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八卷▪P3

  ..續本文上一頁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

  

  好,我們看這個脈絡,我們分成叁段。

  

  吾今爲諸昆仲徹底說破。昆是兄長,仲是其次,就是弟弟。兄弟指的是同參道友。蕅益大師他很真誠地爲同參道友說破整個修行的真相,就是有些人爲什麼他成佛作祖、有些人他墮坑落塹,他的真正原因在哪裏。以下講出它的原因。

  

  我們真爲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爲了生死聽經,聽經也悟道;爲了生死參禅、營福,都悟道;你專修一個法門也悟道,互相助成也悟道。爲什麼呢?“因地真正故也。”你一開始的發心就是爲了聖道相應,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一開始是向外,是心向外求,就是爲了要做律師而受戒、爲了做法師而聽經、爲了做宗師而參禅、想有權勢而營福,這受戒、聽經、參禅、營福都能夠墮落叁惡道。這個地方,當然,受戒、聽經、參禅、營福這個都沒錯,它都是一個善業的資糧,它是一個福報力。但是關鍵點是,你想做律師,你一開始就不是研真窮妄,你是想做律師、想做法師、想做宗師、想有權勢而來做這件事情,這是關鍵點。所以,以下引證,智者大師雲:“爲利名發菩提心,是叁途因。”爲了利名而發起菩提心,那這個是叁途的因地。

  

  最後總結:毫厘有差,天地懸隔,錯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你在因地的時候有點差,到了果報的時候那是天差地別,一個成佛作祖,一個墮坑落塹。“錯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定盤星是大海當中一個判定方向的儀器。我們修行當中如果方向弄錯了,一開始沒有在心地上的研真窮妄下功夫,只是向外去攀緣,想做律師、法師、宗師、權師,那麼所有的醍醐,持戒、聽經、參禅、營福都是醍醐,結果變成毒藥。

  

  關于這一點我們看附表,附表七——釋“定盤星”。我們從兩方面,第一個約平時,第二個約臨終。

  

  平時來說,我們剛開始的菩提心要如理作意。你剛開始出家一定是要如實地觀察苦谛而發起菩提心。你可以立一個菩提本願,比如說我剛開始出家,我立一個:持戒爲本,淨土爲歸,住持正法,續佛慧命,持戒念佛,研究教理,自己研究教理,一方面弘揚正法。那麼依願導行,你這個願力就引導你去修行,那這樣子的修行呢又加強你的願力,由這個願力更加堅強,然後再引導行。我們修行人沒有願力啊,沒有願力的支持會有兩個情況:第一個,你也會主動積極地修行,但是你貪求名利,因爲你沒有目標;第二個,你就悠悠泛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你雖然也不造惡業,但是你可也不修善。所以說呢,有願力的引導會讓我們正確地引導我們的持戒、學教、參禅、修福,在這個修行當中又加強願力。

  

  那麼平常的如是的輾轉,到臨終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相貌出現,我們看第二:《普賢行願品》雲:“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臨命終最後一刹那的時候,我們的諸根敗壞。我們如果貪求色身的人啊,這個時候會死亡,我們的恩愛眷屬也舍離,一切的威勢,大和尚、方丈和尚、大法師、律師,這些威勢都退失了,對我們都沒有幫助了,輔相、大臣、宮城內外、種種的珍寶伏藏,一切都不相隨,我們在有爲法中的經營都不能夠相隨。這個時候在我們內心當中,我們真實的菩提本願現前,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看這個表,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假設沒有願力的人,那就隨業流轉,善業可能到人天果報,惡業到叁惡道果報。那麼如果我們平常就有願力的支持,就能夠從這個願力在臨命終的時候發現出來,往生極樂世界。當然,這個臨終的願力是平時栽培起來的。

  

  所以我們再回到本文上來說,“錯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如果我們的方向沒有正確地掌握,那麼醍醐成毒藥。這個醍醐成毒藥,印光大師講一個譬喻說,水是能夠滋養色身,牛喝水、水變成牛奶,蛇吃水、水變成毒液,這個地方有差別。我們發心不正確,所有的資糧變成毒藥;發心正確,所有的資糧變成一個成佛的資糧。這個是說明因地發心的重要性。

  

  好,我們講到這個地方。

  

  

  

  


  

   [C1]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四

  法語四

  

  示予正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八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