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二卷▪P3

  ..續本文上一頁輪明月”那個明月消失了以後,咱們再來相見吧。

  我們剛開始萬裏晴空一輪明月,這是一定所必經的過程。剛開始一定是假借法義的觀察,我們一定是有法執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我們一定會觀想內心當中有一個清淨的本性,我們把善的念頭,惡的念頭,心性當中的一片浮雲,如夢如幻,這都是一個暫時的因緣。棄生滅、守真常,不要隨暫時的因緣所轉,這個當中出現的可樂的果報、痛苦的果報,別人的毀謗、贊歎,都是我清淨本性當中一時的飄動的、變化的浮雲。這個時候那一輪明月的清淨性,那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等到有一天,你遲早要把那個你所假設、依止語言文字所安立的真如再舍掉,月落後再來相見。當然是跟誰相見?那跟第一義谛相見。所以說,這個過程,剛開始的下手一定是一切唯心,依止你這一念心來修觀,到最後你觀察你能依止的那一念心也不可得,這個時候忽然契入本體,當然這個本體是不可思議的真如佛性。這個時候,一切語言公案,無不同條共貫矣,無量無邊的法那就完全通達了。

  天臺宗講正念真如。正念真如這個“念”,意念的意思有兩個意思。正念真如這個念有對治意,就是我們在過程當中,當我們明白我們這一念心“何其自性本自清淨”的時候,我們會依止過去的習氣會打很多如夢如幻的煩惱和妄想,這個時候正念真如,就是棄生滅、守真常,你一直在那個空性裏面不動,然後念念地來調伏你那個妄想,當然你的調伏方法可能是念佛、可能是持咒,以如夢如幻的佛號對治如夢如幻的妄想。所以正念真如剛開始是對治意。慢慢慢慢地煩惱淡泊了,這個時候正念真如這個“念”就是隨順,你就安住在這個真如的境界裏面。它有時候是對治,煩惱活動的時候,這個正念真如是當對治意;煩惱不活動的時候,你這個時候正念真如是相隨順,念念地隨順真如,你這念心清淨本然,而佛號曆曆分明,佛號曆曆分明,清淨本然,這個時候正念真如就是隨順,隨順這個即空即假即中的境界,念念地朝這個方向去操作,念念地趨向無上菩提。

  這一段文,蕅益大師把這個觀心法門講得詳細。大家有什麼問題?還有五分鍾,我們就先講到這個地方。

  問:剛才講到一切唯心,心非一切,該怎樣理解?

  答:這個是一個次第。這個心,一切唯心這個心,指的是我們清淨的本性。這個時候你內心的作意,你是依止清淨的本性來觀一切法,一切法是你這一念心所顯現的,這個時候你會發覺這一切法是如夢如幻的,你很快就會發覺了。因爲我們平常沒有依止清淨本性,我們是隨妄想轉,我們內心跟妄想是在一起,我們會認爲妄想是如此的真實,我們對于成就佛道是如此的沮喪,因爲我的心有堅固的煩惱,這個時候你說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句話你講不出來。但是當你知道你這念明了心本性是清淨的,而煩惱是如夢如幻的時候,這個時候給你很大的信心,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這個時候,你感覺到對治煩惱並不是那麼的困難,因爲它如夢如幻。這個時候一切唯心,一切法是你一念的心性顯現出來的一個如夢如幻的影相,不管是善法、不管是惡法,不管是快樂的果報、不管是痛苦的果報,你會發覺這都是一種暫時的因緣。你去年覺得這件事非常重要,但是過去以後你回想,現在是覓之了不可得,可見得這個法是不真實的。所以這個時候你會發覺,你要緊的是爭千秋,你的菩提心,你守住你的菩提心。你在每一個境界當中,我自己有一個座右銘,就是什麼叫稱性起修?——“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就是這句話。就是我們今天行菩薩道,我們要緊的是我們盡心盡力,守住你的菩提心,不要在一時的成敗得失上去下手,因爲這個成敗得失馬上會過去的,這個要交給世人、交給曆史去評論就好。但是你盡心盡力,關鍵點是,這個事情過去了、你的菩提心增長,這個是你的功德。外在的境界一下就過去了,成敗的因緣不是你能夠控製的,所以我們要求自己“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就是這個意思。這樣子,你每一個動作、每一個事情,你會發覺你重點是守住你的菩提心,而不是向外攀緣去關心這個事情的成敗。因爲你如果心向外,有時候你會爲了事情的成功犧牲你的菩提心,有時候會這樣子的。因爲大部分的衆生都是顛倒的,那這樣子呢,會使令你在菩薩道中墮落,一定會墮落的。所以稱性起修,你爲什麼要有一個菩提心因子,就是“菩薩摩诃薩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你一定要向內依止,不能向外依止。依止你的清淨本性,你觀察這一切的成敗得失都是一個暫時的因緣,很快就會過去的,而這個過去以後,對你的成佛之道完全沒有作用。關鍵點是你整個過程當中你是不是盡心盡力了,你是不是合乎你的菩提心。因爲你臨命終的時候,臘月叁十算總帳,是你那一念的正念,它不會把某一件事拿出來算帳的,就是你留下了什麼東西,這個事情過後你留下了什麼,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增長了、或者減少了,這是個關鍵。所以菩薩的思考是超越的,他會護住他的菩提心。該怎麼做,有時候是這樣做,有時候是那樣做,但是關鍵點都是隨順無上菩提,都是正念真如,這個就是一切唯心。當然,總有那麼一天快成佛的時候,你會發覺,你所依止的菩提心也不可得,那是最後的境界。這個船開到彼岸了,這個船也不要了,那叫心非一切,把你當初所依止的菩提心也舍掉,但是剛開始不能這樣子,你剛開始就這樣子你就沒有下手處了。剛開始要棄生滅、守真常,守住你的菩提心。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你要問問看,你的菩提心告訴你要怎麼做,你先不要管別人的看法怎麼樣。就是你依止你的菩提心你應該怎麼做,正念真如、隨順菩提。所以說,我們今天有這樣的思考以後,我們就會開始去調整自己的看法,“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就是這樣子。[C2]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C1]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二

  法語二

  示庸庵

  

  

   [C2]我們今天行菩薩道,我們要緊的是我們盡心盡力,守住你的菩提心,棄生滅、守真常。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二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