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講記 叁▪P2

  ..續本文上一頁清淨明誨」。《楞嚴經》說,積集善業有二種功德:

  

(一)召感有漏的福報。

  

(二)成就清淨的功德。而清淨功德生起的關鍵,就以四衆戒法作爲判定標准,所以說是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經》以殺生爲例,譬如你雖造善業,廣泛的修布施、忍辱、精進、禅定等,這些善業很強,但你殺心也很重,來生會因善業的關系而墮落神道,如果福報大者爲鬼王,福報小者爲鬼兵鬼將等。中國曆史上有些民族英雄或革命烈士,他們也是積集很大的善業,爲公爲衆,但殺業重則很可能墮爲鬼王的境界,因這四種清淨明誨是判定成就尊貴果報或卑賤果報的標准,所以若積集善業卻又廣造殺業,容易墮爲神道。其次,若積集善業卻犯偷盜,則容易墮爲邪道,邪道是山精鬼怪,他們白天不敢現身,晚上才敢出來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偷盜的業力有這樣的果報。第叁邪淫,邪淫的業力容易召感魔道,如今生善業強,則來生做爲魔王,善業弱則爲魔民與魔女,所以淫業是召感魔眷屬的因緣。第四妄語,妄語是邪曲之心,這使所修的善法都不能成就。以上四種清淨明誨是叁世諸佛講到因緣果報時,它是清淨果報或雜染果報的判定標准。所以佛陀在臨滅度時教誨說,修行人的首要之務是護持四衆戒法以滅惡生善

  

丁二、明方便遠離清淨戒

  

依本經的解釋,持戒的功德有二:

  

(一)成就功德

  

(二)成就安穩。如果違犯根本戒法,則失去清淨的功德,即使修種種布施、放生的善業,若違犯四衆罪法,善業不能成就尊貴身,只能在卑賤身或畜生道享受福報,所以四衆戒法影響了我們功德是否能成就。以下「方便遠離清淨戒」是遮戒,若違犯以下的戒法,功德雖仍存在,但會受折損而變得不安穩。所以前一科的根本清淨戒影響了功德的有無,以下這一科影響功德的安穩性。

  

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懇土掘地。

  

消文 蕅益大師對方便遠離清淨戒的注解有叁科,這一科是說明遠離凡夫的增過,凡夫在以下的十一件事,容易增長過失,故要遠離。

  

(一)不得販:販是方便求利,這是買賤賣貴,以低價買進,等高價賣出,這稱爲販,這是假借買賣,求取利養。

  

(二)不得賣:賣是現前求利,這跟方便求利有何差別?販是剛開始就有賣出的動機,把買賣當做職業。而「賣」在買時並沒有想要賣出,但後來不需要了,就以高價賣出,這就形成賣,它是以現前因緣成就利養。

  

(叁)不得貿易:販賣都是與金錢有關,都透過金錢的媒介。貿易則沒有經由金錢,而是以物易物,以自己之物交換別人之物,由以物易物中獲得價差,這也是求取利養。

  

以上叁種販、賣、貿易,容易增長我們的貪欲煩惱。依戒律的涵義,販、賣、貿易這叁件事可從二方面來說:

  

(1)如果出家衆跟出家衆間是可以以物易物,但不能有投機的價差,當初是什麼價錢就以這個價錢跟對方交換。

  

(2)出家衆跟居士當中,不能有任何的販賣貿易。如果僧團有種植水果或其它東西要賣,應該透過居士作爲代表,不能直接由出家衆跟居士做販賣貿易,只能開緣由居士跟居士做販賣貿易。

  

(四)不得安置田宅:安置田宅是廣泛購買田地屋宅,這有求多安穩的過失。求多安穩爲什麼是一種過失呢?依佛法之意,出家衆對叁界果報的心情是「觀叁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對叁界果報要有無常、痛苦的感受,如是而啓發精進追求聖道、精進皈依叁寶的決心。如果廣泛安置田宅,則出離叁界之心就松懈了,而出離心是整個修行的動力,所以如果松懈了出離心,即使廣泛的拜忏、念佛,這些善業變成沒有方向,所以廣泛的安置田宅,容易對叁界果報産生執取,則臨命終時,很可能對正念造成罣礙,所以佛陀勸我們不要安置田宅,當然如果是爲了叁寶的因緣是可以開緣的。

  

(五)不得畜養人民:這「人民」是指外眷屬,內眷屬是徒弟,對徒弟要以法以食教育他。外眷屬是指不是佛教徒的工作者,他可能是水電工或土木工等,他本身不是佛教徒,而他的身口意有過失,既然不是同修梵行是不能共住的,他的行爲會染汙整個清淨的僧團,所以佛陀要我們不能畜養人民,有事情請他來工作,工作完畢就請他回去。

  

(六)不得畜養奴婢:前面的人民是工作者,這裏的奴婢是侍奉生活起居的仆從。出家衆不能請印度尼西亞傭、菲律賓女傭等,爲什麼呢?因這有增長高慢心的過失。如果請奴婢爲我們做事,時間久後,內心總覺得高人一等,這高人一等的心,會障礙修學佛法的進

  

步,所謂「我慢山高,法水不入。」有高慢心就很難聽從別人的勸谏,聽不進別人的勸谏則很容易栽跟頭,所以不能畜養奴婢。

  

(七)不得畜養畜生:蕅益大師解釋畜養畜生有二:

  

(1)求利養而畜養畜生,如養雞養鴨而販賣,這容易造成殺生的助緣。

  

(2)不能畜養像貓、狗的畜生,因貓、狗會追殺老鼠等弱小動物,畜養牠們也可能造成殺生的因緣,所以要避免。

  

(八)不得一切種植:一切種植包括種菜、水果、樹等,因這有多諸雜務的過失。人的精神體力有限,若將精神體力用在種植上,精神體力耗盡,修止觀時就會打瞌睡,所以多諸雜務障礙修學聖道。

  

(九)不得集諸財寶:積集財寶會造成悭貪心。理論上,一個人財富愈多,就愈慷慨愈肯布施,但事實上剛好相反,財富累積愈多,會愈悭貪。有十萬元時,目標就鎖定一百萬,等到有一百萬時,就擬定目標爲一千萬,爲什麼這樣呢?因貪欲是不可能滿足的,欲望愈受刺激,它愈廣大。佛陀的智慧告訴我們,多余的錢財要趕快布施出去。當然若爲弘揚叁寶的因緣而蓄存財寶,這是可以開緣,若爲個人積蓄錢財則很容易造成悭貪心。

  

(十)皆當遠離:對于前面九條的過失,自己心中沒有生起想要遠離之心,不把它當作火坑來避免,雖然自己沒有造作,但內心不想遠離,這是不覺悟的過失,也就是愚癡的過失。

  

(十一)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爲什麼不能砍伐草木呢?這有兩層意義:

  

(1)草木多數是畜生所依止的處所,很多畜生依止草木而住,故在砍伐的過程中,很容易傷害其身體,這有殺生害命的過失。

  

(2)高大過人頭的樹木,都是鬼神所依止的處所,稱爲鬼神村,若破壞其處所,他們容易起瞋心,所以在律上說,若要砍伐高大樹木,先要跟鬼神溝通,燒香告訴他們說,今天這裏有叁寶的因緣,請他們搬離此處,一星期後的某天要砍掉這棵樹,希望他們慈悲成就叁寶的功德。在這一星期中,如果有出現異象,如他們托夢不想搬離,因有些鬼神很執著,他覺得住這裏很好不想搬離。當有異相出現時,就不能砍伐這些樹木,而要等待因緣。如果一星期沒有出現異象,表示他們同意你的看法。除了草木不可砍伐,土地也不可墾掘,因土地裏有很多的畜生,如蚯蚓及螞蟻等,牠們都依止土地而住,如果我們墾土掘地,會傷害牠們的生命。所以斬伐草木,墾土掘地有傷生害命的過失,戒律上是禁止的。

  

釋義 以上十一條戒法都是遠離凡夫的增過,古德總結以上十一種情況有叁種過失:

  

(一)增長煩惱:造作販賣貿易,安置田宅,很容易引生貪、瞋煩惱。

  

(二)妨礙修道:在這十一種情況中,種種造作會耗損很多的精神體力,對修道會産生分心與障礙。

  

(叁)乖違威儀:出家衆與人做買賣,乃至種種的種植、砍草掘地,這些乖違威儀的事情,很容易被人譏嫌,造成衆生對叁寶退失信心。因有以上叁種過失,所以佛陀在臨滅度前,要修行人避免造作以上十一條的事情。

  

  

  

《佛遺教經講記 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