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七情六慾▪P2

  ..续本文上一页逢未剃时。木老诗云:香车西向马头东,从此天涯梦不通;暮暮朝朝风兼雨,三春落尽泪珠同。

   嗅觉灵敏的人啊,早就应该放下对香尘的贪婪。

   香,代表庄严的气氛!佛前一炷清香,给你永远的吉祥!

  

  声

   声欲就是对声音、声誉、声韵、声尘的希求和欲望,因为耳根所对的就是声尘,这又包括简单直接的声音、舆论影响的声誉、和雅哀畅的声韵、高低缓急的声尘。声尘作为生命组成的重要因素而朝夕相伴不可或缺,一生下来就伴随这“哇哇”的哭声而来,到最后还是听着身边那些人的“哇哇”哭声而去,为何歌?为何泣?苦笑无端明历历;村前锣鼓喧天地,人生红白都是戏。

   声音使人欢欣喜悦!父母兄弟的鼓励赞叹声,即便是婴儿也会停止啼哭;亲人朋友的喜欢劝慰声,即便是浪子也会奋发回头;二八佳人的环佩娇柔声,即便是仙人也会陶醉神往;和雅哀亮的琴瑟箜篌声,即便是异类旁生也会驻足静听;幽静空灵的清风细雨声,即便是疲惫旅人也会心旷神怡;美妙绝伦的梵呗歌咏声,即便是诸佛菩萨也会拈花微笑。名声使人努力自强不息!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到临头了还要想名垂青史。讲得宏伟博大一点就是名扬四海,讲得认真负责一点就是名正言顺,讲得敦厚实在一点就是名实相符。佛说:假名安立。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声音也会使人烦恼无尽痛苦不堪!初生婴儿的啼哭声,严厉苦涩的责骂声,莫名其妙的诽谤声,烦躁腻味的唠叨声,凄凉愁苦的哀叹声,激烈刺耳的骂架声,车水马龙的嘈杂声,雷电交加的急切声,鬼哭狼嚎的恐怖声,哭爹喊娘的痛苦声,声名狼藉的绝路声,命若游丝的微弱声,盖棺定论的锣鼓声,种种苦痛,都可以通过声音来传播。所以,心随声转,易于散乱,如犬吠声,如狗逐块,最终都是虚惊一场空费力,人生犹如空谷回音,渐传渐远,似真似幻。

   既然声音能使人快乐,也能使人难过,何不选择自己一种散布声音的方式呢?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梵音传遍三千界,寂静祥和满九洲。虽然随声逐块都是凡情迷执,但是我佛教导第一要多闻多思。禅师说: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当年香严童子因为石头击竹闻声悟道,遂吟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圆通章说:初于闻处,入流忘所,能所双亡,即得见性。

  色

   色为六欲之首,淫为万恶之源。佛说: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在心潮蠢动分别迭起的刹那,根尘分离,心物照映,能所隔阂,彼此攀缘。从最初贪恋父母行事,到最后痛心挥别儿孙,色身来去生死之间,唯一“色”字了得。都说七情六欲人之常然,在此樊笼之中,苦乐自当,无能代者。回顾往昔,为色所困,吃需鼓腹,穿要遮寒,睡需适意,用要美观,玩要舒心,看需眼馋。形色各异,长短方圆;显色不同,赤白青黄;有表之色,眼根所对;无表色法,眼不能看。然而不知,都是被色所缠。

   “色”之为物,是人们从生到死连累最多,惹人最苦,最有动力,最有危险,又让人感觉最实在的东西。从出生睁开眼睛的时候开始,就开始挑选自己想要的色法。一直到七八岁挑选玩具、十几岁挑选朋友,二十出头挑选恋人,自始至终,挑选服装和款式,挑选物质和色彩,挑选美观和造型,挑选住宅和轿车,挑选环境与风景,挑选一切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形状和颜色。从生下来一直挑选到死亡,最终只能眼睛一闭,一切色法都带不走,只有眼前黑乎乎一大片,除非在心中留着平素对色法的录像。带着这些心中的图景,去寻找下一次聚会的轮回模样,生生死死,如此这般。

   其实,色法没有错,无论是善相还是凶相,都是自然界所赋予;色法也不会迷,无论是美色还是丑色,都是生命本然的展现。高低胖瘦,各有其美;青黄赤白,独有所好。即便是不看外景,也会看到闭眼之时的黑暗。看外随着外境转,看内又随心情动,看内看外,都是一样,均被根尘相对之色法所滞。本来眼能见色,借色身以存命,心自坦然,万法无咎。奈何苍生苦,偏为色欲忧;视而不见处,智慧随心流。

   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心妙用如《楞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古德云:见色闻声皆妙用,搬柴运水是禅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所以,随缘放旷任沉浮,一任春泥群芳妒。

  爱

   人在爱欲之中,从生至生,从死至死,由爱根故,沉沦世间爱河,随河流浪,渐积渐深,终成茫茫苦海,所谓:爱河千层浪,苦海万重波!由爱故生苦,离爱苦永除。佛经上说:无明爱取三烦恼。无知事物的真相而生贪爱,爱心炽盛而努力求索,此三者实为人生之全部烦恼的过程,然归根结底乃是无明为根本。爱就是以无知冲动为前导,以获取占有为后盾,只是冲动与占有的全程展现而已!凡情迷执,几乎没有不被爱河湮灭的。

   但是,爱也是人性中的美德,只要看清冲动无知的真相,说服获取占有的私欲,爱则是生命中最完美最感人最浪漫的本有情怀!没有无知冲动的爱,是智慧明了自由的爱,当消灭了轮回中最初的无明,也就消灭了我执,没有我执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只有具足了智慧才是自由解脱的,在自由的生命世界里,爱不会给人带来任何负面的作用,爱只是自由的表白,也只是智慧的外延,是生命本质内涵的天性,只有升华和喜悦,没有一切不安的相状,人人所需,人人赞美,还因为有大智慧故不住生死,起大慈悲不住涅槃,回转根尘,炼魔涤垢,如此之爱方为不死的永恒之爱。

   不再获取与占有,是真爱的自信与坦然,并非就没有了爱的拥有和妙用,也不是接受不了至爱的抚慰和美丽的展现,而是同样生活在世界上,无论遇到或者觉受生命本质所显现的景象,都无须回避,更无须为此苦恼不堪,因为心中已经没有那个想要占据一切的邪恶,自我解放了,思想也就超脱了,自我消失了,由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也不复存在。爱也就纯粹是生命中的昙花一现、彩虹一闪,无论是阴雨还是晴空,彩虹总是绚丽多姿美妙绝伦的,赞叹如此清净脱俗的爱。

   神圣纯洁的心灵,使人消除愚钝,大开智慧之门,破除自私的黑暗,走出生活的低谷和角落,自由的灵性出现在无取无舍的天空中,如云布雨,万类苍茫均被爱雨所滋润,犹如黑暗里精妙的闪电,顿时照亮了大地!

  

  

《七情六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