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十四▪P5

  ..續本文上一頁道交,地獄的火變成金蓮花,然後就隨彌陀往生極樂世界去了,去到極樂世界生生世世,無量壽,就成佛。這件事情我們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是五逆十惡,怎麼能改變?簡直是把一個地獄的人超度到成佛的意思。天盧祖師,他在淨土宗問提出這個看法,蕅益大師也講出這個看法出來,他說這個人,是生生世世成就大乘善根種性的人,否則不可能在臨命終的時候,那麼大的苦惱當中,那麼短暫的時間當中,叁言兩語就可以讓人家說服。我們不要講臨命終那種苦惱境界,你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的時候,人家跟你講一個道理,你還不見得接受。你沒有遇到臨命終的人,臨命終的人你跟他勸什麼,他聽不下去。但是這個人你看,他就能夠在臨命終的時候,那麼短暫的時間當中,那麼大的痛苦當中,你跟他講阿彌陀佛的法門他就接受,這個人是一個大乘善根的人。有大乘善根的人,他在遇到障礙的時候,他容易解脫出來,他容易超越。他不是示現,他本來就是這樣子。因爲大乘善根。所以說是這樣,容易退轉。因爲大乘菩薩,他生生世世不離開衆生,在叁界流轉當中有隔陰之迷,他忘失他過去的善根,忘失了以後,他遇到惡因緣,他可能出生到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或者他這個家庭,他父親是個惡人,他的兄弟姊妹都是造惡業的。耳濡目染,時間久了,環境的影響,他造惡業了。善根強的人,善知識一開示,觸動他的善根,他馬上就忏悔,殷重的忏悔,然後念阿彌陀佛,就轉變了。天盧祖師說:下品下生不是普通人,這個肯定是大乘善根的人。結果我們看到後面他講的,佛陀所說的結果,也實在是大乘善根的人。怎麼知道呢?這個人到極樂世界以後,在蓮花待了十二劫,花開以後,佛陀爲他說大乘法,使令他發菩提心。中品的人是一個修小乘的人,花開見佛的時候,佛陀爲他說小乘法證得初果,證得阿羅漢果。一個造業凡夫,花開見佛的時候,佛陀爲他說大乘實相法門,令他發菩提心。所以善導大師說:上品跟下品都是大乘菩薩,中品的是二乘人。下品我們還不能隨便學,因爲下品的人,他都是生生世世成就很多大乘善根的種性,大乘善根種性很強。他一時胡塗,造惡業。因爲大乘善根是金剛種子,臨命終的時候,善知識爲他說大乘佛法,就觸動他的善根,他內心當中光明一出現的時候,他那個罪業就轉了。

  

問:

  

答:密勒日巴在沒有修行佛法之前,殺了很多衆生,把他阿姨全家都殺死,他用咒術。這叫咒殺,他雖然沒有親自去殺,驅使鬼神去殺,鬼神所殺的一切衆生都算在他身上,你看他的罪業很重。但是他今生得大成就,這個都是大乘善根種性。

  

問:

  

答:有時候般若的智慧不夠,我們講煩惱障、罪障、報障,你對空性的智慧栽培不夠,煩惱能夠障礙你,罪業也能夠障礙你,老病死也能夠障礙你。但是你有般若波羅蜜的時候,這叁種不容易障礙你。他這個色身還放不下,色身放得下的話,你念你的,他掐他的嘛!因爲你到臨命終的時候,這個果報體遲早要放下的嘛!是不是?就是你還執著那個色身,你這個佛不是念的通身靠倒,因爲你還分心在你的色身。如果說我們經常念死無常,知道這個色身,臨命終你掐你的,他也掐不到我們的心,因爲心是無形無相,你幹什麼,他沒辦法主宰你。所以我們要隨著感覺走,就有困難。修行不能隨順感覺走,要隨順理性。

  

問:

  

答:平常用功是很重要。我們平常思惟的時候,不要老是隨順衆生的思想,你這樣的話,你不斷的竄習,你會覺得說,反正我身爲一個衆生,我就應該這樣子,你很難增長,如果你一直這樣想的話,對你是不利的。你一直想這個身體是真的、真的,對你非常不利。就是說你一直要隨順你凡夫的知見去思惟,你要一次一次的去竄習你過去的思考,你很難解脫。你要怎麼樣?你要強迫你自己去接受佛陀的開示,強迫你自己,這樣子你才有希望能夠解脫。就是皈依叁寶,魔無如之何。如果你一定要,我跟魔在一起,我過去就是這種思考模式,我很難改變,你要我離開這個魔,我又舍不得離開,那你就沒辦法,那的確沒辦法。

  

問:

  

答:我們講一句很現實的話,佛法的道理有很多是違背衆生的人性的,但是你如果不強迫你自己去改變你自己的思想,那就很麻煩,就很難,你很難超越。

  

問:

  

答:外道的禅定,邪知邪見比誰更重。禅定是一種無分別住,反倒是有禅定的人更難改變,因爲他心力強。不是他執著,有禅定的人,他要不修無我觀,都會比較我慢。你看外道有禅定的人,那還得了,他連看你一眼都懶得看你一眼,世間的國王都不看在眼裏。他的慢心一重的時候,我慢山高,就像一座山一樣,任何水都沒辦法進入,法水不入。反而是凡夫,遇到大苦惱,你跟他講佛法,他還能夠接受。不要說我們凡夫沒有資糧,你看佛陀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劫來,叁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跟佛陀在一個地方出世,那些外道遇到佛陀,佛陀跟他開示,外道還是不相信,你看,沒辦法。佛陀那種威德力都沒辦法降服外道。你看外道的邪見到什麼境界?

  

問:

  

答:過去的善根栽培不同。修行不是今生的,你今生才開始修行就困難了,就很困難。有些人你隨便跟他講一下,他就能接受。當然有些人精進,他精進進步的快,他今生特別精進也會改變,改變得快。精進也是關系,但是你的思想盡量隨順佛陀的法義而轉,不要隨順你過去的知見而轉,這是個大方向。心跟境相應的時候不要老是隨順過去,強迫自己用業果、用空性、用真如的思想來體會這個現象。

  

問:

  

答:平常要栽培。他沒有遇到叁寶,他有修十善業。他也是能夠到人天。但是有一個差別,他沒有皈依叁寶之下,他就不能成就叁寶的功德,他人天完了以後,下來就沒有了。如果你在皈依叁寶的基礎下修十善業,你到天上去還到人間會遇到叁寶,他會生生世世的增上。像有的一貫道也修的不錯,但是他不跟叁寶結緣,這也是很危險。一個人不跟叁寶結緣,其實是非常不吉祥,雖然你有一些善業,但是靠不住。在人世間打滾,誰敢保證不造惡業,不敢講,因爲惡因緣太厲害,刺激你的時候,你有時候就會失去理智。我們看很多經論的開示,跟叁寶結緣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你跟叁寶不結緣,佛陀非常擔心。你看【法華經】,你跟叁寶結惡緣都好,結惡緣是結緣。常不輕菩薩就是這樣。常不輕菩

  

薩就是讓他結惡緣,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作佛。聽到這個「佛」字。別人拿石頭打他,用棒子打他,結惡緣,墮落到叁惡道去,結果出來以後,還是以法華經得度,從這個地方跌倒,還是從這個地方站起來,過去謗法華經,現在依法華經得度。因爲菩薩觀這個人根基,你用什麼方法他不可能跟叁寶結善緣,只好結惡緣。但是結惡緣也是結緣,只是差在他要到叁惡道去那麼一次,但是劃得來。因爲他不離開叁界,他遲早要下去的。跟叁寶結緣是非常重要。

  

問:

  

答:你在皈依的時候,你要思惟,思惟我在叁界流轉是痛苦的,我想要到極樂世界去,到安樂的地方去,我自己沒有辦法,我只有仰仗叁寶的救拔,我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出離資源,而叁寶能夠救拔我。你在這個國度當中得罪惡國王,惡國王就要抓你,你趕快跑到其他國家去,祈求這個國家的保護,那種心情。這個時候你一觀想才能夠生起皈依的心。

  

問:

  

答:冤親債主來找還是會來找,不過你至誠的皈依叁寶,他就容易化解。我看很多念佛感應見聞錄就是這樣子,有一個人他前生殺了二十五只貓,他平常還不知道。他每天念佛,有一天晚上,有二十五個小孩子要抓他,要打他。他趕快念佛,念佛的時候看到一道光明,小孩子就靜下來。靜下來以後就問他們,你剛剛爲什麼要抓我呢?他說:你不知道,你前生很喜歡殺貓,你看到貓就殺,殺了就丟到基隆河。我們現在是要找你報仇的,因爲你念佛很虔誠,蒙佛菩薩慈悲加被,現在就一比勾消,就離開了。念佛感應見聞錄有這種情況。他就是對叁寶的皈依強。就是莫離我境,莫違我教,必當救護。譬如說今天有冤親債主來了,你念阿彌陀佛,你還是害怕。你爲什麼害怕?因爲你假設阿彌陀佛沒有能力救拔你,你假設,那就不能構成皈依。你還是會害怕,其實那個信心就不具足。你真正心一堅定下來,那力量就很大。其實從理論上來說,叁寶是真的能夠救拔我們,叁寶以救護爲義。但是我們這一念心是不是真的能夠通身靠倒。這個國王他已經跟你講白了,他一定能夠保護你,問題是你要不要來投靠我?莫離我境,莫違我教。你不要叁心兩意,跑進來又跑出去,那也沒辦法。你一定要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夠救拔我,他這句佛號萬德洪名,無量光、無量壽,能夠使令我現生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你一定要真實的相信。

  

幽冥錄有一個問答,有一個人他睡覺的時候,被鬼抓到陰間去。陰間閻王要審判他,鬼神要抓他,他說我皈依的時候經典上說有叁十六個保護神,現在跑到那邊去了?他這麼一念保護神就現前,你看,不得了。一說就現前。一切唯心造。世間上的事情,什麼事情都是要心。你今天皈依隨隨便便,沒有信心。龍樹菩薩說:譬如有人,進入寶山,沒有雙手,不能取寶。叁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個很大的寶。但是這句話到你們心中的時候,就這樣溜過去,你不能跟他感應道交。真正皈依的心生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力量就不一樣。這個法要在你心中生起大的力量,一份的恭敬,一份的力量,十分的虔誠恭敬,十分的力量。說穿了還是你這一念心,力量要大。所以心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法是沒問題,因爲法是佛陀講出來的話,他這樣的教授一定是清靜不顛倒的,問題是你這一念心的信心跟智慧夠不夠。這是個寶山,問題是你能取多少寶?同樣一句阿彌陀佛,有些人就能夠念十句,把地獄的火轉成金蓮花,這個不容易呢!你持什麼咒?看看有沒有這個辦法?不要說冤親債主那種小境界。地獄的火都現前,中陰身馬上就要到地獄去,你說你用什麼法門能夠把業障消得那麼快?把地獄的火消滅,轉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力量很大,心力很強。但是有些人念佛就沒什麼感應。還沒斷氣,斷氣就麻煩。地獄的火中陰身被他看到,地獄這個境界的中陰身被他看到。他本身還沒有變成中陰身,依報的中陰身現前。如果一個人已經斷氣了,那就比較麻煩。不容易超度,因爲中陰身的心識躁動,它動的很厲害。臨命終的人他還是個人,還是人道。中陰身的果報比較不好,不容易去學習東西,安定不下來。

  

《佛法修學概要 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