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人怎麼去幹擾他,對他沒有影響。樹,它整天往西方開,往西方長過去,不管從那一個方向砍掉,它一定往西方倒下去。這是決定的,淨業成就。他就算發生車禍死掉,他也往生阿彌陀佛國。這種大善人不太需要臨終關懷,助念,不太需要。大惡人也是很難,這個人也是一天到晚造罪業,那個樹往東邊開展,你怎麼樣去砍他,他一定往東邊倒的。大善、大惡人,臨終關懷意義不大。但是普通的人,一生當中造了善業,可也造了惡業。臨終的時候,真妄交攻,不曉得是善業起現形,還是惡業起現形,還不是決定的時候,這個時候臨終開導就非常重要。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什麼叫臨終助念呢?就是幫助他生起正念。我們現在臨終助念搞錯了,這個人躺在床上不能講話了,搞不好眼耳鼻舌身,敗壞到一定程度了,聲音都聽不很清楚。這時請法師去,怎麼開示?臨終助念是這個人住進醫院的時候,身體還能夠聽得到聲音,病痛還不會很嚴重,這個時候就該是要給他開導,心理建設,勸他萬緣放下,一心歸命極樂世界。所以臨終助念要早一點作。第二個,假設他非佛教徒,這個時候,要讓他生起善念。【瑜伽師地論】說,要讓他回憶今生曾所作過的善事。你說:某某人,你記得嗎?你在過去某一個時候,什麼處所,你去做過什麼善事,你記得嗎?對對。然後你不斷的想這件事情,他憶念這個善事,至少能夠生到人天去。憶念善業往生善處,這是起碼的。讓他憶念他的善事,但是這個善事是要他曾經作過的。如果他是佛教徒,那最好,直接念佛。生起正念,不是善業而以。不要憶念善業,善業可以憶念,要緊的憶念彌陀。你要告訴他,阿彌陀佛的功德,彌陀在你臨命終的時候,一定能救拔你。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在臨命終的時候,透過善知識的開導,能夠把他一生中的善念調動起來,讓他先起現形。這個就是今生造業,來生得果報的情況。
「叁、順後受業-爲由今世造業,第叁生以後感異熟果之善不善業。」
今生造業,但是業的勢力很薄弱,來生還是不能得果報,或者第叁生、第四生、或者第幾生得果報,但是這種情況一定會得果報的,這個業都是要得果報的,叫定業。決定要得果報。
「四、不定受業者-謂由今世造業,而受報之時分不定之善不善業。」
你今生造業,業的勢力很薄弱,得果報的時間不決定,你如果不去增長它,它就不決定。受報的時間不決定,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是你的心力很餒弱,次數也不多。
第二個是因緣不具足。特別是別報來說。
譬如說,唐朝悟達法師,他在作沙彌的時候,他的道場來了一個印度的出家人叫迦諾迦比丘,身體生了重病,全身發臭沒有人管他。他就很小心的去爲他洗衣服,照顧他的起居。慢慢,這個比丘身體好轉,要離開的時候,就說,我很感謝你照顧我。這比丘說:以後你有什麼事情,到四川茶攏山,茶攏山前面有一個大松樹,你稱念我的名字,我就會出來。原來他是一個大阿羅漢迦若迦尊者。交待完以後,就離開了,就走了。悟達法師時間久也把這件事情忘掉了。悟達法師到唐朝,唐懿宗的時候,受到禮遇,奉爲國師。國王送他一個檀香做的禅椅,請他升座,請他講經。當時皇帝領著文武百官,堂堂一國之尊向他頂禮,這個時候悟達法師起了一念驕慢心,下座以後,膝蓋長了一個人面瘡。人面瘡看起來跟人的臉一樣,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嘴巴裏面還有牙齒,還可以吃東西,每天固定要喂他東西。定期發作的時候,很痛很痛的,找很多醫生都沒有用。後來悟達法師想到,
在作沙彌的時候,有一個比丘說有什麼事可以找他。他放棄國師之位,帶著隨從的東西,到四川茶攏山去找迦諾迦尊者。稱念他的名號以後,這位尊者果然現前。悟達法師就如是如是跟他報告,迦諾迦尊者是個阿羅漢,當然知道這件事的原由,叫他修忏。修忏以後,尊者就加持叁眛法水。你把這個法水洗人面瘡,人面瘡就會消失掉。正要洗的時候,人面瘡講話了:法師,您是叁藏法師,應該讀過曆史。漢朝,漢景帝的時候,當時有兩個大臣,一個袁盎一個晁錯。你前身是袁盎,我是晁錯。你忌妒我的才華,在皇帝面前說我的壞話,使令我被皇帝腰斬。腰斬的時候,我發下一個毒誓,生生世世,我放不過你。晁錯死的時候,發下毒願。但是死了以後,靈魂在虛空中飄來飄去,一直要找你報仇,沒有下手的機會。因爲你後來生生世世做了十世的出家人,持戒清淨,道德崇重,讓我沒有下手的機會。等到這一世你起了一念驕慢心,我才有下手的機會。我特地去查曆史,漢景帝到唐懿宗有九百多年的曆史。你看他等他九百多年。等到那一世,他起了驕慢心,德行有虧了以後,才有報仇的機會。所以說順不定受業,他受果報的時間不決定,是因緣不具足。事實上他業的勢力是很強大的,但是因緣不具足。因緣不具足只能夠講別報,你跟他個人的恩怨,如果是總報,那麼一定是有因緣的。別報的情況之下,可能是外在的因緣不具足。
這個叫定業與不定業的情況,定業有叁種,不定業有一種。
問:?
答:【楞嚴經】上說,冤冤相報不會剛好的,你今天殺他,他下輩子來討回去,可能會討多了。討多了以後,你以後去找他。所以叫作業果相續。【楞嚴經】上說,你今天吃我的肉,下輩子我吃你的肉,不會剛好的。你可能會多吃,你那個時候只是一個小動物,我吃你幾斤。我現在是個大動物,吃那麼多斤,下次還要討回來。【楞嚴經】說,爲什麼生命會相續?是我們跟衆生的業太複雜。生命的相續,有叁種相續,第一個是業的相續。第二個果報相續。最重要是無明的相續。
問:?
答:中陰身的時間很短,可能還沒辦法想到這件事。一般會找衆生有問題,鬼神道最多。因爲諸天是有道德的。天人道德非常良好,當然,他很多冤家在人道,他不會跟你計較。到地獄的人,他想找你也沒辦法找。畜生道要找你也是困難。但是到鬼神就麻煩,鬼神有宿命通,有報通。剛好你做人,他做鬼神,這件事就有問題。鬼神道就有這個問題,所以要溝通一下。怎樣用慈悲心,世間上的事情,人都是一個很理性的動物,衆生都是情緒化的。他的怨氣,一時沒辦法解開。他明明知道找你報仇,他也得不到好處,但是一時氣憤,他也無所謂。人情緒化的力量很大,佛法對這件事情,盡量修慈悲觀,慈悲無障礙。我們面對障礙,不管是煩惱障,冤親債主的障礙,要緊的皈依叁寶,多多的皈依叁寶。通身靠倒,念佛念法念僧,相信叁寶的功德能夠救拔你。你不要去管他,但是你一心一意的相信叁寶會救拔你,叁寶會保護你。多皈依叁寶。我們一個貧苦的人家,根本沒辦法去處理障礙,但是我們依靠大富長者,這件事情有辦法。多皈依叁寶。我們希望得到對方的諒解,講一些好話,把功德回向給他,一方面你再多皈依叁寶,叁寶是光明的。你經常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有光明就不容易有障礙。
問:?
答:多念阿彌陀佛,念佛有光明,不會有黑暗,少打妄想。
己二、果報種類
前面一段講到業的種類,以下講果報的種類。果報的種類有叁種,一、異熟果。二、等流果。叁、增上果。
「一、異熟果-謂十業道,一一皆依事及叁毒上中下品,有叁叁等。本地分說此中,上品殺生等十,一一能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餓鬼;下十一一感生旁生。」
首先解釋異熟果的名稱,先解釋「熟」。什麼叫作熟呢?因到果叫作熟。譬如說,你拿米去煮飯,米經過電飯鍋的過程轉成飯,米變成飯叫作熟。你造的業種子變成果報了,這樣子的過程叫作「熟」。
「異」叫作差異。你的業種子要變成果報,有叁種的差異。第一個時間有差異。你造業跟得果報時間不是同時的,得果報的時間比較久,可能是今生,可能是來生,乃至多生得果報,時間有差異,異時而熟。第二個異類而熟。這兩個性質是不一樣,因地是通叁性,善惡無記。果報無記。第叁個是變異。因地到果是有變異的情況。可能你造的業是一個短小的業,但是你受果的時候,受了很多果報。也可能你的因地造的業很多很多,忏悔了以後,果報變得很小。因到果之間的數量不會完全相等,變異的情況。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不管是時間、數量、性質都有變化。所以在唯識學安了一個「異」字。異熟果,這個異是叁界的總報,十業道,身叁口四意叁。這個十業,不管是善業、惡業,他都是一個道路,能夠趨向可樂、不可樂果報。十業,每一個業道都依止他所造的境界,叁寶的境界、父母的境界、師長的境界,這個業就重了。因爲這個都是上品的田,田很肥沃,你隨便播一個很小的種子,他長出很大的水果。對于叁寶、師長、你剃度的師父,造了一個很小的罪業,果報很大。造了一個很小的善業,果報也是很大。約著外境。第二個約著內心。內心煩惱的強弱。約著內心、約著外境,上…
《佛法修學概要 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