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可能七天出定一次,吃點東西,曬曬太陽,然後又入定。臨命終的時候,多分的辟支佛會顯神通。他臨命終的時候,大顯身手,在空中裏面神通變化,最後把身體燒掉,舍利子掉下來死掉,入涅槃。他的心情沒有所謂讓人家知道不知道,你有因緣看到,那是你的福報。沒有因緣他也無所謂,他的心情只是顯個神通,那至于誰怎樣他也不管的。緣覺對于讓衆生成就善根,不像菩薩那樣子主動。
「度行齊修-菩薩法界」菩薩的境界,他能夠自利利他。衆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他一方面有一點的時間能夠來調伏自己的煩惱,但是他會撥出一部份的時間來關懷衆生。他是大悲心,六度萬行齊修,一方面自利,一方面利他。菩薩爲度衆生不請友,他會主動的教化衆生。聲聞法界是不主動,被動。緣覺法界是更加被動,他根本是不會跟衆生接觸的。我們一般要看到緣覺是非常少,非常少。一般都是在很高的喜馬拉雅山,人煙不到的地方。因爲緣覺多數都有神通,阿羅漢不一定有神通。阿羅漢生病生太久,禅定就會失掉。禅定失掉,神通就會失掉。但是辟支佛一定有神通,一定有神通。辟支佛的神通,他不會失掉。真實、平等、諸佛法界。能夠悟到我們的真如本性,從這個本性當中觀察一切衆生,我這一念不生滅的心是如,一切衆生的心也是如,一如無二如。從這個同體的本性當中,發動他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人以後是直趨佛法界。基本上,從我們內心當中,當我們恢恢複點的時候,我們不講我們現在的妄想境界,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恢複到本來面目的時候,那是每一個人平等的境界。問題是,我們內心一定要動的,一定要動。不斷的動,就有動的作用。動的方向有十個方向,因爲活動的方向不同,我們以後所趨向的法界就會不一樣。
我們看十二因緣,就可以知道緣起的生滅。第一個因緣是無明。無明是一個心所有法,是內心的狀態,一種煩惱。煩惱它一動,就是行。它一活動,就是一個業力。無明一動就是行,行一活動就有識,就熏習阿賴耶識。就有名色、六入、觸、受,各式各樣的果報,生老病死出現。如果還滅門來說,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生老病死滅。譬如說,我們今天本來是一個貪煩惱很重的衆生,造了很多很多的罪業,因爲貪,或者貪財貪色,造了很多罪業。如果我們今天不去調整我們的念頭,不去忏悔,不去修止觀來轉變念頭,我們要到叁惡道得果報。後來我們開始忏悔,修止觀,把這個煩惱停下來,就是說你現在這個心,跟過去的境界一接觸的時候,沒有這個煩惱,心若滅時,罪亦亡。你這個煩惱停下來,你的內心有變化,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生老病死滅。心中所蘊藏的叁惡道的果報就破壞掉,沒有力量讓你得果報。
「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我們平常忏悔業障有兩個方式,第一個事忏。事忏是針對某一件事情。我找一個比丘或在佛菩薩面前,說我過去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作了什麼事,對于這件事情,我加以追悔,在佛菩薩面前白告追悔,我發願永不再做,這是一個很粗的忏悔。理忏就不是,理忏是一種根本忏法,它能夠轉業的。罪從心起將心忏。我當初爲什麼會造罪,身體是不會造罪,嘴巴也不會造罪,是由內心的推動。這個時候我們回光返照,罪是從一念的心所生起。心若滅時罪亦亡。這時我們呵責我們那一念煩惱,譬如貪煩惱重,修不淨觀,來調伏你的貪煩惱。瞋煩惱重,修慈悲觀。慢慢心被法寶的力量,法樂的調伏,平靜下來,這個時候你的業就改變。心若滅時罪亦亡。所以說如果這個煩惱活動還在,如果你今天還起這個念頭,你的罪一定在,這個果報一定還在。要小心,臨命終這個念頭一活動的時候,就到叁惡道去。你怎麼知道我的罪業滅了呢?就是心若滅時罪亦亡。你內心的等流性,那強大的水流,被你止觀的力量停下來,不活動。這個時候你的業改變。淨土法門講帶業往生,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要降低你叁界的業力,你這個人對叁界的財色名食睡還貪的很重,對世間的名利心還看的很重,肯定你沒辦法往生。你佛號一天念一萬聲也是一樣,信願不具足,饒你佛號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因爲你跟佛菩薩沒辦法感應道交,願離娑婆,欣求極樂。所以一個往生人的相貌,他的念頭,對叁界的果報體不生好樂。看到一個國王跟看到一個乞丐都是一樣,都是一個苦惱的境界,他內心非常的平靜,他一心一意的都是皈依阿彌陀佛。就像一顆樹,這一顆樹平常就是往西方去發展,你隨時把它砍下來,這顆樹就往西方倒下去。因爲他念頭的等流性就是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所以說我們下輩子要去那裏,你不要問算命先生。你看你一天當中的念頭,那一個念頭最強,你就知道你要到那裏去。當然還沒臨命終之前,你還有機會,因爲這個念頭是無自性的,是你的熏習而有的,你可以改變它,你在你死亡之前,還有機會來調整你的念頭,把惡念降低,善念加強,你的生命就會有變化。如果你的念頭一直這樣竄習下去,那肯定這個念頭就是一個方向。
「人天長夜,宇宙黯淡,誰啓予光明。」一般人的心情,從出生到大,從小時候讀書,長大以後工作,然後生病,然後加護病房,沒有一個人去回光返照的念頭,看的話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我們凡夫就是這個等流性很強,剛開始起一個惡念,因這惡念去造一個罪業。譬如說你去造一個抽煙的業,抽第一支煙的時候,有點慚愧心,但是好像沒什麼大事情,再抽第二次,這念頭又加強,一次一次到最後慚愧心沒有,到最後變成習慣。你造一件惡業的時候沒有慚愧心,那就不得了,那已經是一種等流性。煙只是一個小事情,我們造罪業就是這種方向。世間上的人,我看不遇到佛法,明白道理,要改變他的業都很難,非常難。因爲你內心的等流性,煩惱一現前的時候,那是煩惱做主。這件事情你不要做,不可以,我非做不可。因爲煩惱已經被他養成一個很大的勢力,他控製不了自己。所以你做了會死,死也是要做。一定要學佛以後,明白道理了,這個人的生命才有可能改變,心中有光明,原來我的念頭是即空、即假、即中,無自性,這個念頭會讓我受苦惱的。世間的人對內心的狀態,對生命的現象不明白,會偶爾造一些善業。有人的邀請,他偶爾也會起一些恻憫之心,但是這種業力都不足以對他生命有決定性的改變,因爲偶爾的善業,敵不過他念頭強大的勢力,他是以這個爲主的。一定要遇到佛法,明白道理,心中出現光明以後,這個人才可能會脫胎換骨的,這個時候他的生命才有決定性的改變。要明白道理,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想離苦得樂,沒有一個人願意痛苦。一只狗都知道要找東西吃,找一個洞住。當我們知道這個念頭的相續,會讓我們到地獄、餓鬼、畜生受苦,我相信我們會用很快的時間改變過來,呵責它,修觀,觀察這一念頭是生滅性,不隨妄轉,或者以佛號來取代它,以善念來取代它。讓這惡念的相續慢慢的調伏、減少、降低,到最後停下來。這個時候生命就改變過來。當然這種道理要是沒有佛陀的出世,我們誰也不明白,我們誰知道東西南北呢?我們出生就知道一天過一天,內心當中所攀緣都是外面的境界,你怎麼樣,我怎麼樣,你對我好,我對你不好,我今天幹什麼,你幹什麼,沒有一個人會靜下來觀心的。想觀的話也觀不出個所以然,你內心最深入的寂靜的本性沒有一個人觀得到的,外道都觀不到。所以我們看完佛法以後會對佛陀生感恩心。「人天長夜,宇宙黯淡,誰啓予光明。」沒有佛陀出世,世界上沒有光明,我們只有隨順自己的煩惱,不斷的造業,造業以後受果報,從地獄出來,事情還沒了。從地獄出來,你煩惱的等流性還
在,你繼續造惡業,又繼續墮落,這是印光大師說的。你的念頭就是始終沒辦法停下來,因爲你沒辦法控製你自己,一定要遇到佛法,這個人才能夠冷靜下來,然後改造自己。所以我們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我們念頭有十個方向,這十個方向它都是可以改變的,因爲它沒有真實性,它是熏習而有的,它的本性是清淨,是空性的,所以它能夠改變。改變的方法就是止觀的方法,佛法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修觀。
《佛法修學概要 十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