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轮明月”那个明月消失了以后,咱们再来相见吧。
我们刚开始万里晴空一轮明月,这是一定所必经的过程。刚开始一定是假借法义的观察,我们一定是有法执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我们一定会观想内心当中有一个清净的本性,我们把善的念头,恶的念头,心性当中的一片浮云,如梦如幻,这都是一个暂时的因缘。弃生灭、守真常,不要随暂时的因缘所转,这个当中出现的可乐的果报、痛苦的果报,别人的毁谤、赞叹,都是我清净本性当中一时的飘动的、变化的浮云。这个时候那一轮明月的清净性,那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等到有一天,你迟早要把那个你所假设、依止语言文字所安立的真如再舍掉,月落后再来相见。当然是跟谁相见?那跟第一义谛相见。所以说,这个过程,刚开始的下手一定是一切唯心,依止你这一念心来修观,到最后你观察你能依止的那一念心也不可得,这个时候忽然契入本体,当然这个本体是不可思议的真如佛性。这个时候,一切语言公案,无不同条共贯矣,无量无边的法那就完全通达了。
天台宗讲正念真如。正念真如这个“念”,意念的意思有两个意思。正念真如这个念有对治意,就是我们在过程当中,当我们明白我们这一念心“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的时候,我们会依止过去的习气会打很多如梦如幻的烦恼和妄想,这个时候正念真如,就是弃生灭、守真常,你一直在那个空性里面不动,然后念念地来调伏你那个妄想,当然你的调伏方法可能是念佛、可能是持咒,以如梦如幻的佛号对治如梦如幻的妄想。所以正念真如刚开始是对治意。慢慢慢慢地烦恼淡泊了,这个时候正念真如这个“念”就是随顺,你就安住在这个真如的境界里面。它有时候是对治,烦恼活动的时候,这个正念真如是当对治意;烦恼不活动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念真如是相随顺,念念地随顺真如,你这念心清净本然,而佛号历历分明,佛号历历分明,清净本然,这个时候正念真如就是随顺,随顺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境界,念念地朝这个方向去操作,念念地趋向无上菩提。
这一段文,蕅益大师把这个观心法门讲得详细。大家有什么问题?还有五分钟,我们就先讲到这个地方。
问:刚才讲到一切唯心,心非一切,该怎样理解?
答:这个是一个次第。这个心,一切唯心这个心,指的是我们清净的本性。这个时候你内心的作意,你是依止清净的本性来观一切法,一切法是你这一念心所显现的,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这一切法是如梦如幻的,你很快就会发觉了。因为我们平常没有依止清净本性,我们是随妄想转,我们内心跟妄想是在一起,我们会认为妄想是如此的真实,我们对于成就佛道是如此的沮丧,因为我的心有坚固的烦恼,这个时候你说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句话你讲不出来。但是当你知道你这念明了心本性是清净的,而烦恼是如梦如幻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你很大的信心,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个时候,你感觉到对治烦恼并不是那么的困难,因为它如梦如幻。这个时候一切唯心,一切法是你一念的心性显现出来的一个如梦如幻的影相,不管是善法、不管是恶法,不管是快乐的果报、不管是痛苦的果报,你会发觉这都是一种暂时的因缘。你去年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但是过去以后你回想,现在是觅之了不可得,可见得这个法是不真实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觉,你要紧的是争千秋,你的菩提心,你守住你的菩提心。你在每一个境界当中,我自己有一个座右铭,就是什么叫称性起修?——“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就是这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行菩萨道,我们要紧的是我们尽心尽力,守住你的菩提心,不要在一时的成败得失上去下手,因为这个成败得失马上会过去的,这个要交给世人、交给历史去评论就好。但是你尽心尽力,关键点是,这个事情过去了、你的菩提心增长,这个是你的功德。外在的境界一下就过去了,成败的因缘不是你能够控制的,所以我们要求自己“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就是这个意思。这样子,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事情,你会发觉你重点是守住你的菩提心,而不是向外攀缘去关心这个事情的成败。因为你如果心向外,有时候你会为了事情的成功牺牲你的菩提心,有时候会这样子的。因为大部分的众生都是颠倒的,那这样子呢,会使令你在菩萨道中堕落,一定会堕落的。所以称性起修,你为什么要有一个菩提心因子,就是“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一定要向内依止,不能向外依止。依止你的清净本性,你观察这一切的成败得失都是一个暂时的因缘,很快就会过去的,而这个过去以后,对你的成佛之道完全没有作用。关键点是你整个过程当中你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你是不是合乎你的菩提心。因为你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帐,是你那一念的正念,它不会把某一件事拿出来算帐的,就是你留下了什么东西,这个事情过后你留下了什么,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增长了、或者减少了,这是个关键。所以菩萨的思考是超越的,他会护住他的菩提心。该怎么做,有时候是这样做,有时候是那样做,但是关键点都是随顺无上菩提,都是正念真如,这个就是一切唯心。当然,总有那么一天快成佛的时候,你会发觉,你所依止的菩提心也不可得,那是最后的境界。这个船开到彼岸了,这个船也不要了,那叫心非一切,把你当初所依止的菩提心也舍掉,但是刚开始不能这样子,你刚开始就这样子你就没有下手处了。刚开始要弃生灭、守真常,守住你的菩提心。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你要问问看,你的菩提心告诉你要怎么做,你先不要管别人的看法怎么样。就是你依止你的菩提心你应该怎么做,正念真如、随顺菩提。所以说,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思考以后,我们就会开始去调整自己的看法,“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就是这样子。[C2]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C1]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
法语二
示庸庵
[C2]我们今天行菩萨道,我们要紧的是我们尽心尽力,守住你的菩提心,弃生灭、守真常。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二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