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修行路上的八種歧途—前言
佛法是讓我們在修行道路上解除煩惱、痛苦,了脫生死輪回,最終往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但是我們也看到身邊很多念佛修行人,並沒有如期達到自己想要的修行目的。原因在哪裏呢?那是因爲對修行的這條道路認識不夠清楚。反過來說,我們大家都說:我要信佛、我要發願、我要修行、我要用功、要打坐。但實際上呢?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錯誤,這些錯誤如果不能及時認清,你帶著錯誤去修行,效果就會很差。所以,我今天想特別提出來,淨宗修證路上的八種歧途。
在大乘佛法中,淨土宗被稱爲最方便、最圓滿、最徹底、最究竟、最簡易的法門。只要大家能夠相信有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就能了生死、就能直接成佛。所以我們總覺得淨土宗太簡單了,很容易修。這樣對淨土宗的教理就不太去問去聞。所以很多人學習了淨土宗以後,只知道我有一卷《阿彌陀經》,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但實際上呢,淨土叁資糧中,很詳細地告訴我們,要想得到往生極樂世界,你必須要具足叁資糧。
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念讀《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這個很關鍵。如果你發心不對,在修行路上有很多錯誤的觀念,那麼,你修淨土宗就不會有太大的受用。也就是說:你很可能要等到臨終的時候,靠道友來助念才有可能往生。
這樣往生的希望就不太大了,爲什麼不太大?因爲你不知道哪天死,也不知道死在哪裏?現在交通工具很方便,出車禍的人也很多。還有很多天災人禍,這是不可預料的。所以說人生一定會有死,死亡絕對沒有定期。我們的生命幾十年,就象銀行的活期存折一樣,隨時可以把它拿出來支付掉。我們生命不是定期的,你不可能說你一定要活八十歲、六十歲、或者一百歲,不可能。年輕人也有可能明天就死掉,所以說死亡是沒有定期的。
在死亡沒有定期的情況下,大家要很現實的來體會生命:如果我現在就死亡,我能不能堅強的面對?有沒有這種智慧,很灑脫地去面對死亡?甚至在死亡以後,我有沒有把握我的來生?這個是我們學佛人的一個大問題。所以,在心態上,如果沒有足夠的、正確的力度,我們修行起來就很麻煩。在修行過程中,總是會進進退退。
大家很喜歡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淨空老法師告訴我們:你真正信願懇切、好好念佛修行的人,每天都會有進步。這句話你們有沒有聽到過啊?你學佛多少年了?有沒有每天都進步啊?你進步在哪裏啊?爲什麼不進步?就是我們錯誤了,我們進入了歧途。所謂歧途呢?就是你走錯路了。淨土宗有淨土宗的正確的道路。就這一點呢,對于我們大家在此生就想得到利益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淨宗修行路上的八種歧途一
這八種歧途,第一種是什麼?第一種是信不至誠,多求人天福報。
一個修淨土宗想此生得到受用的人,特別重要是這一點。整個學佛過程中,在皈依以後,你能不能更上一個臺階,就看你對世俗的五欲六塵、世間生死、煩惱痛苦有沒有看透的智慧力。如果你把這個世界的輪回痛苦看透了、看清楚了,在修行路上就不會只求人天福報。
我發現很多居士在信佛、念佛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麻煩、小煩惱,心裏就開始失望。然後就東求西求,甚至還要去求神問卦。佛法本來生命中至高無上的叁寶,這種對阿彌陀佛至誠懇切的信願,在你遇到一些小麻煩的時候就變得一文不值,有沒有?
所謂至誠是什麼?就是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境界,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你的心知道:我此生只求阿彌陀佛加持,觀世音菩薩、西方叁聖加持,加持我順利過去。絕對不去求這些外道、求神問卦,也不只求生活過得好一點。
有些人信佛就是爲了改善生活,這個沒錯,但你沒有至誠懇切地皈信阿彌陀佛,而是只信現實的生活,信禅定的快樂,信人天的福報,這樣就與淨土就不太相應,對于淨土宗真正深刻的道理,你會得不到很好的受用。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佛經裏講:過去皇帝舉行無遮大會,把整個國庫裏所有的財物都拿出來,讓國內百姓都可以自由地去拿一件。就像開布施大會,這叫無遮大會。那小孩子呢?看到了蘋果、糖果、玩具,這些好吃的、好玩的,拿來就跑掉了。其中有個摩尼寶珠,只要拿到就什麼都會有,很多人不知道拿這個。因爲它放在那裏不起眼。所有有智慧的、有眼光的人才會拿起這個摩尼寶珠。
這個摩尼寶珠就是我們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至誠懇切的心啊!我們常常把至誠懇切的心抛到一邊,然後開始相信鈔票、相信人情,相信世間這一切的輪回福報。就象那個小孩子,雖然拿到蘋果也能吃,但是他所得到的實在太少了。如果我們以至誠懇切的心相信阿彌陀佛呢,生活的一切自然就會在阿彌陀佛的加持下得到順利解決。
所以淨土修行首先需要確立的一個信。彌陀要解裏面提到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第一個是信自--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今生能聽到阿彌陀佛淨土法門,完全是由于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所致,並不是我自己偶然碰到。因爲阿彌陀佛有這個大願,他的光明要普照十方一切衆生。衆生機緣成熟,就要讓他聽聞到淨土法門。因爲阿彌陀佛有這個願,我們今生才有機會聽到阿彌陀佛、可以念佛往生,可以了脫生死。也就是說,我們聽到淨土法門,就已經進入了彌陀願海,能感受到嗎?這個願海就是極樂世界的無量光明啊!所以當我們的身心融入了彌陀願海,就已經得救了。
大家已經是得救的人,可好像感覺還沒有得救,因爲業障習氣還很嚴重。所以在“信自”上面,生起至誠懇切的心,確信已經得救了。然後以得救的心態繼續用功。這是信的第一個要點。在六信當中的第一個信中,如果我們能非常真誠、推心置腹地把整個生命,一切的價值籌碼全部放在這個上面,生起至誠懇切的信,我們就不會被世俗的人天福報所掩蓋,就不會得少爲足。
佛法的加持可能會令家庭很順利、這生過得很舒服。但是不能保證你來生的幸福,會不會再來信佛,因爲你是在輪回當中。輪回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我們的心情是輪回的,你看凡夫的心態是不是確定的,你說我現在心態很好,但是讓你念一個小時的佛號,你就會發現自己妄想很多。你今天看這個人很討厭,但是明天你升起慈悲心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人還滿不錯。爲什麼呢?不是這個世界不確定,是我們自己不確定。你也不確定,他也不確定,所以呢?這個世界大家都不確定,所以形成了這個世界的混亂、動蕩不安,這是佛教講的輪回。輪回就是這樣子。
所以第一,你不能生起至誠懇切,你出輪回就沒有機會了,這是修淨土修行路上的第一個歧途。
淨宗修行路上的八種歧途二
第二個呢?信不真切,嘴裏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所以無所求”。
這部分人是在學習佛法的道理上稍微有一點進步,學習了一些禅宗、華嚴宗、其他宗派的道理,知道佛經裏面經常提到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的光明,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真心的體現。所以你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在我們的真心裏面往生。這個道理是很深的,有些人,他還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在現實中有很多習氣毛病、還沒有解脫的人,他對種種妄想顛倒還沒有足夠的認識,(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要接引這些凡夫衆生帶業往生,這是跟其他的所有的佛都不一樣的特點)。他一聽到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要講究明心見性、講究無相無功用性、灑脫自在,這樣一他反而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叫信不真切。
甚至有些人說: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方便教化,是方便之說、權巧之說。言下之意呢,就好像沒有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拿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一個說法讓大家先念念佛,讓心靜下來。這個觀念是極端錯誤的!我們要知道啊,西方極樂世界是完全如實顯現的一個世界,就象現在大家坐在這裏,彼此感受到你我他的感覺一樣。
只是說去極樂世界去有一定的標准,就像我們入個佛學院或者學習班,要經過考試,及格了才能進來,。要往生極樂世界也要及格才能去。這個需要信願行,你要過關,這麼一個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地方,這麼一個清淨的國土,我們是可以往生去的,是很真實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極樂世界就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樣的一個很真切的世界。
有些人學習一些教理,知道一切緣起的法,一切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相是緣起,緣起本身是空無所有。因此真正證得空性的人是無所求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是無所求的。然後在還沒有了生死的時候就認爲:極樂世界是唯心所造,所以我不求往生。這樣的人我遇到過兩個,是在我剛出家不久,有一個出家人,他學了一些禅宗的道理,好像很灑脫,說話做事情都很放得開,他就說,禅宗的祖師大德有這麼一句話:“在禅堂裏面念一句阿彌陀佛,要挑水洗叁天,把這個地方刷掉”。其實這是大德祖師接引學人特別的教導。他又說:“佛之一字吾不喜聞”。這也是祖師大德開導人不要執著。然後我遇到那個師父也這樣說:“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好了,他到臨死的時候非常痛苦,生病幾個月,躺在那裏哭爹喊娘。問他:“佛之一字你不喜聞,你現在還喜不喜歡聞”?他還執著我不聞我不求,到最後死得很慘。這是一個很好的警告:我們大家不要誇海口,功夫不到的時候,還是要老老實實。你明白了這個理,就認爲在修淨土的路上無所求了,那你就出問題了。這是第二個容易出問題的。
在信上,至誠懇切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在理上要通過去;另一方面在事相上要按照以信願行叁資糧的標准規範地去修行,這樣才能得到足夠的利益。
淨宗修行…
《淨宗修行路上的八種歧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