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淨界法師)▪P14

  ..續本文上一頁容易就相信,他這個心不是今生才有生命的,他累積很多的這方面的知識。

  

所以我們從剛出生的一個嬰兒,我們判斷一個嬰兒有這麼多功能,也知道他一定有前生的造作,所以我們相信有前生的生命。那麼有前生,就還會有一個前生,還有前生,還有前生……就是有無量的前生。所以換句話說,我們知道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在叁界當中已經經過無數次的流轉。而每一次的受生,都必須有一個母親,才能有一個生命體。換句話說,這樣子講,不管是天上的飛鳥 或者地上的螞蟻,乃至于在座的諸位,當然我們現在可能都互相不認識,但是,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可以肯定,每一個人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雖然今生已經不是扮演這個,今生可能已經不是扮演我母親的角色,但是前生是我的母親的事實,是不容許改變的。所以你第一個,你一定要把你跟衆生的關系找出來,原來是一個母子的關系。

  

第二個,念恩。那麼這個時候當我們跟衆生有關系以後,這個事情就好辦了。我們要思惟他前生做我母親的時候,就像今生的母親一樣,犧牲她自己的安樂來照顧我們,她有什麼好吃的東西,那麼給我們吃,她把她所有的很多很多的安樂啊犧牲掉,只是爲了養育我們。她對我們有恩惠,就像今生的母親一樣。那麼,這樣子我們就會有一種想要報答的心情。那麼想要報答的心情呢,就能夠産生慈心的予樂。他沒有快樂,我希望他快樂;那麼他有痛苦,我希望他離開痛苦。

  

那麼,在整個對衆生的慈悲心當中,龍樹菩薩的意思就是,關鍵點在知母。達賴喇嘛說啊,人跟人之間,還有國家跟國家之間的對立啊,爲什麼往往是一個很小的事情,就産生一個很嚴重的世仇?重點就來自于漠不關心,我也不關心你,你也不關心我。爲什麼?因爲我們兩個之間根本沒有關系。你是一個生命的個體,我也是一個生命的個體,那麼漠不關心就很容易造成彼此的對立,乃至于仇恨。但是我們不應該這麼狹隘,只局限在今生的時空。我們應該從今生的時空跳脫出來,觀察到我們過去無量生命的流轉,每一個衆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那麼她對我們都有恩惠,雖然時空改變,但是這個恩惠是不能改變的。這樣我們對衆生就有多一份的寬恕和包容。好!這地方等于是我們應該要去回顧無量的生命,每一個衆生都做過我的母親。

  

當我們有這樣的一種思想以後呢,就容易了,最後至心回向。我們可能在佛堂當中有念佛或者拜佛或者做什麼……種種的善業,我們可以回向,回染向淨,成就自利的功德,願生西方淨土中;但是我們也對衆生生起一份關懷,回小向大,我們也希望衆生都能夠因爲我的持戒念佛的功德,能夠離苦得樂。

  

這個地方啊,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我們對衆生釋放善意,達賴喇嘛講一句話,衆生不一定得到利益,但是你自己先得到利益。因爲你釋放善意的時候,你的心跟菩提心相應,你的心跟佛性相應,你自己滅除罪障。我曾經在臺灣的一個地方閉關,閉關的時候,因爲那個地方後面有很大的樹林,我也曾經聽過學長說啊,那地方晚上都有些事情。果然我去閉關,到了第二第叁天啊,晚上就很複雜。很複雜,當然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持咒,用強硬的方式跟它抵抗,後來我沒有選擇這個方式。我用溝通的方式,我開始跟他對話。我每天做完功課,我就回向,我就先釋放,我觀想我所做的功德,就像光明一樣,釋放到我後面那片樹林當中,所有的有情衆生都因爲我的善法,你們離開痛苦,得到安樂。那一次開始回向以後,晚上就沒有事了。

  

所以,其實我們今生的生命有很多障礙,人事的障礙。比如說,人跟人之間的相處,有障礙。你跟你的兄弟,你跟你的母親有障礙。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你可以讓事情更好;第二個,讓事情更壞。你采取對立,我們從生命的經驗,沒有一個東西是因爲對立而解決問題的,不可能!你只會讓事情更糟糕。那麼,我們今天能夠自己主動對他釋放善意,就算不能改善許多,起碼是讓自己達到傷害(降)到最低。我今天在車上,有個居士給我看一本雜志,他那個雜志上說,日本人研究過,就是我們今天喝水,如果你對水釋放善意,你用贊美的言詞來贊美這個水啊,這個水的結構會變成比較漂亮,像一朵花的結構;如果你起嗔心來呵罵這個水,它這個結構變得比較醜陋,而且它會産生那個比較負面的元素會出現。的確是這樣。當你起嗔心的時候,其實整個法界對你都不利。

  

所以當我們能夠對衆生起慈悲心,其實自己是受益。你要有這個觀念。而且重點就是今生的受益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要起慈悲心,才能夠成就菩薩種性。你不成就菩薩種性,你根本不可能往生淨土,二乘種不生。所以這個地方就是,當我們在積集善業的時候,我們在修止、修觀、在對彌陀皈依的時候,厭離娑婆,希求極樂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忽略了,不是(只有)我們自己在流轉當中,一切的如母有情也在叁界流轉,而我們也應該對他們釋放一份的關懷,把功德回向給他們。

  

好!我們看甲四的結示勸修。基本上我們在修習淨土,有兩個修行的方法。第一個靜中修第二個、曆緣對境修。我們最好是有一點定課,平常啊,一句彌陀念誦聽十句成片叁叁四,在心中要建立一個佛號的力量。那麼修止以後,也可以修叁分鍾到五分鍾的觀,思惟娑婆世界的過患、思惟極樂世界的功德,讓自己産生一種堅定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願力。這個願力絕對不能等到臨命終才來做。那麼,當然我們佛堂時間,可能正常的居士時間會比較少,平常你在工作當中、生活當中,遇境逢緣,我們的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很可能我們過去的妄想,或者是順境生起貪愛、逆境生起嗔心,那麼這個時候你不要忘了,一定要把你的法寶現出來,調伏它,轉念念佛妄想消滅,佛號獨存

  

我們一個往生的標准——你對煩惱要有調伏力。就是說,我們可能對叁界還有很多很多的欲望,但是這些欲望,當佛號現前的時候,都能夠調伏。也就是說,佛號在你的心中是最強大的勢力。我們不一定要強人所難,說所有的欲望都要斷除,也不一定要這麼高的標准,但是起碼你對佛號的皈依是最強大的力量。也就是說,佛號出現的時候,所有的煩惱都可以調伏。所以徹悟禅師的《淨土八要》,他講,以折服現形煩惱爲修行之要務。就是你這個佛號要有調伏力,當然這個調伏包括止,包括觀。

  

好!我們最後做一個舉頌勸修。這個是我們淨土宗的二祖善導大師的一個偈頌:

  

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老病。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這個偈頌是從兩方面來觀察生命。第一個,對娑婆世界的觀察。那麼我們在叁界得一個生命體,遲早都是漸漸雞皮鶴發。就是老,老會出現,我們會衰老。雞皮鶴發就是有皺紋啊,醜陋,會出現。第二個呢,有病痛,看看行步龍鍾。我們身體不再那麼健康,走路開始緩慢。雖然我們也可能因爲過去的善業的力量,使令自己金玉滿堂,擁有種種的財富,但是金玉滿堂並沒有力量來阻止這個衰殘老病的出現。換句話說,任如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這個只是一個暫時的因緣。所以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那既然叁界是一種無常的、痛苦的,那麼我們離開叁界,難道還有選擇嗎?還可以。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念佛法門事實上是兩個內涵:第一個是有所破壞,第二個、有所建設。第一個對叁界的愛取煩惱的對治,第二個,對彌陀功德的皈依。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今天就跟大家介紹到這個地方,好!謝謝大家。那麼時間也到了,我看這個問題我實在是沒辦法回答,請大家能夠原諒。那麼大方向的話,其實你把這個課程好好地學習,有些問題應該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時間到了,我們來回向,請大家合掌。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好!南無阿彌陀佛!!!

  

  


  

   [C1]應爲“五”?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淨界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