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多,他破六层,有六个层次。这个心观的越来越细,越来越细,
越来越细,最后悟入到本性上去。
问:?
答:娑婆世界,它的果报体,耳根特别利。鼻子比较困难。耳根容易摄心。对娑婆世界来说,耳根容易摄心。六根门头都可以回家,这六个门都可以回到本来面目,但是耳根那个门最容易,那个门最大。数息观是修定,数息观它的所观境是那个息,它是观出入息。他观那个息从鼻孔到丹田,从丹田到鼻孔。兹息出兹息入,他是以息,外境为所缘境,他不是去回光返照。它这个是修止。他是用息来摄心。当然修观之前要修止。大家注意一下,我们一天的修行,不能老是修观。我们不能一直在思维,在思维,你脑神经会错乱。我们一定要修一点止来调和这个观。如果你一天在想,不管你想什么,想佛法也好,想世间法,你一天到晚想,到最后身体会坏掉,脑神经错乱,晚上睡不着觉。我们心不能一直让它动,我们这个欲界的色身就是要让它止,有时候在佛号当中安住,无分别住,那个养神,而且止的时间要超过观的时间,止的时间要多一点。你一定要先修止,先寂静,然后再观。观一段时间以后,心散乱,再恢复到止。你一面修观,因为观是分别的,耗神的,到时候你停不下来,那个心活动太厉害,到时候你福报差一点会发神经病。但是一直修止也不行,那是死定,一滩死水,不常融。死水不常融,不能开发智慧也是不行。所以止跟观要双运。观是要让你明白道理看到生命的真相,因为我们凡夫的烦恼会活动,就是没有看到真相,所以我们就会愚痴。有愚痴就会起烦恼,会造业。我们看到本来面目是清净的,是无我无我所的,我们烦恼就能容易调伏,是这样子的。所以止跟观要均等,止也可以调伏烦恼,止是暂时调伏烦恼,如石压草。断烦恼要靠观,要靠智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平常放蒙山,第一句话就是要讲这句话,把这个观念强调出来。若人欲了知,如果我们想要了知三世一切佛法的实相。三世诸佛讲那么多佛法,到底讲些什么道理?三世诸佛一些实相的道理。我们想要明白三世诸佛的道理应该怎样明白呢?告诉你一个方向,应观法界性。你应该去观察这个十法界的体性,不要去观察十法界的差别。就是在十法界的差别当中,有一个无差别的体性。这个体性是什么呢?一切唯心造。就是你一念心,就是你这一念清净的本性。
我们讲生命的真相,是由念头所创造的,因为有很多很多的念头,所以我们就有很多很多的生命相续。这个念头可以从两部分来理解,一个是从体性。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法尔具足,十界诸法。」前面讲过,这个体是清净本然,离一切相的,周遍法界。但是这个体性,它不像虚空,顽空。它有十法界的功能,它受熏。它是怎么个受熏法?看作用。这当中就有十法界的种性差别。
第一种「瞋恚邪淫-是地狱法界」地狱种性。这是讲作用,我们平常的念头,有些人烦恼很炽盛。他动不动发脾气,瞋心很强。他整天心中所想的,就是怎样跟人家对立,伤害对方。有些人淫欲心很重,一天吃饱饭睡饱觉,心中所想的都是一些男女的境界,这种人多数是要到地狱去的。他已经成就一种地狱种性,很强。它的念头,念念相续,没办法停止下来的,他临命终的时候,就随它的念头到地狱去得果报了。剎那间就到地狱去得果报了。
第二种「悭贪不施-饿鬼法界」有一种人他非常悭贪的,什么事情不会给别人受用的,自私自利的。他就是很多钱,他一块钱不拿出来的。悭贪的习性非常坚固,这种人多分来说是饿鬼道。以后饮食会极度的缺乏,水分食物都极度的却乏,常时间在饥饿当中。为什么?他悭贪的念头,念念相相续,无有间断。有这个念头的力量,就使令他变现了饿鬼的果报出现。
第三个「愚痴暗蔽-畜生法界」这个人你跟他讲道理,他什么都不明白,整个人昏昏钝钝的,一天过一天的。愚痴暗钝,修行人要注意一件事,打坐不要昏沉。一个人经常昏沉,宗喀巴大师说:你以后容易到畜生道去,就是愚痴。愚痴是很可怕的,愚痴会使令一个人变成一种钝根,钝根的修行人。以佛法来说,你有一点烦恼,但是你善根强,你还是有希望。你善根强,接受佛法以后,你能够明白空性,明白业果,明白佛性,佛法的光明出现,就能够破除黑暗。佛法不怕烦恼,就怕你没有善根。但是你经常昏沉,时间久了以后,你这个人的内心很钝。你跟他讲什么,他不明白。这个道理已经跟他讲了很清楚了,他还是不明白。内心当中经常黑暗,经常昏沉,胡里胡涂,昏昏钝钝的,这个人以后多分会到畜生道去。这种念头习气,一定要把它切断。否则这个等流习,这个念头不得了,要命的。
第四个「我慢贡高-修罗法界」这个人的性格,他可能布施持戒很清净。但是这个人我慢山高,人跟人之间是对立的。他说你为什么要布施呢?你布施一百块,我布施两百块。你为什么要布施?我不是慈悲心,我要比你强。你拜一百拜,我就拜两百拜给你看。他拜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忏悔业障,动机不是这样子的。他完全站在一种对立胜负的心情,胜负心很强,什么事情都是要跟别人比较的,都要强过别人。这个念头在他临命终之前,没有把它对治消灭的话。这个念头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就会使令他到修罗法界去。当然这种人也可能会修善,这种善业,他在修罗法界的时候,阿修罗有很多的宫殿,也是很多可乐果报,但是他的德行叫非天,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德行。天人的内心都很善良慈悲的,他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阿修罗内心,瞋心很重。那一个人比他强,他就不高兴,就要找他来决斗。我慢贡高人容易堕落阿修罗法界,阿修罗很多,有贫穷的阿修罗,有福报的
阿修罗,但是他的共同点就是内心我慢。
「坚持五戒-人道法界」我们平常的念头还是欢喜护持戒法的,这个人虽人偶尔也造恶,偶尔遇到恶因缘会造,但是恶根性不是很强,他一定是受了很严重的刺激,他才造恶业的。他正常的善根是欢喜护戒的,护持五戒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种人他招感的果报是人道的果报。
「精修十善-天道法界」精修就是上品,五戒只讲身口,身三口四。但是十善,这个道德更高,他还要意业的无贪、无瞋、无痴。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般讨论是分成两类,欲界天是一类,色界无色界是一类。如果你要生到六欲天比较容易,你只要无贪,贪瞋痴淡薄一点,十善业要修的是上品,很强,很圆满。但是要到色无色界就不容易了。那就要有禅定,要离欲。修禅定要修不净观,要离欲。而且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要调伏瞋心。瞋心是最障碍禅定的,比贪烦恼更厉害。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瞋心对禅定的破坏是最厉害的。所以说要到禅定的天道去,还是要有禅定来调伏贪瞋的烦恼。
「证悟人空-声闻法界」声闻的性格是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他这个人是非常理性的一个人,他经常去观察他的色受想行识当中,五蕴的身心都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在这个生灭变异当中,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我存在。他一天当中就安住在空性,对于无量无边在苦恼当中的众生,他对度化众生不生好乐,这种习性的人容易到声闻法界。
「知缘性离-缘觉法界」声闻法界的人是观四圣谛,苦集灭道。缘觉法性,他的根性更利,是观十二因缘。无明灭,则行灭,乃至于老病死灭。缘觉法界的人比声闻法界的人更加的孤僻,更加的清高。声闻人,他虽然不主动度化众生,但是他去扥钵,有信徒遇到他,向他请法,他多少会说话的。但是辟支佛,他不是。辟支佛走入山林不愿见人,他连看到人都不欢喜,特别的孤僻。不过这种人智慧都很高,他内心的境界非常的寂静,观察宇宙的真相看的非常的清楚。经论上说,缘觉法界的人,甚至于连佛陀都不想见。明明知道那边有佛陀,他不去听法。他过去善根强,在山中打坐,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看
到春天百花盛开,到秋天花凋谢了。他看到宇宙命的流转,知道无常。从无常知道苦,知道无我,悟入空性,他才解脱。多数缘觉乘的人,都在很高很高的山上,让你找不到的。他过去生有接触过佛法,一定是他的善根强,福报又要大。他过去生有听闻过佛法,慢慢的他的性格,可能没有遇到大乘菩萨的指导,没有遇到大乘经论的指导,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孤僻,到这一生的时候,他就变成辟支佛种性。不过辟支佛临命终的时候,容易显神通,平常他一句话都不讲,打坐。没有人知道他是辟支佛,辟支佛也不会说他是辟支佛。他打坐完了,出定以后,去山洞外面摘个水果吃一吃,晒晒太阳。晒晒太阳以后又入坐,入坐以后,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以后。我们一个人的色身一定要晒太阳,吃一点东西。…
《佛法修学概要 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