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逢未剃時。木老詩雲:香車西向馬頭東,從此天涯夢不通;暮暮朝朝風兼雨,叁春落盡淚珠同。
嗅覺靈敏的人啊,早就應該放下對香塵的貪婪。
香,代表莊嚴的氣氛!佛前一炷清香,給你永遠的吉祥!
聲
聲欲就是對聲音、聲譽、聲韻、聲塵的希求和欲望,因爲耳根所對的就是聲塵,這又包括簡單直接的聲音、輿論影響的聲譽、和雅哀暢的聲韻、高低緩急的聲塵。聲塵作爲生命組成的重要因素而朝夕相伴不可或缺,一生下來就伴隨這“哇哇”的哭聲而來,到最後還是聽著身邊那些人的“哇哇”哭聲而去,爲何歌?爲何泣?苦笑無端明曆曆;村前鑼鼓喧天地,人生紅白都是戲。
聲音使人歡欣喜悅!父母兄弟的鼓勵贊歎聲,即便是嬰兒也會停止啼哭;親人朋友的喜歡勸慰聲,即便是浪子也會奮發回頭;二八佳人的環佩嬌柔聲,即便是仙人也會陶醉神往;和雅哀亮的琴瑟箜篌聲,即便是異類旁生也會駐足靜聽;幽靜空靈的清風細雨聲,即便是疲憊旅人也會心曠神怡;美妙絕倫的梵呗歌詠聲,即便是諸佛菩薩也會拈花微笑。名聲使人努力自強不息!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到臨頭了還要想名垂青史。講得宏偉博大一點就是名揚四海,講得認真負責一點就是名正言順,講得敦厚實在一點就是名實相符。佛說:假名安立。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聲音也會使人煩惱無盡痛苦不堪!初生嬰兒的啼哭聲,嚴厲苦澀的責罵聲,莫名其妙的誹謗聲,煩躁膩味的唠叨聲,淒涼愁苦的哀歎聲,激烈刺耳的罵架聲,車水馬龍的嘈雜聲,雷電交加的急切聲,鬼哭狼嚎的恐怖聲,哭爹喊娘的痛苦聲,聲名狼藉的絕路聲,命若遊絲的微弱聲,蓋棺定論的鑼鼓聲,種種苦痛,都可以通過聲音來傳播。所以,心隨聲轉,易于散亂,如犬吠聲,如狗逐塊,最終都是虛驚一場空費力,人生猶如空谷回音,漸傳漸遠,似真似幻。
既然聲音能使人快樂,也能使人難過,何不選擇自己一種散布聲音的方式呢?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梵音傳遍叁千界,寂靜祥和滿九洲。雖然隨聲逐塊都是凡情迷執,但是我佛教導第一要多聞多思。禅師說: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當年香嚴童子因爲石頭擊竹聞聲悟道,遂吟雲: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圓通章說:初于聞處,入流忘所,能所雙亡,即得見性。
色
色爲六欲之首,淫爲萬惡之源。佛說:一切衆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在心潮蠢動分別疊起的刹那,根塵分離,心物照映,能所隔閡,彼此攀緣。從最初貪戀父母行事,到最後痛心揮別兒孫,色身來去生死之間,唯一“色”字了得。都說七情六欲人之常然,在此樊籠之中,苦樂自當,無能代者。回顧往昔,爲色所困,吃需鼓腹,穿要遮寒,睡需適意,用要美觀,玩要舒心,看需眼饞。形色各異,長短方圓;顯色不同,赤白青黃;有表之色,眼根所對;無表色法,眼不能看。然而不知,都是被色所纏。
“色”之爲物,是人們從生到死連累最多,惹人最苦,最有動力,最有危險,又讓人感覺最實在的東西。從出生睜開眼睛的時候開始,就開始挑選自己想要的色法。一直到七八歲挑選玩具、十幾歲挑選朋友,二十出頭挑選戀人,自始至終,挑選服裝和款式,挑選物質和色彩,挑選美觀和造型,挑選住宅和轎車,挑選環境與風景,挑選一切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形狀和顔色。從生下來一直挑選到死亡,最終只能眼睛一閉,一切色法都帶不走,只有眼前黑乎乎一大片,除非在心中留著平素對色法的錄像。帶著這些心中的圖景,去尋找下一次聚會的輪回模樣,生生死死,如此這般。
其實,色法沒有錯,無論是善相還是凶相,都是自然界所賦予;色法也不會迷,無論是美色還是醜色,都是生命本然的展現。高低胖瘦,各有其美;青黃赤白,獨有所好。即便是不看外景,也會看到閉眼之時的黑暗。看外隨著外境轉,看內又隨心情動,看內看外,都是一樣,均被根塵相對之色法所滯。本來眼能見色,借色身以存命,心自坦然,萬法無咎。奈何蒼生苦,偏爲色欲憂;視而不見處,智慧隨心流。
佛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心妙用如《楞嚴》: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古德雲:見色聞聲皆妙用,搬柴運水是禅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所以,隨緣放曠任沈浮,一任春泥群芳妒。
愛
人在愛欲之中,從生至生,從死至死,由愛根故,沈淪世間愛河,隨河流浪,漸積漸深,終成茫茫苦海,所謂:愛河千層浪,苦海萬重波!由愛故生苦,離愛苦永除。佛經上說:無明愛取叁煩惱。無知事物的真相而生貪愛,愛心熾盛而努力求索,此叁者實爲人生之全部煩惱的過程,然歸根結底乃是無明爲根本。愛就是以無知沖動爲前導,以獲取占有爲後盾,只是沖動與占有的全程展現而已!凡情迷執,幾乎沒有不被愛河湮滅的。
但是,愛也是人性中的美德,只要看清沖動無知的真相,說服獲取占有的私欲,愛則是生命中最完美最感人最浪漫的本有情懷!沒有無知沖動的愛,是智慧明了自由的愛,當消滅了輪回中最初的無明,也就消滅了我執,沒有我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只有具足了智慧才是自由解脫的,在自由的生命世界裏,愛不會給人帶來任何負面的作用,愛只是自由的表白,也只是智慧的外延,是生命本質內涵的天性,只有升華和喜悅,沒有一切不安的相狀,人人所需,人人贊美,還因爲有大智慧故不住生死,起大慈悲不住涅槃,回轉根塵,煉魔滌垢,如此之愛方爲不死的永恒之愛。
不再獲取與占有,是真愛的自信與坦然,並非就沒有了愛的擁有和妙用,也不是接受不了至愛的撫慰和美麗的展現,而是同樣生活在世界上,無論遇到或者覺受生命本質所顯現的景象,都無須回避,更無須爲此苦惱不堪,因爲心中已經沒有那個想要占據一切的邪惡,自我解放了,思想也就超脫了,自我消失了,由自我爲中心的自私也不複存在。愛也就純粹是生命中的昙花一現、彩虹一閃,無論是陰雨還是晴空,彩虹總是絢麗多姿美妙絕倫的,贊歎如此清淨脫俗的愛。
神聖純潔的心靈,使人消除愚鈍,大開智慧之門,破除自私的黑暗,走出生活的低谷和角落,自由的靈性出現在無取無舍的天空中,如雲布雨,萬類蒼茫均被愛雨所滋潤,猶如黑暗裏精妙的閃電,頓時照亮了大地!
《七情六慾》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