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P36

  ..續本文上一頁諸法,唯心安立,沒有塵許谛實性,具有這種空見的決定解。應在這兩種境界中遷識。

  這時的威儀如何作呢?右脅而臥,右手托腮,右無名指堵著右鼻孔,左腳伸展置右腳上,左手放在左腿上。心中應隨念:“往昔大悲世尊即是以這樣的威儀示現涅槃的呀!”據說由隨念世尊傳記之力不會墮入惡趣。

  總而言之,共通道修持的核心,爲出離心、菩提心、甚深中觀見叁者,我們應該在修持這叁者的狀態中死去。

  若果能如此,是非常值得贊歎的,因爲上下對法二論[65]中,都說臨命終時,若微細的善心現前,死後不會墮入惡趣,更何況在如此廣大的意樂中死去,豈會墮入惡趣?依此等流果亦定能投生爲殊勝的修道之身。

  其中特別是,若在強烈的大寶菩提心的狀態中死去,來生不僅一定會獲得殊勝的身體,而且對于大乘道的習氣也一定會迅速地蘇醒。如《本生傳》中所說,往昔釋迦佛曾投生于地獄中,名爲“大力”,雖已經墮入惡趣,亦由憶念菩提心的威德,即刻從惡趣中解脫出來。更何況有人臨終時,若強烈地憶念著大寶菩提心,他豈會墮入惡趣?不僅如此,他反而會成爲人天衆生頂禮的對象。

  如《入行論》中說:

  “何人生此心,我禮彼人身;

  誰令怨敵樂,皈敬彼樂源。”

  如是等等,諸佛佛子不厭其煩地廣加贊歎菩提心的功德。

  以不共的咒瑜伽方式修遷識之法者:若由淨修兩種道次第,獲得自在,雖不需要這樣修。但在未獲得自在的情況下,若死相顯現時,則需要修此遷識瑜伽。

  首先我們要了知各種死的徵兆,如果出現了徵兆,我們應作禳解法遮止。在《戒源》、《金剛空行》、《四座》等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宣說了多種觀察死兆的方法,例如身體的種種外相、形狀的觀察法,影子的色等觀察法,心緒觀察法,以及夢兆觀察法等。但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觀察氣息的徵兆。

  《戒源》中宣說了,從每個月上弦起,左右兩鼻孔氣息流動的差別情況。我們應明了這些情況,若一旦氣息徵兆出現紊亂,應努力于禳解法。如果雖經努力,也不能回遮,死相決定顯現時,我們應依照上師的口訣,清楚死亡的時間,修遷識法。如果時限未到,而提前修遷識法,罪過極大,如《金剛空行》中說:

  “時至修遷識,非時爲殺天。

  由殺諸本尊,獄中定燒煮。

  故于死徵兆,智者當勵知。”

  如是等等,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多有開示。

  若時限已至,修遷識法:諸位上師先覺爲之起名曰“法身遷識”、“報身遷識”、“化身遷識”。意思即是,以轉法身道用的方式,修和合法;以本尊瑜伽的方式,修往生至淨土等的所緣。

  其中以轉法身道用的方式,修和合法者:若是已修習生起次第,並對圓滿次第獲得覺受的瑜伽士,命終之時,通過風收攝次第現證叁空後,盡己之力,將護修習母子光明和合的叁摩地,起定之時,或真實現起道位報身,或者勝解現起,受生空行等殊勝的身體。

  如果沒有圓滿次第的覺受,而曾修習生起次第者,命終之時,認清二十五粗分[66]的隱沒次第,盡力將護修習空樂所緣;其後的明、增、得叁相依次顯現時,應想到:“迅速會現起光明”,而生大歡喜心,在此叁相時,盡力住于空樂中;隨後,光明顯現時,應盡力住于空樂的境界裏;從定起時,勝解現爲本初怙主;其後,受生爲修習密行的殊勝身體。

  這些修法只是假名爲“遷識”,實際上是修習轉叁身道用及和合之法。

  以本尊瑜伽的方式,實修遷識之法,詳細地出自《戒源》、《金剛空行》及《金剛四座》,亦出自密集智足規的《文殊口授》。

  這些續部對遷識法深加贊歎,如《金剛空行》中說:

  “競日殺梵志,造作五無間,

  盜劫淫欲行。由此道能淨,

  不爲罪業染,遠離叁有過。”

  《四座》等其它續部中亦這樣說。

  《文殊口授》中說:

  “若有衆生造作五無間罪,愚癡地殺害婆羅門,亦可依此儀軌令他無不成辦。因此若得到殊勝教言,又能清淨地守護誓言、戒律,則一定會成就叁身。假使沒有成就,也會成辦持明士[67]的主尊,漸次成就大手印”。

  此中是說,若誰依靠了這個遷識瑜伽,五無間等重大罪業也不能對他造成傷害,並且關閉了惡趣之門,使他獲得殊勝的善趣身,依此身漸次修道,終成大覺世尊。

  遷識作法,如前所說,依五力的修持法而修,尤其使上兩種戒律清淨無瑕,心中沒有任何貪戀,以一種歡喜的心情,殷切祈禱頂端的上師。如果希望往生到比如極樂世界的清淨刹土,就數數觀想淨土情、器世間的種種功德,並修習希願迅速到達彼方淨土的強烈欲樂心。

  其後,正式遷識往生時,依續部說,有九種離識之門[68],因此除了開啓頂端的金門,其它的八門都應善加關閉,應從金門修習遷識往生法。

  如果平時沒有修習純熟的人士,在臨終時,是難以把握住這麼多的所緣境的。因此,金剛持善慧法幢把遷識引導說爲勇士上陣,依照此說,明觀身體中間的中脈,開啓頂端梵淨穴,令身體其它方向沒有任何孔穴,在自己的心間,觀想清楚自己的心識,或爲本尊行相,或爲明點的行相,于此專注,執爲所緣。最好的情形能持寶瓶氣[69],由氣的力量實現遷識,最低限度,亦應以欲樂力實現遷識往生,這就需要有強烈的往生欲樂。

  然後觀想上師心間的光明鋼鈎,從自己的梵淨門進入中脈內,用鐵鈎抓住本尊或明點行相的心識,以“哈嘎”咒與引風向上的加行等方式,遷入上師的心間,然後遷往極樂世界。其中的關鍵還應從上師處詳細了知。

  如果希望往生到兜率天,它的遷識往生法,可從金剛持善慧法幢另外所傳的口訣中了知,並付諸實踐。

  總之,爲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願迅速證得圓滿佛果,因此祈願上師本尊加持我能依此暇滿具足的金剛身,修行兩種道次第,並達到究竟;假使我修行未到要處,死亡猝然降臨時,當由共不共遷識瑜伽法,受生爲空行持明的身體,或者往生淨土,或者具足梵行叁學的暇滿人身,再依靠這樣的身體,究竟修持兩種道次第。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禱:

  正道未入即至命終時,強力成佛上師之遷識,

  即此清淨五力之教授,往生清淨刹土求加持。

  觀想上師本尊聖衆身中降下五彩缤紛的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淨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礙,自他一切有情內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勝證德。

  辛叁、一切生世願上師攝受;以及爲加持內心,收攝資糧田法,

  分二:壬一、一切生世願上師攝受,後供獻食子;壬二、爲加持內心,收攝資糧田。

  壬一、一切生世願上師攝受,後供獻食子:

  爲“總之生生世世一切中”等文。

  如前我們對全圓道體,以快速略修的方式薰染賢善的習氣,並殷切祈求上師悲心加持。然後我們如下思惟:

  假使在這一生中,我沒有圓滿修持這些正道,我也應在下生,或叁生,或七生,或者最長的十六生內,證得佛果。在此期間,祈願上師本尊加持我,刹那亦不離開上師佛陀,並向我無間地開示甚深的教授,依此之力,速疾圓滿一切地道功德,速疾證得金剛持果位。

  恩德深重的上師能仁金剛持!您雖然早在無量劫之前,就已成佛了,但依然在輪回未空之際,綿綿不斷地作著各種利生的事業大行。同一時間內,在有的刹土示現涅槃,有的示現降生,有的示現出家,有的示現成佛……如是等等,每一刹那,都示現于無量無邊的刹土中。無論您在哪個刹土示現成佛的大行時,祈願您加持我,亦生爲您最初的眷屬,成爲受持您身語意叁密的心子。

  如是思惟並殷切祈禱:

  總之生生世世一切中,依怙于我不離隨攝受,

  身口意叁叁密並攝持,能成您之長子求加持。

  隨于依怙何處成正覺,願我能成最初之眷屬,

  現時究竟所求無余遺,不勞任運自成吉祥賜。

  觀想上師本尊聖衆身中降下不可思議的甘露流,進入自己的身心中,由此無始以來積集的一切罪障,尤其違背上師身語意誓言的一切罪障習氣得以淨化,一切生中成爲師尊的長子。

  我們應堅固地勝解得到了這樣的加持。

  隨後的這個階段,供獻供品、食子。顯密二者皆贊歎,食子對于息滅障礙、如願成辦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尤其在無上續部及諸大成就者所著的修法中說,不管作什麼事,定需食子。

  據說最好的情況,是在每座的始、末二時,供獻食子。若沒有這個能力,則在每座結束時供獻。若還沒有能力辦到,則在最後一座結束時,不可推缷地一定要供獻食子。

  至于食子的原料、器皿,生起儀軌的作法,供養世出世間賓客的作法,並可結合大多數無上部的修法,如此的供獻食子廣法,在阿阇黎阿布雅嘎熱的《鬘》、《教授穗》兩論中有詳細說明。至于各個本尊不共的特法,可依照各自續部及修法中所出而作。

  若以密集爲例,密集不共的內供、食子的生起儀軌及其所緣者,即可編排、依照《密集後續》、《釋續金剛鬘》中所說的重要內容而作,或者依《修法瑜伽清淨次第》中所說而作。

  據說父續、母續都有著幾處各自不共的殊勝表法,如果把一種修法勉強與其它的相結合,那麼就把各自的不共特法及表法搞得混亂不堪,因此不可隨意結合。

  因此,如果住于大威德金剛瑜伽者,則依大威德的儀軌進行加持內供、食子及供品。如果住于其它的密集等法者,則應依照各自儀軌而作。據說迎請的賓客則不一定,若自己住于大威德瑜伽,可以向四續部的一切本尊,供獻食子、供品。這一點由各自修法中內供的供獻情況也可了知。

  在此教授中,不管自己住于勝樂、密集、大威德何種瑜伽,即以那種方式,加持內供、食子、供品,然後供獻于所觀資糧田中的上師、本尊、佛、菩薩、空行、護法海衆。

  供獻食…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