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ft">「一但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這一段是總結整個人天業果。生命結束的時候,死亡到來的時候,我們知道這一生,是非成敗,榮華富貴,都是一場夢,覓之了不可得。萬般帶不去。臨命終的時候,我們一生努力積集的財産、眷屬、地位,都帶不走。只有我們一生所積集的善惡的業力帶走。恒轉如暴流。生命是一個水流,生命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水流,從過去的水流,流到今生。從今生又流到來生。這個水流的變化主要是靠業力。這意思是說,我們今生死掉的時候,要貫穿到來生,所有的資具,所有的有爲法不能貫穿過去,死亡把你今生的有爲法都擋住了,都擋在這個地方,就像一個過濾器一樣,你的財富只有今生可以受用,你的眷屬也今生可以受用,你的地位,對不起也是今生可以受用。這些有爲法是不能貫穿到來生的,不可以貫穿過去。等你夢醒了以後,你那個夢就找不到,只有你睡覺的時候,這一場夢你才能夠受用。你夢中種種的榮華富貴的境界,覓之了不可得。但是有一個東西是可以貫穿到你來生去的,就是你的業力。你所造的善業能夠貫穿那個過濾器,來生可以受用。宗喀巴大師勸我們去布施就是這個意思,你今生不布施,你的資具今生受用就沒有了。你把布施的物資轉成善業,這個善業能夠貫穿到你來生去,你下輩子還可以繼續受用。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我們所有的資具是不能夠帶到來生去的,但是有一個東西帶走,就是你的善惡業力。這就是我們業果的思想。決定水流的就是一個業力。
這個地方是我們佛法的第一個根本正見,人天業果。
正見跟沒有正見是不同的。這個人不明白因果,他偶爾起恻隱之心,他也造善業。這個人有正見,他也造善業。但是這兩個造善業的力量是不一樣的。這個人心中沒有善惡的標准,他不知道有來生,他只是遇到這個可憐憫的境界,觸發他的悲憫心,他的心情是不決定的。他的心情是牆頭草兩邊倒。他遇到惡因緣也會造惡業的。他的內心是不決定的,沒有一個堅定的願力,所以他造的善業是薄弱的,因爲沒有願力的關系。一個明白生命相續,一個明白他有無量生命的人生觀,一個明白生命變化是由業力決定的人,他的造業的情況是決定的,是非常明確的。他的內心是非常的堅定,有願力的攝持。所以說一個有正見的人,他在造善業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強大的,因爲他的內心是決定的。善惡的因果是所有正見的基礎。
基本上,一個修行人你要能夠深信,生命是有來生,這是基礎,根本思想。恒轉如暴流,一個人如不相信有來生,這個人就很難皈依叁寶,很難斷惡修善。所以我修行幹什麼?我爲什麼要修行?假設今天一個人死了以後,人死如燈滅。這樣子的話,皈依叁寶,斷惡修善幹什麼呢?我們在學習因果當中一個根本思想,相信有無量的生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來生,但是深信有來生,相信佛陀的聖言量。來生的生命是由自己的業力所決定的,這個時候你很自然的願意在佛堂裏面多忏悔業障,多積功德,爲來生鋪路。我今生辛苦一點沒關系,我希望能夠在今生當中把這個痛苦消滅掉,未來的生命是大安樂的。你能夠活在希望當中。這個時候,你內心當中有這樣的理解,你在斷惡修善的時候,內心是很清楚分明的,內心是決定的,這個就是正見。
問:?
答:念觀世音菩薩要回向。萬善莊嚴淨土。你臨命終的時候要念阿彌陀佛。因爲你念阿彌陀佛是直接感應道交。印光大師教我們一個辦法,不管你念六字大明咒,念大悲咒也好,你念完以後,念十句佛號。就是最後念十句佛,然後回向阿彌陀佛淨土。最後收尾的地方念幾句佛號。因爲我們有很多功德,所有的功德有一個根本,就像樹,很多的枝葉,你要有一個彙歸處。你平常就要訓練你自己,所有的功德要有個東西來攝持,就是這個佛號。萬善莊嚴這個彌陀名號,根本功德。你在聚集你的功德的時候,我們不能夠說,這個地方一個功德,那個地方一個功德,很亂。很亂的時候,你臨命終就不知道要依止誰了。你不要讓你的功德變成沒有系統,不要這樣子。你可以修很多功德,就像一顆樹,可以往東邊開,可以往西邊開,但是它依止樹幹。蕅益大師說:圓修跟雜修差在這個地方。圓修的人他以佛號來攝持功德,雜修的人他就是今日張叁明日李四,腳踏兩條船,那是最危險的,船一開的時候就掉下去了。淨土法門是萬善莊嚴淨土,不妨礙你修所有的善法,但是你修完善法以後念十句佛號,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後把功德作回向。你所有的功德做完回向給誰,然後念完以後再念佛號,回向淨土。但是一定要記住,臨命終助念一定要佛號。所有功德做完,要彙歸到這一句佛號,佛號像大海,所有的百川都吸收過來,所有的功德都可以吸收到這個佛號,萬德洪名。
問:?
答:就往生來說,佛號是直接了當。
問:?
答:善導大師講到兼修跟專修的差別,在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可以去讀一讀。有一些思想講的清楚。觀經四帖疏講到專修、兼修、圓修、雜修的差別,他都一一指出來。圓修是以佛號爲根本攝持所有功德。善導大師有一個觀念,他說要依止經典爲主。你在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在開示中,佛陀在講淨土正式的因地,佛陀是執持名號的。【無量壽經】的叁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祖師的說法很多很多,但是善導大師認爲依經。佛陀在經典上是怎麼開示的,往生的正因是什麼?你就可以分別出那些是正行,那些是助行。善導大師也是依經典,這個是最有公信力的,依經。要有回向的願力。關鍵在信願。如果說你以後在弘傳這個法門的時候,因爲你已經修習慣,但是你在弘傳這個法門,最好勸人家念佛。如果他是一張白紙的話,我的看法是你勸他念阿彌陀佛。當然我們已經修習慣了,我同意不要改,至心回向。如果我們身爲一個法師,有信徒來問如何才能夠往生?你最好是依止經典,依淨土叁經,你最好勸他念阿彌陀佛。
問:?
答:如果你已經修到淨業成就,那不要別人助念,因爲隨業往生,淨業持名的念力是最強的。廣欽老和尚他也不需要別人助念,因爲他淨業成就。如果淨業沒有成就要隨念,要提正念。所有的業力裏面,他往生的業力是最強。所有的叁界的業力是熟轉生,淨土的業力是生轉熟。它最強。業不決定,這個時候要鼓勵他生起正念。念力強的時候,有增上緣來支應業力,讓他生起強大的正念。臨終的時候罪業不能太重,而且對淨土法門有一點善根比較好。完全沒有接觸淨土,臨終的開導還是不容易的。印光大師說,一個健康的人,好好的人你跟他講淨土,都不見得相信,何況是臨終。最好平常有栽培,有一點念佛的功夫,臨終再幫助一下那最好。
《佛法修學概要 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