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P33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依靠釋續,順利獲得根本續精髓的究竟口訣——龍樹菩薩所造開示生起次第的《概要》、《和合》,以及開示圓滿次第的《五次第》;聖天菩薩所造的《攝行炬論》;月稱菩薩所造的《密集明炬釋》等;以及涵蓋上述論典中的一切扼要,並且適應現今的化機,通俗易懂,叁世間[53]絕無僅有的大法炬——《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宗喀巴大師的密典大著。

  在此教授中說,就像那些不釆得摩尼寶誓不罷休的人,應該依靠熟悉地理的船主方才泛舟入海那樣,若我們確實希望尋找甚深兩種道次第的珍寶,就應依止善巧續典的上師,泛聞思舟,趣入極密續部大海。如雲:

  此後金剛持佛大商主,殊恩引導渡越續部海。

  這句話開示了兩種要求,一者:我們應依靠具相的金剛阿阇黎,獲得可信續典中所出的清淨壇城灌頂;二者:我們應依止善巧續義的上師,聞思二次第的扼要,消除心中的塊壘。

  由此可見,金剛持善慧法幢的這些金剛句中,每個字亦開示了廣大的正道扼要,對于如何落實到宗喀巴大師耳傳口訣上的這些道理,我們應當獲得堅固的定解。

  庚二、成密器後,淨守誓言、戒律:

  悉地根本叁昧耶諸戒,保愛甚于生命求加持。

  我們以共通道淨化了我們的內心,複進入密乘,獲得清淨灌頂,就應努力淨守悉地的根本——誓言、戒律。如果我們如理地守護誓言、戒律,則定能獲得成就。如《十四根本墮》中說:

  “若咒師斷彼,定將獲悉地。”

  佛言,若弟子通過清淨的誓言、戒律來修道,不待長時,最勝者即世成佛,中等者中陰成佛,最低限度,也定會在幾生內能成佛。即使這一生沒好好地修習兩種道次第,但若如理地守護了誓言、戒律,令無衰損,十六生中定可成佛。

  如在《佛頂經疏》中,薩熱哈引用的《神密庫經》中說:

  “若正授灌頂,生生得灌頂,

  由此七生中,不修亦成就。

  若具足修習,住叁昧耶戒,

  業故今不成,後必得成就。

  若犯叁昧耶,人身且難得,

  況雲得悉地?”

  《第五誓言》中也說:

  “若未犯諸罪,十六生必成。”

  解脫月大師也說:

  “無罪縱未修,十六生必成。”

  許多續部及大成就的論著中皆作如是說。

  如果不如理守護誓言、戒律,而輕棄故犯者,不僅得不到成就,今生來世還會橫遭禍殃。如《十四根本墮》說:

  “若毀犯誓言,將被邪魔侵,

  嘗受無邊苦,倒懸入地獄。”是說若毀犯誓言,今生遭遇諸多邪魔、倒引鬼等傷害,受種種痛苦煎熬而迅速死去,死後又會墮入無間地獄。

  毀誓之人雖向本尊供獻無量供品,亦不被納受。如《月密明點續》中說:

  “若欲咒成就,當勤守誓言;

  否則密咒師,不成咒等義。

  本尊亦不受,違誓者供食,

  今生受大苦,來世入地獄。

  違越誓言行,愚人獲是罪”。

  若人輕棄誓言、戒律後,任如何精進于密咒的修持念誦,也失去了令本尊、護法歡喜的方便,而且還會受到許多空行、夜叉的傷害,本尊聖衆亦無能爲力,不作救護。如《勝樂根本續》說:

  “毀誓惡劣行,無忌殺梵志,

  罪行愚昧人,欺詐性卑賤,

  空行母殘食,我不施救護。

  密行者中住,彼人同蠢畜。”

  《閻摩敵續》七品中也這樣說。

  《教授穗》中說,若未如理守護誓言而修密咒者,猶如名叫“根曼”的果實,外表雖然靓麗可人,內部卻已腐爛不堪了。

  紮那吾德大師說,沒有如理地守護誓言、戒律的人,雖修各種各樣的密咒事業,猶如麻瘋病人已被病菌充滿,外面卻用華貴的衣服、飾品打扮一樣,誠爲可羞可恥之處。

  在一切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不守誓言受到百般呵斥,又百般贊歎如理守護誓言的功德。我們應對此道理生起深深的定解,珍愛誓言、戒律,超過自己的生命。如《戒源》中說:

  “若欲勝成就,甯舍棄生命,

  亦甯赴死期,終恒護誓言。”是說甯舍生命也要守護誓言、戒律,較自己的生命,還倍加珍愛地守護。

  如果我們不清楚誓言、戒律,當然無法守護。因此,我們應如理地依止善巧續義的上師,然後依之了知密咒的誓言。

  這裏簡單地說明一下誓言、戒律的意思:金剛持製定了多種製戒,約束進入密乘的修行者,身語意叁門的行爲應當這樣或那樣作,以及不應當這樣或那樣作。如何防止違戒的罪過發生,斷除違戒的罪過爲“戒律”。不去違背金剛持製定的各種製戒,則爲“誓言”。戒律、誓言二者實爲一體兩面。

  誓言,有五部[54]總的誓言、各自的誓言兩種。五部總的誓言,雖有無邊分類,但可略攝爲根本、支分兩種誓言,或者略攝爲飲食、守護、依止叁種誓言。

  此處以叁種誓言來解釋,其中飲食誓言者:把一切飲食,勝解爲五肉、五露,進行加持後,供養本尊,自己受用,並如續部所說的飲食瑜伽而作等事宜。

  守護誓言者:守護並斷除違越十四種根本墮、八種粗罪等密咒學處的一切罪過。首先我們要識別各各的罪過,依靠防護心,于六座時,觀察是否被這些罪過沾染,尤其對于那些由于時運環境的原因,容易發生的罪過,我們應時時保持正知正念。

  不被罪墮沾染的作法者,如《十四根本墮》中說:

  “故爾摧我慢,無謬知體性。”

  我們應緊閉四種産生罪墮的大門,謂無知、不敬、放逸、煩惱粗重四門,嚴陣以待。

  依止誓言者:指恒常攜帶著作爲密咒士的標志——鈴杵、念珠、手鼓、天杖、顱器、漏勺、寶瓶、六飾品等續部中所說的叁昧耶物。我的大寶恩師說,如果能全部攜帶著實物的話最好,最低也應有實物的鈴杵、念珠,其它的叁昧耶物可畫爲圖形,但也一定要帶著這些圖形。

  五部總的誓言中最根本的誓言,爲斷除十四種根本墮罪,這在開始時非常重要。根本墮罪是斬斷密咒戒律的他勝罪,因此在我們獲得灌頂後,即刻就應無比謹慎地不被它沾汙。

  如《上師五十頌》中說:

  “次授真言等,令成正法器;

  讀誦並受持,十四根墮戒。”(第四十九頌)

  《十四根本墮罪》也說:

  “若欲善待己,咒師勤受持。”

  其中是說,我們不願被根本墮罪沾染,萬一被沾染了,我們也應立即忏悔,重新受持戒律。

  根本墮罪之中,最初我們尤應注意,不違犯诋毀上師的根本墮,因爲一切誓言中,上師的誓言最爲主要,而且一切悉地的根本即是上師,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應竭盡全力,如履薄冰,且莫錯亂緣起。

  如《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說:

  “如說甯舍身命,當護律儀及叁昧耶,應如是行。尤以犯根本罪,損壞身心,功德難生,故當勇猛策勵,莫爲彼染。亦應勵力,不犯余罪。設有毀犯,應當忏悔防護,如法出罪。”

  “經論數數宣說,師長即是悉地根本。依此,昔諸先覺說,修師長瑜伽,是爲修道初門。廣說第一根本罪類,也納入了《上師五十頌》的叁昧耶中,此即諸學處中最重要者。”[55]

  五部各自的誓言,雖有無邊分類,但以律儀,歸納爲十九類,在前面受持律儀時已說。

  守護五部總、別誓言中的重點內容,在此《上師供養法》教授中,都已具備。例如,最初皈依發心守護了下面的幾種誓言:一、皈依的學處,六時皈依;二、毗盧佛的誓言,受持叁寶;叁、願心的學處,六時發心;四、五部戒中受持發心的誓言。

  然後,修四無量心中的舍心、慈心,成辦寶生佛誓言裏所言四種布施中的無畏施及慈施。財施與法施二者,在六度中的布施中出現。

  然後,自己生起成本尊雙身、手持鈴杵者,是不動佛的鈴杵印叁種誓言的守護法。

  然後,修習上師金剛持,是不動佛的誓言受持阿阇黎,以及《上師五十頌》中主要誓言的守護法。

  然後,叁門頂禮、供養上師本尊聖衆,是皈依的學處,每日供養叁寶;願心的學處,由頂禮供養等積集資糧;五部中不空成就佛的供養誓言的守護法。

  然後,由受持律儀來總結五部的誓言。

  然後,由總結叁種律儀各自的學處,來總結不空成就佛的誓言、菩薩戒學處,尤其根本及支分的誓言。

  由念誦叁十五佛忏悔文,來成辦《入行論》中所說的菩薩學處,如雲:“晝夜當各叁,誦讀叁聚經,

  依佛菩提心,悔除墮罪余。”[56]

  向上師本尊聖衆供獻曼遮,是《上師五十頌》中所說,向上師本尊,供獻曼遮的學處,如雲:

  “合掌持花曼陀羅,供養承侍上師佛。”

  由憶念功德、恩德而祈禱者,是依照續部及《上師五十頌》中一再說應祈禱上師的內容而作的。

  勸請轉內外秘密*輪,修習四續本尊衆,對于叁乘四續所攝的全圓道體修心者,爲阿彌陀佛誓言的守護法。

  由學修叁種戒律,以守護菩薩戒,成辦毗盧佛的誓言——學修叁種戒律。

  由修真如空性,主要成辦意誓言,還成辦不令第十一根本墮罪沾染等許多密咒的誓言。

  誓言的主要守護法,是把誓言、戒律看作一切勝共悉地的根本,發誓較生命還要珍愛地守護它,並祈願達到究竟。

  此教授中,具備了密乘道的諸種扼要,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廣爲贊歎的重要內容無不涵蓋在這裏面。洞悉續部奧妙的大德們,若觀察到這些道理,定會生起稀有難得的感覺,深切的信心自會油然而生。

  前面所說的那些內容,是于六座守護的密咒誓言中,就部分主要內容而講的。如續部中所說,五部總、別誓言的守護法,乃是宗喀巴大師在此雪山叢中,所開辟的前所未有的大車軌;亦是享譽西藏的各種“金法”,所無法比擬的;亦是此口傳教授的不共口訣。

  《上師供養法》教授的始終,無不是開示菩薩學處、密咒誓言,全面地顯示了各種扼要。若在此一一進行介紹,詳盡地解說守護誓言的情況,當然對那些希望通過此教授之門,進入密…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