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九▪P2

  ..續本文上一頁增長業,九到十是修行的事情。

  

九、悔所損業。你曾經造了一個很重大的罪業,但是你至誠的忏悔。這種忏悔的力量把業的勢力給破壞了,當然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讓你重報輕受。忏悔的過程中可能會讓你多病,或發生小的車禍,小的災難。但是就消滅你整個叁惡道的果報。就是由忏悔的力量,折損了業的勢力。忏悔當中,律宗講出五個方法,缺一不可。第一個要請佛菩薩爲證明。就是請一個忏悔主。小乘的忏悔,對手忏,一定要請一個比丘、沙彌,一個通梵行的,一定要請一個人。但是大乘的忏法,取相忏,因爲他認爲佛菩薩沒有滅度,第一個一定要請佛菩薩當忏悔主,請佛菩薩爲證明。譬如說,大悲忏,就請觀世音菩薩爲忏悔主。八十八佛,請普賢菩薩。一定要請一個忏悔主,請佛菩薩爲忏悔主。第二個,說己罪名。你要把自己曾經所犯的罪業,發露出來。我在什麼時候犯了什麼樣的罪業?第叁個立定誓願。表達了以後,在忏悔主面前說,從現在開始,甯舍生命,決不再犯。堅定的誓願,斷惡念的

  

相續。第四個諷誦經咒。只有誓願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個修行的方便,或者是誦法華經、金剛經,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持咒,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等等。第五個,如教明證,就是說你需要有一些瑞相,譬如,作夢的時候,在夢中洗澡,把身體洗的很幹淨,這個也是好現象。夢到你吐出穢物,排出穢物,夢到你全身光明的從地上往空中飄,或者在夢中見到佛菩薩,遇到聽法的因緣,在誦經,或者在夢中遇到僧寶,佛法僧叁寶。這種瑞相都表示你的罪業已經消滅了。五個方法,第一個請諸佛菩薩爲證明。第二說己罪名。第叁立定誓願。第四諷誦經咒。第五如教明證。

  

忏悔法門能夠折損我們的業力,使令這個業力變成不能夠得果報的不增長業。忏悔是很重要的,普賢菩薩、等覺菩薩尚且要忏悔業障,經常要拜佛修忏,忏除我們無始劫曾經所造成的罪業。

  

十、對治所損業。前面的忏悔是偏重在事忏,針對某一件事情,某一件罪業來忏悔。這個對治所損業是針對理忏。就是回光返照我們這一念能忏悔的心,我們這一念心是假借因緣所生的,所以他的本性是畢竟空的,修這個我空的智慧,來調伏我們心中的煩惱。「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理忏偏重在你的煩惱,對治煩惱。譬如說,你在家的時候曾經依止貪或瞋的煩惱,造了很重大的罪業。你開始修行以後,開始對治貪瞋的煩惱。心若滅時罪亦亡。貪瞋的煩惱經過你修四念處,不淨、苦、無常、無我的智慧去調伏,慢慢它就停止活動。這個時候你的業就會有變化。心若滅時罪亦亡。你建了一個煩惱的等流性,被你破壞以後。你所帶動的相關的業力就變成不增長業。這個是理忏。前面的事忏偏重在所緣境,偏重在所造的罪業的發露。理忏偏重在回光返照,能造業的心。偏重在對治這個能造業的心。當然這比較根本的,修止觀的意思。

  

「除上十種,其余諸業,皆有增進長養業種之力量,名爲增長業。」這個地方根據【瑜伽師地論】提出十種不增長樣。基本上分成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說,它本身就是不增長業。換句話說,你在造這個業的時候,第一個你的心是暗鈍的,頛弱的。第二個,你的次數只有一次兩次,不是經常造做的。心頛弱、次數也少,它本身就是不增長業。譬如說,你在一種無知的情況,精神錯亂的情況,失念的情況,偶而犯一兩次。這一兩次都不是一種故意的,不是在一個很明了的情況造的,本身就是不增長業。這是一到八的情況。其次,它本身是增長業,這個業在造的時候,你很清楚,而且造的次數還不是一次兩次,數數現

  

形,都無慚愧。它本身是一個強大的增長業,但是你學習佛法以後,透過你的忏悔,透過你的對治,轉成不增長業。經過修行,改造業的勢力,這種情況也落入不增長業的兩種情況。看【瑜伽師地論】是分成兩大類,第一個是本身是不增長業。第二個是經由修持的過程,忏悔對治而轉成不增長業的情況。

  

問:

  

答:審慮思,決定時,這個時候心決定了,我一定要造做了。動發勝思就是驅動你的身口去做。動發勝思的時候,這個事情已經不能夠停下來。到動發勝思的時候就一定要帶動身業口業去做,這件事一定要做了。審慮思的時候,還不決定,別人在勸他的時候,還會改變。動發勝思就一定要做了。

  

問:

  

答:鬼神引生的精神錯亂也有可能,本身四大不調也有可能。腦神經衰弱,精神耗損太多,也可能。過去的業障也可能,叁種情況都可能。第一個業障,過去造了重大的罪業。第二個、不是罪業,冤親債主找上門,鬼神障。第叁個四大不調的障。

  

問:

  

答:四大不調也有可能。譬如說,這個人胡思亂想,修行時不修止,整天動、動、動,那也是有問題。所以止很重要,經常讓它安住。無分別,不動。不要讓精神一直在那裏分別,不要,讓它停下來。這個止很重要。

  

(叁)定不定業

  

第一段解釋標題。第二段解釋內容。

  

「定不定者,爲定受異熟果與不定受異熟果之業。」

  

定業是業的勢力一定要使令你受異熟果報,這種業力勢力很強大,一定要得果報。

  

不定業是說,業的勢力餒弱,不一定要受果報。以下列出四種:

  

「此有四種之別」前面叁種屬于定業,第四種是不定業。「一、順現法受業-以猛力之意樂方便所作,現生感異熟果之善不善業。及今世作業,今世受報。」

  

順現法受業,今世作業,今世受報。他在造業的時候,以猛利,心非常的猛利堅固,不管造善造惡。主動積極,內心猛利堅固。猛利堅固的心所引生的種種的方便,種種的方法所造作的善惡業,不要等來生,現生就會有果報出現,就是異熟果。這種業力就是順現法受業。今生造作,今生受報。這種情況不是很多。大部分是業要很強,不管是造惡業,不管是修持,今生就要馬上有果報出現。今世作業,今世受報。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來說明。

  

一、他今生的果報還是一個花報,結果之前的一個開花而已。譬如說,阿阇世王,他受提婆達多的慫恿。提婆達多說:我現在要作新佛,你要作新國王。你把你父親害死,你作國王。我們好好合作,好好的住持這個天下。阿阇世王就相信提婆達多的話,把他父親頻婆娑羅關起來,把他活活餓死。犯了殺父的忤逆罪。阿阇世王作了國王以後,晚上就睡不著覺。經常睡覺就起恐怖心。經常不睡覺是不得了的,睡眠是最好的補藥。經常沒睡好覺,火氣上升,全身長滿了毒瘡。後來他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耆婆帶他去跟佛陀忏悔。阿阇世王殺了父親,現生就出現毒瘡的果報。這還不是正式的果報,沒那麼簡單。正式的果報在無間地獄。這個毒瘡只是一個花報,就是得果報之前的一個開花,還不是正式

  

的果報。所以今生造業,今生受報可能是個花報。

  

二、【楞嚴經】,寶蓮香比丘尼犯了邪淫罪,犯了邪淫罪以後,她起邪見。說這個淫欲的行爲,非殺非盜,又沒有傷害別人,有什麼過失呢?邪見造的業就不得了了,沒有慚愧心。現生就出火,把他色身燒死,就直墮地獄去。現生墮地獄,這種情況不是很多,但是【楞嚴經】就提到,佛在世的時候,寶蓮香比丘尼犯淫欲,謗法,毀謗戒律,毀謗正法。這種情況今生造業,今生就得果報。

  

【淨土聖賢錄】就有這種情況,有人念佛,念了一年、兩年、或者叁年,淨業成就了,他就往生淨土去了。事實上,他今生的果報可能都還沒有受完,他可能應該活到七十歲、八十歲,但是他放棄不要。因爲他淨業成就,他的業力,強者先牽。他淨土的業力,把他的業力先搶過來,遞奪過來。就是今生造業,今生就得果報,不必等到死掉。這種情況都是業要很強大,才可以。這是第一種定業的情況,今生造業,今生受報。叫順現法。現生的法就去受業。

  

「二、順生受業-謂由今世造業,次生感異熟果之善不善業。」

  

這種情況就比較一般性,說我今生造業。我今生是帶業修行,通身的業障。修行的時候,腰也痛、頭也痛,多病。但是沒關系,深信因果,皈依叁寶,每天不斷的忏悔業障,積集資糧。這一輩子死掉了,死了以後到極樂世界去,或者到天上去,享受健康莊嚴安樂的色身。就是今生積集善業,但是今生果報沒有現前。什麼時候現前呢?次生。來生的時候去受你今生所造業的果報。這種情況是很多很多的。今生造業,來生得果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牽涉到臨終的關懷,臨終的開導。有兩種人不必臨終開導,開導也沒有用。一個是大善人,他淨業成就了…

《佛法修學概要 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