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概要(十五)
淨界法師主講
戊二、五戒
五戒是屬于人乘。「人乘」的意思指是我們這一念心,依止五戒的法門,能夠使令我們超越叁惡道,能夠達到人的果報。
分成兩科:初、正示戒相。二、忏悔方法。
己一、正示戒相。分五:初、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庚一、不殺生。
辛一、解釋名義。
「斷有情命,是名「殺生」凡有命者,不得故殺。若自殺、教他殺、方便殺、咒殺、墮胎、破卵、與他毒藥、令命斷者、並得殺罪。」
第一個先解釋殺生的定義,再看內容。
什麼是殺生呢
斷有情命,就是殺生的定義。有情命在律上的意思,就是從出世到後世。我們這個生命體最初的神識投胎,乃至于臨命終的時候,神識的離開,就是全身冰冷以後。這個中間都叫做有情命。這一點要分兩部份來說。譬如說墮胎。一般人說墮胎要七七四十九天才犯根本,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雖然七七四十九天,人的形狀才形成,但是當這個父精母血的和合,神識入胎以後,他就是一個有情的衆生。假設我們把他斷絕了,墮胎,就犯根本不可毀罪。有情命是說,從神識的入胎就是有情命。
其次,我們一般說安樂死,腦死的衆生。雖然他腦死變成植物人,對外界沒有反應,但是他的神識還在,他那個明了的心性還在。換句話說,他還是個有情。假設我們用藥物使他安樂死,也是屬于斷有情命的範圍。這個地方說,只要我們斷絕有情衆生的生命,就是殺生的定義。不管你用什麼方法。
關于內涵,看第二段。
「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只要是有生命的有情,我們都不能故意傷害。這是個總標。以下是別示。
「若自殺」
第一個、就是你自己殺害你自己。你自己自殺,你自己也是個有情衆生,你用瞋心把自己給殺死。自己殺害自己,只犯中品,不犯根本。另外一個解釋,如果你自己親手去殺害他人,使令他人死亡,就犯根本不可悔罪。兩種解釋,一個親自去殺他人。一個自己殺自己。
「教他殺」
你自己沒有去殺,你用語言,或者用書信教唆別人去殺,對方因爲這樣死亡,你也是犯根本。雖然你沒有殺,你教別人去殺,也是一樣。
「方便殺」
你刻意安排很多殺生的工具,或者挖了很多的坑,使令人或畜生掉下去死掉。或者有人在追殺一個人,你指示道路,使令這個人被殺死,這也是屬方便殺。
「咒殺」
你用咒語驅使鬼神,你的護法神去殺害別人,或者你驅使你的鬼神去殺害對方的鬼神,對方死掉了,你也是犯殺罪。
「墮胎」
你用藥物或者針炙、手術的方法把胎兒給殺害。
「破卵」
破壞動物的卵。
「與他毒藥」
你明知道他要自殺,你又把毒藥拿給他吃,這也是屬于殺生。總之前面的情形,使令有情衆生的生命斷絕的,並得殺罪。
辛二、具緣成犯
「殺戒具五緣成犯-一、是人。二、人想。叁、起殺心。四、興方便。五、前人命斷。」
殺生成就的因緣有五個。【瑜伽師地論】講業的成就有叁個方向。我們配合這叁個大方向。【瑜伽師地論】說任何善惡業的成就有叁個主要的內容,第一個、欲樂。第二個、加行。第叁個、究竟。
欲樂,是你內心當中有這樣的動機。
加行,你有采取行動。
究竟,你把這件事情作圓滿。這就構成一個完整的業。
從殺生的角度來說,欲樂有叁個內涵。
第一個:是人、人想、起殺心。當然殺生的業要成就,他內心的欲樂是要有殺害的心,能殺的是一念的殺心。他所面對的境界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一個實際的情況。你這個殺心所面對的境界是一個人的境界。簡別他不是鬼神或者畜生。因爲六道當中人道是修行的法器,一切的諸佛、一切的聖人,都是在人的果報當中成就聖道。好不容易在無量劫當中,從叁惡道出來,得到人身。他今生有很大的機會能夠解脫生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你把他殺死,這個過失特別重。所以六道當中,殺人是最重。就是說你面對的境界,他是人的境界。
第二個:你心中是做人的存想,你也知道他是人。譬如說,我們在黑暗當中看到一個人,實際情況是個人,但是你認爲他是鬼,恐怖,你用刀子把他殺死,事實上,用燈光一照,他是個人,這個不能構成殺罪的。因爲你對這個人沒有殺心,你是對這個鬼。你當初心中的轉想是個鬼的轉想。所以說業的成就要心境相應。罪的成熟是對方是個人,而你心中也很清楚他是個人的轉想。
第叁個:你對他生起了殺心。這樣子就構成一種殺心的欲樂。
第四個:興方便。你不但是有殺害的心,進一步采取了行動,用毒藥、咒術、或者是刀劍、棍子等等來加害于他。
第五個:究竟。使令前人命斷。對方的生命結束,被你殺而死亡。這樣子構成一種殺業的罪,罪就成熟了。前人命斷的定義是包括當時的命斷及未來的命斷。你殺害這個人,當時並沒有死亡,後來還是因爲這個傷死亡,他死亡了以後,你也是犯到殺罪,這也屬于前人命斷範圍所攝受。
辛叁、犯戒輕重
「若殺父母、羅漢聖人,犯逆罪。若殺人命斷,犯重罪-上品不可悔罪」你所殺的衆生,是人道的衆生,而且你心中也做人的轉想。蕅益大師說:殺親身的父母、羅漢聖人,那就是逆罪。那是無間地獄的果報,五逆罪更重。如果是殺一般的人,使令對方命斷,就是上品不可悔罪。
「殺人不死。若殺天、龍、鬼神等命斷-中品可悔罪。」殺人人沒有死亡,或者使令天龍鬼神死掉。殺天龍鬼神多分來說是用咒術的,一般的刀劍是不能殺的。
「若殺畜生、蟲、蟻、蚊、虱等。若殺天神、畜、蟲等不死,見殺歡喜-下品可悔罪。」
殺畜生或者是見殺歡喜,下品可悔罪。這個是犯戒的輕重。戒律的製教,跟化教的業果思想不太一樣。製教罪的輕重是約外境。殺生來說是就他所殺的對象,人是上品罪,鬼神是中品,畜生是下品。約外境來安立輕重。但是業果的角度,它主要安內心。譬如說,你在造殺生的時候,你內心有叁種狀態,就是方便時、根本時、成已時。你在要殺生的時候,你殺生之前,內心當中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構想,一種計劃,不是臨時起意的。第二個,你正在殺的時候,生起很大的歡喜心,很重的瞋恨心,甚至于把他淩虐致死。第叁個,成已時。你殺生了以後,一點都沒有後悔的心,對你所造殺生的行爲念念的隨喜,不生忏悔。這樣子即使你殺的是一個畜生,就算你殺一只狗。這只狗,你殺之前經過很長時間的計劃,在殺的時候你用很重的瞋心把他淩虐致死,殺了以後一點都沒有悔心,那麼這樣子在業果上也是非常的重的。業果的輕重,它偏重在心。佛陀的製教是偏重在境,以境界來判定。你如果是人,就是重罪。鬼神,中品。畜生,下品。
「若見他殺,有力應就。設不能救,應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
這是蕅益大師的開示,我們一個菩薩行者,不但不能殺生,而且你到外面去,看到有人殺生,我們有這樣的財力,可以把它買下來放生。有力應救。設不能救。假設我們財力不夠,那怎麼辦呢?應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這個時候我們在旁邊生慈悲心,觀想這些有情衆生都是過去的母親,他們在無量流轉當中,都曾經作過我的母
《佛法修學概要 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