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七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個生死流轉的輪回中,上至叁有之頂非非想天[3],下到無間地獄,不管是轉生在任何地方,既沒有少許安樂,也沒有絲毫實義。(如果沒有得到解脫,整天爲了生活而忙碌,那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務必要徹底斷除對輪回的貪執,就像有膽病的人見到油膩食物一樣,不生向往希求之心。

  當然,對于輪回的這些痛苦,絕不能只限于表面聽聽。現在許多法師和居士都會說“輪回是苦海”,一般世間人也常講“人生皆苦、五蘊皆空”,但他們對輪回到底有沒有厭離心呢?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作爲修行人,務必要從內心深處去體會這些痛苦,明白輪回沒有實義,對此要達到堅信不移的程度,並發願來世千萬不要再墮入輪回。

  否則,如果再來輪回的話,不要說凡夫人,即便是聖者菩薩,也會染上一分痛苦。昔日很多菩薩都說:只要來到這個世間,不管怎麼樣,都會感受痛苦。例如噶陀派的帕丹巴德夏,在圓寂時坦言自己是八地菩薩,但從傳記中看,他顯現上在世間也受了不少苦。聖者尚且如此,我們凡夫人更不用說了。這就好比一個人入了監獄,別人再怎麼說情,都會被獄警打的。前段時間,我家鄉有些年輕小夥子打架,被抓時搞關系來找我,我就跟有關領導說了一下,他們答應只拘留15天,期間絕對不會打。前兩天他們剛剛出來了,我問:“你們被打沒有?”“哎喲,進了那裏面,哪個會不挨打呀!打了打了,那些人壞得很!”同樣,我們只要沈溺在輪回中,也定會感受無盡的痛苦,上至天界、下至地獄,都沒有真正的快樂可言。即使有些人表面上很開心、很快樂,那也只是不顯露而已,實際上在他內心深處,還是有訴不盡、道不完的煩惱和苦楚。

  所以,我們生起出離心非常重要,若能對輪回痛苦深信不疑,沒有必要刻意提防惡業、歡喜善法,自然就會斷惡行善。有些人喜歡在人前裝模作樣,假裝禅修、念經、行持善法,但在人後肆意妄爲,所作所爲耽著今生,這就是沒有出離心的表現。如果真有了出離心,你肯定每天都會精進,不會睡懶覺。尤其是一些佛教徒,行善力量極其薄弱,磕幾個頭就累得不得了,這是爲什麼呢?就是自己出離心不夠。假如出離心夠了,行持善法對他來講是不得不做的一件大事,自然而然就會去做的!

  

  舉個例子來說,《大寶積經》、《佛本行集經》中都有難陀出家的公案,故事情節雖略有不同,但都告訴我們一個問題:若對輪回沒有出離心,縱然是出家修行、持戒,也只是一種形象而已。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以前,世尊的弟弟難陀,娶班紮日嘎[4]爲妻,兩人感情非常好,發誓終生厮守,不願意出家。有一次,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緣已成熟,就帶著阿難到城中化緣,順便去了難陀家,正好遇到他在給妻子化妝。難陀遠遠看到佛陀走來,趕緊起座下樓,接過佛陀的缽盂,盛上蜂蜜供養佛陀。但佛陀不接缽盂,轉身走了。難陀又把缽盂給阿難,阿難也不接,說:“你從誰那兒拿來的,就還給誰。”難陀無奈,只好端著缽盂,准備跟佛陀去。班紮日嘎看到後,大聲問:“難陀,你要去哪兒?”難陀說:“我把這個缽盂還給佛陀,送了就回來。”“快去快回,我的妝還沒有幹之前,你必須給我回來。”

  到了精舍,難陀把缽盂交給一位比丘,就准備告辭回去。佛陀叫住他,宣說了五欲的過患,勸他出家。難陀雖然很不樂意,但由于佛陀因地行菩薩道時,對父母師長的話從無違逆,故感得難陀無法拒絕,只好不情願地答應了。

  佛陀讓一個理發師來爲他剃度。難陀不肯,揮舞拳頭要打人,說:“誰敢剃我的頭發,我就跟他拼命!”這時,佛陀對他說了一聲“善來”,難陀須發自落,就現出比丘相了。也有經中說,佛陀親自來到他身邊,他因害怕佛陀,不敢反抗,不得不讓理發師剃發。但不管怎麼樣,難陀總算出家了。

  難陀天生福報很大,具有叁十種大丈夫相,跟佛陀只差兩相。他出家以後,覺得佛陀非常莊嚴,就把自己的袈裟做得和佛陀的一模一樣。當他穿上袈裟,好多比丘從遠處看,都把他當成佛陀,走近一看才發現不是。于是比丘們都有意見,就去告訴佛陀。佛陀製定:從今以後,不可以和佛陀穿一樣的袈裟。

  此後有一天,難陀穿上光鮮的衣服,塗上眼霜,腳穿皮鞋,左手撐傘,右手持缽,准備外出乞食。比丘們見了,又告訴佛陀:“像難陀那樣的出家人不莊嚴。”于是佛陀規定:出家人要穿糞掃衣,行乞時不能撐傘、穿皮鞋、塗眼霜等。

  雖說佛陀不允許再穿光鮮的衣服等,但難陀仍忘不了王宮裏的享樂,還想著家中的美麗妻子。他一有空,就用瓦片和木板畫妻子的形象,整天盯著畫像度日。比丘們見後很不高興,又向佛陀報告。佛陀召集難陀和比丘們,說:從今以後,不得繪畫、觀看女人的形象。

  後來有一天,輪到難陀守護寺舍,他暗自高興:“今天終于可以回家了。等佛陀外出化緣以後,我就立即回家看妻子!”佛陀知道他的想法,就跟他說:“你如果要出門,就先把所有的房門關好。”

  佛陀和眷屬離開之後,難陀想:“我還是爲佛陀和僧衆掃好地、打好洗澡水,然後再回家。”于是他立時動手打掃。誰知這邊剛掃完,那邊就出現灰塵了,一直耽誤很長時間。澡瓶也是剛把一瓶盛好,另一瓶又打翻了,總不能把水盛滿。難陀想:“算了,讓他們回來後,自己弄吧。但我離開之前,要把僧房的門窗關上。”可他剛關好這一扇窗,那一扇窗又開了;剛關好這一間的門,那一間的門又開了……後來他想:“既然關不了,就不關了。即使僧衆的東西丟了,我也有很多錢,我來賠吧!”

  難陀想好後,立即走出僧房,准備回家。但他轉念一想:“佛陀必定從大路來,那我就走小路吧。”佛陀知道他的心意,故意從小路回來。難陀從遠處看到佛陀,急忙躲在一棵大樹後面。哪知佛陀以神通讓大樹慢慢飛到空中,難陀一下子就露出來了。佛陀見到難陀後,把他帶回了精舍。

  還有一次,他又想溜之大吉,迎面見到佛陀,趕緊躲到山上的岩石後面。佛陀以神通將山石化爲平地,他又露出來了,佛陀又把他帶了回去。

  經過這兩次折騰,難陀對妻子的貪心還沒有退減,盡管身已出家,可仍不學律儀,對佛法也不起欣樂之心,天天想著舍戒回家。佛陀知道他的想法後,依靠神變把他帶到雪山(香醉山)上,指著那裏的一只盲眼母猿,問他:“這只盲猿與你妻子班紮日嘎比起來,誰更美?”難陀回答:“當然是我妻子美,這盲猿不及她百千分之一,二者怎可相提並論?”佛陀又問:“你願不願意去天界看看?”難陀高興地說:“願意。”佛陀就讓他拉著自己的法衣,一下子騰空到叁十叁天。

  到了那裏,佛陀悠然坐于一處,讓難陀自己隨便走走。于是難陀四處遊覽,觀看一個個天宮。他發現所有天子都在各自的無量殿中,被成群天女圍繞,享受著不可思議的安樂受用。只有一座無量宮殿有五百天女,卻沒有一個天子。難陀感到奇怪,前去詢問原因。天女們回答:“在人間,世尊的弟弟難陀守持戒律,他將來會從人間轉生天界,這是爲他預備的無量宮殿。”

  難陀一聽,高興壞了,忙說:“我就是難陀啊!既然已經來了,我就不走了。”說完想進入天宮。天女們說:“你的戒律還沒圓滿,不能呆在這裏。你先回人間,命終後才可以來。”(要想轉生天界,必須有長期持戒等功夫,這次他是依靠佛陀神變力來的,不可能長久呆在那裏。就像有些旅遊的人,進了寺院就想出家,但這是不現實的,還是要回去辦理有關手續。)

  難陀雖被拒絕,但仍滿心歡喜,回到了佛陀身邊。佛陀問:“你看到天境了吧?”他回答:“看到了。”佛陀又問:“天女與你妻子相比,誰更美?”他答道:“衆天女美。相比之下,班紮日嘎簡直就成了盲眼母猿,實在有天壤之別。”

  返回人間以後,難陀就對妻子生起了厭離心,開始自覺守持清淨戒律。佛陀告訴衆比丘:“難陀出家只爲得到善趣果報,你們是爲了獲得涅槃安樂,你們走的路完全不同,所以不要和難陀講話,不要與他暢所欲言,不要與他同座而坐,不要與他同竿晾衣,不要與他一起誦經,不要將水瓶、缽盂與他的同置一處。”所有的比丘聽後,都依教奉行。

  難陀見僧衆們不理他,非常苦惱。他想:“其他比丘舍棄了我,但阿難是我弟弟,應該慈愛我吧。”于是他到阿難跟前。阿難正在縫衣服,一見到他,也像其他比丘一樣,從座位上起身便走。難陀追著問:“你們爲什麼這樣對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阿難一五一十地告訴他,說這是佛陀的教導。他才知道原來是佛陀教他們不要理睬自己,心裏十分悲傷。

  (僧衆不理他,也是因他發心不清淨。他以前貪著人間的美女,現在又貪天上的美女,貪心一直特別大。就像有些律典所說,在佛陀的弟子中,嗔心最大的是指鬘王,貪心最大的是難陀,但他們最終都證得阿羅漢果。其實對凡夫人來說,貪心確實是個大問題。有個居士就跟我說:“我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感情放不下,感情始終在毀壞我,我特別恨這個感情!”)

  這時,佛陀來問他:“難陀,你想不想去地獄看看?”他百無聊賴之下,回答說:“想。”佛陀又讓他拉著自己的法衣,依靠神變把他帶到了地獄,並讓他自己去看。難陀見到地獄衆生被砍殺、煎煮、扔進器皿中搗碎,特別害怕。最後他在一處看見一口空鍋,下面燃燒著熊熊烈火,許多獄卒圍繞在旁,他禁不住地問:“鍋裏爲什麼沒有衆生?”獄卒告訴他:“我們在等一個人。”他問:“等誰啊?”答言:“世尊的弟弟難陀。他爲獲得天人的安樂而守持戒律,將來轉生天界享受安樂,但當善果窮盡以後,就會墮落到這裏。”

  難陀聽後,驚恐萬分,拔腿就往回跑。但獄卒認出了他,把他攔下:“你現在已經來了,就留下吧。”他忙說:“不行不行,我還要返回人間。”然後拼命跑到佛陀身邊。…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七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