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枝樹葉砍掉一些,樹根你沒辦法斷。
發出離心去了生死,就是要把我們人生煩惱的根斷掉。這種出離心若生起來,要曉得人生幾十年以前怎麼樣、以後怎麼樣,或者我現在的煩惱妄想從哪裏生起來,要仔細觀察。仔細觀察,光靠自己想也想不通,必須要聽經聞法,通過經典的指導逐步明了。佛經教我們,生命有生老病死,有六道輪回,這世有因緣果報,過去所做的一切這世來受報,那麼現在我們所做的善業,以後有善的果,惡的業有惡的果報。這樣因果緣起觀察仔細,看清楚以後,那麼想到這世我們內心當中,若有貪嗔癡叁毒,叁毒的結果是地獄餓鬼畜生。看到我們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貪心嗔心,會發脾氣,會暴躁,都有愚癡心,這樣看來我們的人身想保持住也很困難。雖然今世做人,但臨終以後貪嗔癡叁毒若先發現,那麼叁惡道的果報馬上現出來,就會沈淪苦趣,感受衆苦逼迫。從而確定人生苦、生老病死苦、叁惡道苦,業報不虛。
業報就是所做的一切業,善業也好,惡業也好,身口意叁業所有的行爲的果報,一定會轉到自己身上。唯識宗裏面說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第八識(神識)有這個功能,它裏面所存的皆是我們日常行爲中身口意叁業的一切種子。大家所有的想法說法做法,都會在大腦中阿賴耶識保存好。因此,我們幹不好的事情,盡管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但是留在心中也會傷害自己,也會痛苦;做善的事情別人誰也不知道,但自己心裏好過,心裏面舒服。不管別人知道不知道,我們所有的行爲都會成爲自己心中的種子,這些種子一旦因緣成熟就會出現,從而驅動我們投胎轉世,哪種種子力量最強、力量最大,這種種子先成熟。我們平時如果貪嗔癡叁種心先成熟,就下叁惡道;我們有正義感,好比做人講道德,道德的心先成熟,我們轉世就做人,是有福報的人。
所以,認識到輪回規律,認識到叁惡道的苦,認識到人生苦短、去日苦多,我們都要發出離心。不但自己個人人生短暫,還看到我們身邊很多人,有些人生病年齡很小就死了,就二叁歲也一世,七八十歲也一世,但是一世有多長根本沒辦法定。我們沒有這樣的智慧,沒有這樣的眼光,沒有這樣的定力,看到我們生命有多長久,但我們內心中第八識所有一切業都會記住。如有我執在那裏,一切痛苦皆從我執生起來,所以必須要生起了生死的心。現在都感覺有一個“我”,參禅或者打坐、念佛,以後慢慢會了解到我們所謂的“我”是沒有的。其實,你現在不承認無我,你現在內心若承認無我,你感覺到無我,想到無我,所有一切煩惱痛苦都會慢慢地解決。
真正的真相是無我的,我們大家感覺有個“我”,所以出離心一定要生起來。出離心如果不生起來,沒想了生死,僅僅是求佛菩薩保佑家庭順利、子孫滿堂、生意興隆,就當你今生都順利也不過是人天福報,或者是雖然有福,仍然煩惱重重,有福難享。大家看有很多人,因爲他福報大,因此生活中沒有痛苦,但他根本沒辦法修行,也沒想到修行,等他福報享完以後,內心的煩惱又會生出來。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少福報,在這世間無論怎麼享福、享受榮華富貴,他內心中的貪嗔癡一定存在,除非他是解脫生死的聖人。這是真相,大家看自己的內心,如理如法地思維就會知道和確定下來。生起了生死的出離心以後,按照我們對生死出離的心,知道生死六道輪回的痛苦,看到別人也同樣痛苦,還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希望一切衆生都圓滿,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這個發心若發起來了,第二個條件發心就具足了。
3.受持戒律與賢善的人格
第叁個要點,我們還要持戒。剛說了貪嗔癡的心生起來以後,我們的身體所做的表現會傷害人。拿嗔心來講,脾氣發起來,會罵人或者會打人,臉色會變難看,讓別人看了會煩惱、會痛苦。一切的惡業都由內心的貪嗔癡所生。我們通過學習戒律,知道做人的規矩;學習佛法,佛法教我們修行的規矩。做人要聽有道德的人,想到這種行爲以後,在以後修行生活當中就沒障礙,不會修行到半路出問題。有些人道德觀念不夠,自己想用功修行,在那念佛念經念得很響,也不管打擾別人;有些人在家裏念經念得很響,其他人在休息,或者不想聽,叫他別念,他還覺得這人業障重,念經念起來都不想聽,什麼都說別人不好而不說自己,自己打擾別人、影響別人也不管。這樣修行,實際不了解真正修行當中道德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對你身邊的人沒有慈悲心,你的修行好比煮沙成飯一樣,米可以煮出飯,沙是煮不出飯的。
對身邊衆生沒有慈悲心,對自己也沒有慈悲心,哪怕你拼命用功,拼命修行,別人越看越奇怪。有些人修行越修越奇怪,修到最後修來修去只有一個人,別人都不敢跟你一起走,越修越怪。爲什麼呢?道德心不夠,道德心若夠都會想到身邊的人,其他人會不會難過。所以,念佛不要念的太響,也別不念。念的太響,別人會聽到你念佛聲音跟大家不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最好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有點奇怪的,像看見光啊、佛啊,不要出去說,說了別人看你也奇怪。有些人念佛打坐好一點,有點氣功,幫別人治病了,大談你這裏有氣沒有,這裏氣怎麼樣。真正修行人一看他,就知道皆是妖魔鬼怪,心裏沒真正慈悲心,沒有正知見,越看越奇怪。道德的心是怎麼樣呢?道德,過去叫從善如流,真正的道德如水一樣,水倒地上會被吸收到地裏,謙虛沒影響,潤物細無聲。真利益衆生不是擺個架子,讓別人看起來害怕。這是第叁個條件,要持戒,養成良好的道德。
4.空性見和對機法門
第四個要點是剛開始講大圓滿見時,強調的空性見。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世界的一切皆是空的。第五個要點是掌握一個修行的方法。我們大家已皈依叁寶,也有發心,道德基礎也有了,對空性的認識不知道夠不夠。空性若知道,我的身體、我的行爲、我的思想等所有的一切相,實際皆是無所得。無所得不要去表現,有本事、有神通也不要去給別人看,也別感覺你打坐好、你的修行境界高。因爲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不生不滅,執著在相上就錯了,一切相都不執,這樣安心用功。到了掌握了一個修行方法,這已經是實修了。
第二節淨土叁資糧——信、願、行
了解了上述對叁寶的信心、正確的發心、養成良好的人品道德(持戒)、空性見和選擇一個對機的法門五樣修行的資糧。那麼我們再回過來看淨土法門,我們淨土持名念佛法門,念這句阿彌陀佛,信願懇切念阿彌陀佛,以上五個要點,實際真正念佛的人,在這句阿彌陀佛中就完全具足了。信願行叁資糧好比寶鼎的叁只腳一樣,缺一不可。
1.信具足
信,相信極樂世界。我們念阿彌陀佛的人,先要相信阿彌陀佛會接引我,相信我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佛法僧叁寶的信心集中在一個阿彌陀佛那裏,信阿彌陀佛就是信佛法僧叁寶,第一信具足。
2.切願求生西方
第二個願,我們發願求生西方。娑婆世界是有生死輪回痛苦的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看到、了解到輪回的業,業的背後是無我,無我是空性,空性是一切無所得,我們想要這樣一步一步地想到、看到、證到還比較難。特別是我們的知識還不夠,聽聞佛法還不夠,你若想自己看到證到羅漢的境界,確實有點困難。
淨土法門教我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出離生死輪回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內容是一個。你們大家有求生西方的心沒有啊,真有沒有啊?心裏面想一下看,手放這裏,不要說謊哦,心裏有想求生西方沒有?想一下看,真正有,這種感覺是什麼感覺?不是嘴說,是心裏想,你心裏想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感覺就是我們該怎樣地放下娑婆世界。這時你們說有,可是腳在這個娑婆世界踩著還不想放下,腳踏兩只船,一只腳在娑婆世界,一只腳想踩在阿彌陀佛那裏去,說有是說得很響,其實罵你一句你就煩惱難受了。爲什麼會難過煩惱呢?你把娑婆世界太當真了,把娑婆世界生死輪回都當成很真實的,所以娑婆世界你放不下。放不下念佛怎麼相應呢,念兩句別人說一句就煩惱了,因此真正要感覺到自己想求生西方,真的想求生西方的心要生起來,真的信若有,就是我們內心中對娑婆世界要放下。好像兩艘船,這艘船腳踩著,另一艘船還未過去,我們要想走到那艘船,就要把這只腳離開這艘船,這只腳若不離開,怎麼去到那艘船啊?
你們現在再想一下,看娑婆世界都放下了沒有?不敢說了,都不敢說了。想想過去,想想過去,這只腳又不敢踩出去。我們現在想一下看,雖然不敢踩出去,你心裏這樣想一下,真踩出去你願意不願意啊?就是說娑婆世界真放下,要求生西方去了,現在就叫你去,你去不去?現在就生西你們去嗎?都不去了。所以大家念佛都不得力,不得力就是你現在不想去,嘴說說沒用的,要心裏真想到,現在若去就去。因爲你沒認識到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實際說生極樂世界去,是把娑婆世界的煩惱痛苦放下來,不是說你現在去就死。死是還沒死的,也不用愁死,心裏真想去也還沒死,生淨土不一定死了以後才生,生前就可以生。生前怎麼可以生呢?你的心裏面已到極樂世界了,身體還在,沒關系,身體在這裏是跟世界的緣還沒了;不但在這世界緣還沒了,就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以後,還要回轉娑婆世界度衆生,始終還要來。就是你自己的心執著住,把娑婆世界的一切環境、身體、子孫、享受都執著住,你怎麼生西?
真正淨土法門的信願,就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求生西方的心生起後,就是剛才說的出離心要有,一定要從我們娑婆世界出離,離開這個娑婆世界。你若在家裏放不下,如在這裏念佛或者繞佛,這時你心裏要去感覺、要這樣想,想到娑婆世界我已經放下了,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不管別人是打我也好,罵我也好,說我好也…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