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二十一▪P5

  ..續本文上一頁間還很長。這個地方你要想一想,修行,你今生不往生,你今生怕吃苦,退轉。你下輩子來,還是一樣,跟你今生的路一樣,繼續修行,一點都沒改變,可能還更厲害,這痛苦更厲害。你下輩子不修行,你第叁生還是要修行。換句話說,這個路遲早要走。你早一點走,早一點結束痛苦。你今生不成就,你以後沒准那一天你到叁惡道去,那真是冤枉。你在叁惡道中,受到割截、刺燒、解裂的痛苦,百千萬億倍。你說你修行很痛苦,其實你到叁惡道去受的痛苦,比這個更厲害,而這個苦是白白的受。所以換句話說啊,我們要確認一個觀念,垃圾放在床腳,你不去掃它,它自己不會幹淨的,它不會自動消失掉。生死,你不修行,它不會自動消失掉,不是佛菩薩幫助我們把這個生死熄滅。意思是說,了生死是你自己遲早要作的事情,遲早。那你說修行很痛苦,是的。但是不修行更痛苦。你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而你修行,你這個痛苦去熄滅廣大的痛苦,這個修行是值得的。我們應該這樣子去理解,精進才生得起來。

  二、正修。我們明白修行是沒有退路,應該怎麼精進呢?發四種力量。

  一、發勝解力-此中勝解,即是欲樂。

  我們對于所修的法門要生起欲樂。譬如說,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思惟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句佛號是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它能夠使令我現生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對于佛號,你所皈依的心生起意樂。這個是很重要,很多人都忽略了修意樂。因爲你沒有先修意樂,你今天所作的定課就沒有力量,就悠悠泛泛。很難生起跟法相應的力量,強大的力量。第一個你在修之前,要思惟你所修的這個法,它的功德。

  二、發堅固力-即于彼事,究竟不退。

  你對于這個功德一定要究竟不退,不要法門換來換去。今天念阿彌陀佛,明天持大悲咒,後天持往生咒。這樣一事無成。任何的功德出現,要成就叁昧,一定要心一境性,所緣境不要換來換去。

  叁、發歡喜力-于其事業,不欲斷絕,無飽意樂。

  我們修行就像老饕吃東西一樣,吃再多的東西,永遠不滿足。我今天拜八十八佛,我明天再拜,後天再拜。拜個十年、叁十年,我總是覺得沒有滿足的感覺,我念佛亦複如是。心中不會得少爲足。不欲斷絕,無飽意樂。發歡喜力。

  四、暫止息力-于中若身心疲勞,須暫止息,若不爾者,則極厭離,能障後時發精進故。

  有時候定課不要定的太多,有時候剛好有因緣到外面去弘法辦事,身心非常疲累,這個時候,定課要稍微緩一緩。爲什麼呢?因爲你強迫你自己做,效果不好是一回事。強迫作的事情,心中會産生一種厭惡。你內心中深處産生厭惡,你好不容易,去思惟法的功德,跟這個法建立這麼濃厚的感情。因爲你強迫,你太疲勞了,把你前面産生的勝解力、堅固力、歡喜力,都破壞掉。以後要念佛,要念下去隱隱約約就有一個排斥的感覺。我爲什麼有這個印象呢?原來我那一天身心疲勞的時候,太過于勉強。就像吃東西一樣,你很喜歡吃這個東西,你那一天吃太多,吃到吐,下次你再看到這個東西你就怕、厭惡。你好不容易對這個東西的功德,營養,它的好處,修觀了。但是你吃的太猛,太猛力了,以後對你未來的精進會有障礙。修行是一個心地法門,不在乎你身體,嘴巴在那裏動來動去。就是說修行是內心跟法的相應,這件事情是不能勉強。你內心跟法的相應,一定是建立在歡喜的角度,這重要。宗大師提出暫止息力。如果你身心非常疲勞,暫時停下來,等到你正常後,再繼續用功。這是講到精進的四個原則。

  四、修習精進差別內容-一、擐甲精進。二、攝善法精進。叁、饒益有情精進。

  「擐甲」就是披甲,披著鐵片的戰甲。這是約破惡,斷除惡法。攝善法精進。是對于修善,對于福德智慧善法的精進。叁、饒益有情精進。利益有情的精進。

  它的功德是增長善法,功德不退。由于精進的緣故,使令我們的善法增長,使令我們已經成就的功德不退失。破惡是破除我們心中的懈怠。

  精進它的重點是在一個恒常心。從經論上看,佛法的精進功德的成就,它不在乎你叁天、七天不睡覺,還不是很在乎這個。它很在乎你的定課,你今天念佛念叁千聲,念的不多。但是你今天念,明天念,後天念,念一年,念十年,這個境界就有力量。你說我一天拜一部八十八佛,但是一部八十八佛拜十年,這個八十八佛對你就有力量。精進重點在恒常的相續心,偏重在這個地方。你偶爾作一兩次,對你成就聖道沒有多大幫助。蕅益大師說:「滴水常流,則能穿石。」它之所以能夠穿過石頭,可貴的是它能夠常流。就是精跟進,進是相續,精是專一,所緣境專一。水怎麼能夠穿破過石頭呢?因爲它的方向沒有換來換去,它今天滴到這個點,明天也滴到這個點,同一個點滴久了,就把這個石頭給穿破,所以這個就是專一、相續,任何法門都能夠成功。

  

《佛法修學概要 二十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