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五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是思心所,第二個是慧心所。這個思心所就是一種造作,一種很明確的造作。這個“測”就是發動,發動你內心的一種造作,就是簡別它不是在一種無分別住的狀態,它不是在一種寂靜的狀態,它是一種有分別的,它是一個造作的業性。這個造作是跟誰合作呢?跟慧心所合作,抉擇。你內心當中要不斷地思惟生死的痛苦、思惟涅槃的功德,然後你內心當中欣求涅槃、厭惡生死,然後去許下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的誓言。所以這個測思明慧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受戒的時候,有些人受戒,他登壇的時候他面對受戒和尚,他就一路念佛。你一路念佛怎麼得戒呢?這個得戒是要測思明慧的,發動你的造作的思心所,要有一個很明確的觀照的智慧現前,然後去要期誓願。這個測思明慧以後,“冥會前法”,這個時候跟前面的法界塵沙二谛等法,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這個時候就在你那一片寂靜而觀照的智慧當中,心跟境兩個接觸,兩個契合在一起。

  第二段是在說明你能領納的心,就是一種很明確的願力,而這個願力,它不是經過你的沖動所發動的,是經過你一種明白的抉擇發動出來的。這就是測思明慧所發動的一種要期誓願,這個是一個得到戒體的關鍵。第二段是說明能領納的心相。

  第叁把心境和合:以此要期之心,與彼妙法相應,與彼法上有緣起之義,領納在心,名爲戒體。這個時候你這個要期誓願的心,這個誓願跟前面的妙法,就是前面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妙法,兩個心境的相應,這個時候“與彼法上有緣起之義”。什麼叫“緣起之義”呢?就是說你內心當中本來是完全是煩惱跟罪業,根本就沒有一種希望要斷惡修善度衆生。那麼經過你這樣的發願以後,你內心當中本無今有,緣起了,心生則種種法生,因爲你的測思明慧,內心當中生起了一種清淨的誓願,這個清淨的誓願在你的心中緣起了,假借你造作的因緣而生起。這個時候“領納在心”。這個“領納在心”我們解釋一下。這個領納在心跟前面的要期之心不一樣。前面的要期之心是講第六意識相應的,叫“作戒體”,這個領納在心是領納在第八識,領納在第八識的一個善種子,這個叫作戒體。

  這個戒體,我們要注意一點,它的所緣境是十法界的一切有情無情,不能有任何的缺漏。過去我去蓮因寺齋戒學會,有一個學生說,他們家是種田的,種田就要灑農藥,他說我對十法界有情無情誓斷一切惡有困難,爲什麼有困難呢?他說我可能對其他的衆生不殺生還可以,但是那些蟲咬我的稻米,我不能原諒它的。我說那你這樣不能得戒體。就是說,當然我們不可能說馬上做到對十法界有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但是你一開始的心態,你一定是圓滿的。雖然你後面的造作可能會有一點瑕疵,但是如果你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面對十法界有情無情,有所簡別,那就不能構成圓教中的戒體。就是他要求你最初的那一個種子,最初的緣起、那個最初的因地是一個佛種,因爲佛也是這樣子的。佛是什麼境界?佛也是對一切十法界有情無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也是如此而已。所以我們剛開始在發願的時候你不能夠先考慮這件事做得到做不到,因爲你現在在得戒體的時候,要緊的是成就一個成佛的因種,那個種子種下去是圓滿的,那麼至于後來怎麼樣去栽培、灌溉,那是後來的事。

  所以得戒體我們一定要注意,它的緣境、所緣境界是法界塵沙二谛等法,那麼他所發的心是菩提心:誓斷一切惡,得到攝律儀戒戒體;誓修一切善,得攝善法戒的戒體;誓度一切衆生,得攝衆生的戒體,叁聚淨戒,成就叁德,斷德、智德、恩德。這個是戒體的意義。

  大家有沒有問題?我們先講到這個地方。

  問:初果聖人任運不會犯戒,是四根本重戒,還是包括所有的性戒?

  答:主要是四根本重戒。他不犯戒,任運是怎麼回事呢?就是說初果的聖人他走路的時候,假設前面有一只螞蟻擋路了,他到的時候螞蟻會彈出去,他是這樣子的,不是說他故意哦。他根本就沒有犯戒的因緣,他要踩到那個螞蟻的時候,螞蟻就彈出去了,他那個道共戒,他有無漏聖道的力量在支持。就算初果有隔陰之迷,好,他出生以後,他也可能出生在沒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但是他很自然地遇到殺盜淫妄的事情他就不想造做,他有一種防非止惡,他內心當中說不可以!他心中對這些殺盜淫妄的事情就會有排斥的力量,初果就有這種境界,他看到叁寶他很自然就想要歸依,因爲不可破壞,他的信心是不可以破壞的。我們對佛法僧戒的信心是會破壞的,我們心情好的時候你每天拜五百拜、拜一千拜,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不學佛了,破壞信心了,他這個信心就是退轉的。但是初果以後,在叁寶的修學,他只有進步沒有退步,四不壞信,是這樣子的。

  好,我們休息十五分鍾。

  

  


  

   [C1]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四

  法語四

  示淨鄉

  

  

   [C2]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叁

  法語叁

  示蒼牧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五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