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攝入心間現起光明,由光明成辦幻身,由幻身受取粗大之身。如是將基位叁身轉化成道位叁身,並在自己的內心上體認叁身,令在五濁惡世短暫的一生中修得殊勝成就。如此教授,是龍樹菩薩诠釋續部密意的究竟口訣,開發出了宗喀巴大師的心髓。
如《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說:“以是聖派,專住身要之要穴,厥爲心間脈輪之中心。當知此是最重要義。其將因位生死中有叁鬘回環之輪轉,變爲死有法身、中有報身、生有化身之究竟權巧方便。及彼方便教令認識有情本具之出入息。此命力王乃龍猛大金剛持指示叁身之教授。”[59]
此教授中,專住心間扼要法者:自己明顯地現爲大密一部金剛持佛父佛母,身體端正直立,中間有著猶如中柱般的叁脈,左右二脈與中脈的纏結處都有一個脈輪。頂端有叁十二脈支的大樂輪,頸部有十六脈支的受用輪,心間有八脈支的*輪,臍部有六十四脈支的幻化輪,觀想清楚如此四大脈輪。若廣的話,上下兩面小的脈輪也應觀清。這樣數數觀想叁脈四輪,直到明顯地顯現出來。
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多數論著中,說在生起次第究竟後,進入圓滿次第時才如此修。那麼,在這個階段,即是以上師瑜伽爲道命,專注進修圓滿次第的所緣,但現今的大多數化機,難以如量地生起兩種次第的證悟。因此,希望于密咒道薰染賢善習氣的修行者,據說可以上半座修生起次第,然後以上師瑜伽法略修圓滿次第所緣。
據說,這樣觀想脈輪後,若稍得明現,即應尋求所緣境的扼要。如《五次第略論》中說:
“境、時、身、風要,當知有四種。”是說修圓滿次第應具備四要。
如果沒獲得所緣境的扼要,則沒有修圓滿次第的基礎。境要即是在心間八支*輪的中脈中間,持心住于上師金剛持身。洛桑耶喜大師傳給頓雲克智大師的傳承中,說于一佛身持心而住。在傳給洛桑熱卓大師的傳承中,則說于心間安立一短阿字,于此持心而住。
總之,只要所緣扼要不錯亂,據說對于字、身、明點哪種上面,持心都一樣。對于短阿字持心,溫薩巴大師也曾說過,亦爲《攝行論》的密意。因此,宗喀巴大師也在這個階段講到于短阿字持心。此中的關鍵應從上師處詳細了知。
這樣持心後,左右鼻孔風息的流動得到遮止,入、住、融于中脈。入相爲二鼻孔的風息同時平行流動,力量相當。住相爲二鼻孔的風息流動遮止。融相[60]者,産生如陽焰、煙、螢火蟲、燈焰[61]的現象,然後,由明、增、得[62]叁者漸次融入,出現白、紅、黑叁種現象。據說,一切空[63]若攝爲大空得,則爲近得的下部分,若另外安立,則在近得無念清醒後,現出如虛空般的一切空,遠離叁種汙染緣。在這樣光明空樂的境界中,盡力等持而住,從光明中起時,應勝解自己現起稱爲“自我加持身”的幻身,于此等持而住。從此身複受持粗分身,並努力修習九種合修法,謂醒時叁合修、睡時叁合修、死時叁合修。
如是若對咒明點獲得能力,脈結稍微松緩之後,再學修密集聖規的究竟口訣命力王——風咒無分的金剛念誦法。由精進修持産生良好的覺受後,據說若再努力于兩種收攝次第及遍行風的金剛念誦等,就可如基位的死殁次第一樣,真能把一切根本、支分的氣息收攝入心間不壞明點。
如是一路精進修持,臨近成就心遠離喻光明時,尤應精進于上師瑜伽,以會供等法供養上師,聽聞教授,學修它的因資糧,由此可成就喻光明。
據說從此光明起後,由第五光明風作近取因,俱生大樂識爲俱生緣,猶如基位從死有成辦中有那樣,真實地現起道位報身——第叁次第的幻身。又猶如中有受生粗大的身體那樣,如此的幻身複進入原來的蘊身,修習上師瑜伽、收攝二次第等心法。
如此修來,據說若看到快要成就義光明的徵兆時,即向上師供養會供輪及內外秘密供養,聽聞、學修光明的教授,猶如雲翳消融于天空般,一切的內外相執的現象蕩然無存,外現覺的同時,現證內現覺第四次第義光明。這時一切的二現戲論得以淨化,瑜伽士獲得現見究竟心性的智慧。由此智慧即可根除輪回的根本我執及其種子,故爾亦稱之爲“清淨智慧瑜伽”。
從勝義光明起定後,現爲清淨幻身,此幻身再等引入光明時,即可說,獲得了身心一體的雙運。
這樣的幻身如《密集根本續》中說:
“百多由旬內,熾燃金剛光,
衆飾遍莊嚴,清淨體顯現。
梵天大自在,不能瞻尊顔。”
此清淨幻身,爲叁十二妙相、八十隨形好功德莊嚴,光明顯赫,遍及一切世間,以無量無邊的化身作利益衆生的事業。
獲得此身後,除了將護保任其同類相續外,不必重新成辦其它的身體。如龍樹菩薩說:
“住雙運禅定,無事可學修。”
由串修其身同類相續,將會出現快要成就無學雙運的徴相。《索布紮》等許多續中說,這些徴相就如往昔,釋迦牟尼佛降伏魔軍時,一切魔界震動,懾服諸魔等的徴相。
然後,徴相出現後,由修證無學雙運的不共近因——諸心法次第,與殊勝的外現覺同時,證得佛果,成就具足七支和合的雙運金剛持身。此身永不動搖,法語無間,安住于五決定[64]中,幻變出百千萬億的化身。
這些五種道次第的扼要,是秘密中最爲秘密的秘密,是極密續部大海的心髓。愚蒙如我之人,若單憑自己的綿薄之力,即便這一切究竟秘密處的冰山一角,也是無法表述出來的。幸運的是,憑藉宗喀巴大師、溫薩巴大師的與日月同輝的不刊之論,以及上師的法語甘露,我權且在此得以略示端倪,那些究竟的秘密唯賴上師的恩德方能了知。如《釋續金剛鬘》中說:
“故盡一切力,虔敬應學修,
師傳諸口訣。傳承教周遍,
傳承次第住,上師瑜伽母,
親傳勝真實,精進應學修。”
龍樹菩薩《五次第》中說:
“《勝集密續》中,印封此諸義,
當隨釋續行,從師語了知。”
是說應從上師處了知那些究竟的秘密之處。
因此,我至誠地希望那些明了續義、悲心無量的大德們詳細地向至心願以修行爲心要的人士開示此中的道理。
在此教授中,直接開示了五種道次第。“此生現證成就求加持”這句頌文,雖說表面上是發願證得高量的圓滿次第,實際也隱含地顯示了現證果位的情況。
如是由清淨灌頂令堪爲甚深密乘道之器,然後如珍愛生命般,如理守護誓言、戒律,以此爲基礎,修習兩種道次第及其支分,依此最終現證果位的情況,是歸納一切續義而教導的。在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續義的歸納方法雖說有許多種,但宗喀巴大師看到其中的《智慧金剛集論》所說的這種歸納法非常稀有,因此用這樣的續義歸納方式,把一切續部攝爲一補特伽羅成佛的條件而引導教授弟子。這個道理是宗喀巴大師的究竟意趣。智慧之士若好好地思考這個道理,定會對善慧法幢大師的這個教授,不由自主地生起神往的信心。
此續義歸納法是宗喀巴大師的密意。如《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說:“如是歸納道次第的方式雖有多種,且以其中任何一種皆無不可,但在此處,依照《智慧金剛集論》的密意來解說”。
“歸納諸道的總綱,是一切清淨續部及其釋論現爲最勝教授的方便。因在各續部中,由于需要的不同,前後次序顛倒而說的一切續義,皆可知道組合爲一補特伽羅成佛的條件。因此知道歸納一切續義攝入各自相應的部分而組合爲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爲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願迅速證得圓滿佛果,因此祈願上師本尊加持我,能由初次第成熟相續後,進修第二次第,勇猛精修上師本尊瑜伽,祈禱並專注修持心中的上師本尊;依靠策勵上師心續的甚深究竟念誦——金剛念誦之力,令風入住融于中脈,産生喻光明,由此光明證得第叁次第的幻身,並依次證得第四次第的光明、第五次第的雙運,從而即生證得雙運金剛持位。
如是思惟並殷切祈禱:
心間八瓣清淨蓮葉中,安住依怙足趾所出生,
光明幻身雙運趣入道,此生現證成就求加持。
觀想上師本尊聖衆身中降下五彩缤紛的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淨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礙,自他一切有情內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勝證德。
辛二、雖然修持,若未至要處時,臨終遷識修法;
爲“正道未入即至命終時”等文。
往昔諸位上師雖宣講了多種遷識的類別、名稱,但歸納起來,可以說爲兩種,一爲共通的大乘修心臨終修持法;二爲不共的密乘遷識修持法。這兩種修持法是本教授的意趣,因爲其中既宣說了五力方式的共通遷識修持法,又宣說了在五力修持的基礎上,上師本尊瑜伽方式的遷識修持法。
如是兩種臨終修持法中,大乘修心的臨終修持法,對于現今大多數的化機來言,會更有利益。如《修心七義論》中說:
“大乘遷識法,五力重威儀。”
此中說的就是以五力修遷識之法。
修法情況者:(一)白法種子力:當我們臨命終時,盡自己所有的資具供養上師僧衆,務必使自己對任何東西不再有貪戀之心。
(二)願力:然後,長養自己的誓言、戒律。在自己的面前明顯觀想上師本尊聖衆,並供獻七支供及曼遮而發願:“願我臨終之際,以及中陰,乃至未來一切生中,都能淨修兩種菩提心,現前修習上師瑜伽,永不忘失,一切生中得到上師的永久攝受。”
(叁)拔除力:從無始到如今,我愛執令我遭受無邊的禍殃,如果還受著它的奴役,來世它定會把我抛入惡趣之中。這樣思惟後,把我愛執看作仇敵而竭盡全力地斷除它。
(四)牽引力:發誓一切時處,永遠不離修習上師瑜伽,不離修習兩種菩提心。
(五)串習力:竭盡自已的一切心力,串修兩種大寶菩提心。
在此五力的狀態中,以慈心、悲心、菩提心,修習取舍法;並思惟:一切…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