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概要(十一)
淨界法師主講
丁二、叁法印
這一科講到正見篇。就是說我們在修學佛法之前,必須要先明白生命的真相。這裏分成叁段,第一段就是所謂的人天業果。我們生命的差別並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我們個人善惡的業力引生的。換句話說,生命就像是一個水流,恒轉如暴流。水流從過去流到今生,也會從今生流到來生。所以我們今生所造的業力,會決定我們來生的果報。從業果的學習當中,我們知道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從這種業果的思想,我們爲了要追求來生的安樂,我們會勉強自己去斷惡修善。
叁法印講到生命更深一層的真理,就是空性的道理。前面的業果是說明生命的差別相,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業力,就引生各式各樣差別的果報。空性是一種生命的一個總相。不管是快樂,不管是痛苦,它的本質都是無常無我的,都是畢竟空,無我,無我所。叁法印的真理是一個生命的總相。
叁法是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有叁個法是怎麼回事呢?這叁個法就是一個印,是真實決定不可以改變。不管是古代的社會、是現代的社會、是未來的社會,不管這個空間是在地獄法界、是在人間的法界、是在佛菩薩的法界。這個時空有很多很多的差別,但是這叁個法的真理是不能改變的,不隨時空而有任何的改變。這叫做印。
【大智度論】雲:「一切有爲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涅槃,是佛法義。是叁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雖種種多有所說,亦無能轉諸法性者,如冷相無能轉令熱,諸法性不可壞,假使能傷虛空,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
龍樹菩薩對叁法印有一段的開示,他先講到第一個法印,什麼是無常?一切有爲法無常。一切有造作的,有爲法就是有造作的,有這種的有造作。這個法是會生住異滅無常的。一切法無我。一切法是包括有爲法跟無爲法,這裏的一切法。無我,「我」就是常一主宰。一切的有爲無爲法當中,我們找不到一個恒常住不變異,有主宰性的我。這個我是找不到的,它隨因緣而有變化的。無我,這是第二個法印。第叁個法印是寂滅涅槃。涅槃翻成中文是不生不滅。無常無我。它是一個因地的智慧,約智慧來說。涅槃是約著果報。修無常無我有什麼好處呢?修無常無我能夠引生你到無生的涅槃去,這個涅槃是出世的果報,無常無我是出世間
的因地,是個道谛。無常無我是個道谛。涅槃是個滅谛。這個是佛法的真實義理。以下說明叁法印的情況。
是叁法印,外道的論師有很多巧妙的言詞,但是都不能改變它的本性。無常無我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推翻的。譬如說,冰冷的相貌,我們不能使令它變熱。一切法的本性,無常無我的真理也是這樣,是不可以改變的。假使我們能夠傷害虛空,當然虛空是不可以傷害。意思是說,即使能夠傷害虛空,也不能使令叁法印改變。簡單的說,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叁法印是不可以改變。這個是生命的一個真相。
「一、諸行無常」
「行」者,造作遷流。換句話說,它不是一個寂靜的狀態,它是有很多很多的身心的活動,身心的變化的造作遷流。
「諸行」指的是一切的有爲諸法。這個有爲法包括因跟果。你的布施持戒,或者你造殺盜淫妄,這因地的善業、惡業,或者你今生出現的快樂的果報,貧窮,或者你多病,或者你健康富貴,這種果法因法,都是屬于行所收攝。
「常」屬于恒時固實不變。恒常住不變異。這個法是經常存在的,今天也存在,明天也存在,今年存在,明年也存在。就是恒時,恒常住。而它又怎麼樣呢?它不能夠改變,它昨天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明天也是這樣。說你今天有錢,明天跟今天一樣有錢,後天還是跟今天一樣有錢,這個就叫常。你今天很健康,明年很健康,後年還是很健康,這個健康的狀態是不能改變的,這個就叫常。換句話說,這一切有爲法的存在,它不是上帝創造的,它是因緣和合而有的生滅法。我們有善業的因緣,有可樂果報出現;有惡業的因緣,有痛苦的果報出現。不管是物質的色法、外表的長相、內心的狀態,它都是剎那剎那
生滅的,因果相續顯現,所以我們講「諸行無常」。
「諸行無常」在唯識學的解釋,它分成兩部分來說明。第一個是屬于初分的無常,叫做敗壞無常。敗壞無常是約著一期的生命,來觀察無常。你今生是個男人,但是你下輩子可能是個女人。你今生的長相是個男人的長相,是個男人內心的思想,但是你今生造了很多業力,這業力的力量,創造了你下輩子變成女人的長相,女人的思想。你今生很有錢,你下輩子不一定有錢。爲什麼呢?它就是會敗壞。我們生命的現象,它不是經常是這樣子的。水流從高山流下來的時候,它遇到很多石頭,這個水流很多很多的曲折。我們的生命亦複如是,每一期的生命都有很多很多的變化。你上輩子可能是個轉輪聖王,今生你作一只小螞蟻。前輩子是特別的尊貴,今生是特別的卑賤。所以叫敗壞無常。
第二個是細分的無常。就是剎那無常。我們現前的身心世界,不管是色法、心法,它不是一個停止的狀態,它是向水流一種遷流的狀態,它是剎那剎那的生生滅滅,剎那生、剎那滅,剎那滅、剎那生。譬如說我現在的心情很快樂,但是你講出這句話的時候,你已經不能去形容你現在的情況,因爲你講這句話的時候,是形容你前一剎那的身心的快樂。但是前一剎那身心已經過去了,你這一剎那的身心也可能會有快樂的氣氛,但是快樂的狀態改變了,可能增加了,也可能減少了。我們的身心狀態,它不是經常一種的停留狀態,它是一種造作遷流,不斷的變化、不斷的變化。這個就是諸行無常。
這個剎那無常是太微細了,對于活動的凡夫,不容易去觀察。所以強調敗壞無常。無常觀在淨土宗是一個很重要的觀法,怎麼說呢?淨土宗強調的是信願持名。特別是「願」,願離娑婆,心求極樂。我們凡夫的思想,常見顛倒很厲害,我們今天也活著,明天也活著,今天很快樂,明天也很快樂。時間久了,就認爲快樂的現象是長久的,使令我們很難願離娑婆。在我們臨終的時候念阿彌陀佛,但是不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因爲你沒有願離娑婆,心求極樂。沒有這個強大的願力,這個佛號就沒有力量,無常觀的確是很重要。無常觀怎麼觀呢?這當中有叁個次第。
第一個「思惟今生決定要死」。我們在寂靜當中,觀想我今生的生命,不管你很快樂,不管你很痛苦,你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你今生決定要死。這個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你不能用任何的持咒,任何的福報來避免死亡。
「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衆,尚舍無常身,何況于凡夫。」無量無邊功德莊嚴的佛陀,還有這些叁乘的聖人,獨覺聲聞那一念的清淨心,有無漏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功德。那些聖人尚且要棄舍無常的色身,還況是我們一個沒有資糧的凡夫呢?佛陀跟叁乘的聖人尚且要面臨死亡,我們凡夫更不可能避免。我們平常也會經常看到別人死亡,也會替人家開示助念。但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堅定,這個常見。我們很難會想到自己會死亡,這就是爲什麼當我們知道自己有癌症的時候,我們會非常的不能接受,因爲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我們會死亡,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我們總是覺得我會經常的存在在這人世間,所以我要把所有的精神體力用在經營今生。當我們不思惟死亡的時候,我們整個思考,我作這件事情只要今生安樂就好,把整個精神體力,整個事業,完全考慮到今生。等臨命終的時候,全部的今生經營完全的破壞掉。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提前的面對現實,告訴我們死亡一定要到來。
換句話說,我們遲早要面臨來生,這樣子有什麼好處?使令我們提前爲來生准備。當然,假設人只有今生,人死如燈滅,斷惡修善就沒有意義了,大家就及時行樂就好。但是我們從前面業果的學習知道,生命是一個水流的相續,今生遲早要死亡,我們一定要面對來生,我們一定要爲來生積集資糧,不能把所有的精神體力完全投資在今生,追求今生的財富、今生的眷屬。所以,我們一個人只能花一半的時間,來經營今生;你要花一半的時間來修行,爲來生的安樂作准備。你要花一半時間以上。當然出家人就要更多,出家人花的修行時間要更多。
「思惟死無定期」我還年輕,怕什麼?死亡離我還遠嘛!積集來生的資糧等年紀大了再說吧!不能這樣子講,因爲死亡是沒有一定的日期,我們不是每一個人要等到老才會死亡,年輕人死亡的還是很多的。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佛法修學概要 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