你頂多是一個有瑕疵的菩薩,他的本質還是菩薩,你跟諸佛是同一個鼻孔出氣。

  所以你受了菩薩戒你念佛的感覺都不一樣,因爲你跟佛那種距離是特別的近。一個人沒有受菩薩戒,你念佛,你覺得你跟佛很遙遠,因爲你心心不相印,佛發的願跟你發的願不一樣。所以菩薩戒不是要你把戒相全部做清淨,因爲這個菩薩的十重四十八輕戒是要修盡未來際,要修叁大阿僧祗劫。重點是你以佛心爲己心,以佛志爲己智。你許下一個跟佛陀一樣的心量,許下一個跟佛陀一樣的目標,種下一個菩薩的善根。那麼從今以後你生長在佛家,身爲佛陀的兒子,你整個菩薩道從這邊開始。開始去修正自己,往好的地方走。

  所以諸位不要把菩薩戒好像說一定要怎麼樣,其實你們菩薩戒看太少了,不是這個意思。你不要把五戒跟菩薩戒相同,五戒是很容易做到了,菩薩戒是不一樣了。那主要的精神就是絕不放棄。我永遠覺得我做得不夠,但是我相信我明天會比今天好,我後天會比明天好。我可以走得慢,但是我不停止,我總是讓生命不斷地進步。這個是菩薩道的精神。

  好,我們今天先到這裏,其它的問題明天再回答。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菩薩戒修學法要》講記 第四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