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般妄語:
一般妄語,是指懷著欺騙他人之心,所說出來的一切語言。
其實,說妄語特別不好。有些人以前做生意時,經常欺騙別人,現在即使出了家,這種習氣也無法改變。雖然有時候說謊對自己沒什麼好處,但已經習慣了,就是改不過來。佛陀在《正法念處經》第八卷中,曾講過妄語的很多過失,其中有一頌雲:“若人離實者,善人說如狗,若人無實語,小人中小人。”一個人說話若沒有可信度,那他不叫人,叫做狗(其實狗的叫聲也有比較真實的,沒有盜賊它都不叫),而且是小人中的小人。從這個教證來看,現在很多“大”人物都成“小”人物了,因爲他們特別愛說妄語。
一個人如果愛說妄語,別人就會對你缺乏信任。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受過你一次的欺騙之後,會始終念念不忘,就算你現在沒有騙他,他也會時時提防,不敢輕易相信你。有些人以前沒有學佛、沒有出家時,就有這種毛病和習氣,這也跟你的環境與教育有關。雖然老師從小教你不能說謊,但你反而去學說妄語的技巧,以至于在人生道路上走得不順。那麼現在遇到佛教後,你就應當重新做人,以後盡量要誠實,倘若沒有特殊的必要,不應該隨便說妄語。要知道,妄語不僅僅是佛製罪,而且也是自性罪。無論是什麼人,說妄語必須要忏悔,否則,來世墮入叁惡道是很可怕的。
庚二、大妄語:
由于相續中存有邪見,于是信口開河地說:行善沒有功德、作惡沒有罪過、清淨刹土沒有安樂、惡趣沒有痛苦、佛陀沒有功德……再也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彌天大謊了,因而這些被稱爲大妄語。
不懂因果的人常會這樣說,這也是愚癡所致。如果真正存在的東西,卻非要說它不存在,這不是妄語又是什麼?比如,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那麼多人,你卻閉著眼睛統統否認:“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除了我以外,沒有其他人。”這就是一種妄語,因爲它不符合事實。
實際上,大妄語是一切罪惡的根本,其果報相當嚴重。《大寶積經》雲:“當知妄語,爲諸惡本,毀清淨戒,死入叁塗。”所以,大家不要認爲“說點妄語沒什麼”,尤其是與邪見有關的大妄語,如行善沒有功德、造罪沒有果報,這樣特別可怕的話,千萬不能說!
可是我們周圍的人非常可憐,他們的生活表面上倒很風光,似乎過得幸福美滿,地位、錢財等應有盡有,但他們所做的、所說的,完全是虛幻中的虛幻,造了很多業都不清楚。華智仁波切曾言:“佛陀本來說一切諸法如夢如幻,但現在人所追求的,更是幻化中的幻化,一點可靠性都沒有。”因此,很多衆生耽著迷亂、否認真實,實在特別可憐。
庚叁、上人法妄語:
本來沒有登地而說登地了、沒有神通而說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沒有功德說成有功德,這一切都屬于上人法妄語。
現在有些人根本沒證悟五道十地的功德,卻宣稱自己得到了佛果,然後拍個照片,下面放一朵蓮花,頭上弄個光環,就到處告訴別人:“我成佛了!”這種人也不怕因果,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誠如《楞嚴經》所形容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而且,這種“得”和“證”,並不是世間的大學文憑或一種技能,而是出世間的超勝功德,這種妄語特別可怕。
在當今這個時代,騙子與聖賢比起來,是騙子更爲吃得開的時候。一位戒律清淨、智慧超群、行爲如法的大德到城市裏去,誰都不會恭敬他,也不會向他求佛教的教言。但如果一個人什麼功德和智慧都沒有,只是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看似擁有超凡入聖的境界,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追隨他,成爲他的忠實“粉絲”。
那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探索心靈的痕迹》,是個藏族人寫的。書中一針見血指出了藏傳佛教中極個別“活佛”的不良行爲,同時講了現在修行的重要性,及藏傳佛教的不共偉大之處。其中,作者所揭露的不如法現象,我至今還記得幾個:
在康區,有個普通的在家人,因偷盜被罰款兩萬元。他實在沒辦法,就穿上僧裝到漢地冒充上師,欺騙了很多信衆,並得了幾十萬元的供養。他回到藏地後,別人問:“你是怎麼發財的?”他開玩笑地說:“由于本人的聰明才智,加上佛陀法衣的加持,我這個藏地的盜賊在漢地變成了上師!”
通過這句話也可以看出,有些“上師”確實欺騙了很多人,而這些弟子因爲沒有智慧,才把盜賊當成上師。正如藏地有句俗話所說:“沒有福報者的財産,入于無境界者的口中。”反之,若是有福報的人,他的財富會供養聖者、僧衆等真實福田,從而生生世世都獲得無窮的利益。
還有一個真實的事例:一位“活佛”到漢地去傳法,當被弟子問及什麼是大圓滿時,由于他根本不了解此法,就信口答道:“大圓滿不就是一個吃的東西嗎?”看到弟子們面露驚異的表情,他又很巧妙地說:“哈哈,開玩笑的!因爲這個緣起,現在我可以爲你們作大圓滿的灌頂。”在弟子們的殷切期盼下,這位“活佛”用藏語口誦著六世達賴的情歌:“天空潔白仙鶴,請把雙翅借我,不到遠處去飛,只到理塘就回![4]”並且做著一些灌頂的手勢,如此完成了“大圓滿”的灌頂。弟子們以爲得到了最甚深的密法灌頂,一個個都歡喜如狂。但當時的灌頂,不小心被一個弟子錄了下來。這個錄音傳到藏地以後,他用情歌“灌頂”的真相才被人發現。
當然,這種現象也不能一概而論,這位“活佛”不代表藏傳佛教的所有修行人,而那些接受“灌頂”的弟子,也不代表漢地的所有信士,不能因爲個別人有這種經曆,就把所有的灌頂全部否認。要知道,現在世界上有無數修行人,包括入藏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依靠純潔的藏傳佛教,通達了佛法的根本道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在此過程中,也不排除有剛才所講的這種情形:個別弟子依止上師時,不經過任何觀察,一聽說有灌頂,就像餓狗遇到精肉般饑不擇食,趕緊就吞了下去。這種情況,曆史上有,現在也有,今後還會出現。
其實,佛教的依止上師,跟世間的欣賞完全不同。如果是世間的歌星或明星,只要你不心疼花錢,買張票到體育館看一看,不好看就放棄,這沒什麼不可以。但佛教的與上師結緣,對你現在和將來都有深遠意義。所以,大家在依止上師之前,務必要好好地觀察,不然,很容易就會被各種妄語欺騙。
現在有些愛說妄語的人,嘴巴特別會講,雖然是在自欺欺人,但個別人還是會隨之改變。前不久,一些在藏地長期求法的出家人,只是聽了某個法師的一堂課,思想和行爲馬上就變了。我聽說這件事情後,覺得這些人雖在藏地呆了十多年,但佛法並沒有融入自心。那位法師講了什麼呢?他說漢地戒體是存在的,而且特別殊勝,關于這個問題,他去印度跟許多藏傳佛教的大德辯論,辯論之前,先翻了七天的漢傳《律藏》,然後就把他們辯得啞口無言。聽了這一番話,下面許多人覺得他講得很精彩,很有道理。
當然,他也並不是說藏傳佛教不好,而是在強調漢傳佛教的戒體很清淨。他講漢傳佛教有這個特色,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說“把對方辯得啞口無言”,就有點言過其實了。爲什麼呢?因爲他光是翻《律藏》的話,根本看不出漢地出家戒體是怎麼樣的。
關于漢地戒體,以前我也分析過[5],認爲弘一法師的話[6]應該有密意。對此,我們是站在公正立場上的,並沒有說漢傳如何、藏傳如何。其實不同的說法和辯論哪裏都有,不僅藏傳各教派之間有、漢傳和藏傳之間有,漢傳各教派之間也有。雖然對于不同的觀點,我們有責任進行客觀分析,但沒必要把自己吹得太厲害。有些人一聽說“把對方辯得啞口無言”,就覺得這人好了不起,贊歎得不得了。但這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你們要不要再分析一下?當然,我們並不是說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戒體不存在,而是在它傳承的過程中,以前藏地有各種辯論,漢地也有各種辯論。但這些辯論的依據,若想從《律藏》中尋找,恐怕有一定困難。
現在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漢傳佛教太好了,你看我們有《楞嚴經》、《金剛經》……”其實這種說法不成立,因爲《金剛經》和《楞嚴經》在藏傳佛教中也有。藏地還有個別道友說:“伏藏法極爲殊勝,故藏傳佛教超過其他教派。”這種說法也太片面。你若從有些教言的特殊性、竅訣性來講,這麼說也未嘗不可,就像對依靠《壇經》開悟的人而言,《壇經》比什麼法都重要。但這卻不能一概而論,以此就斷言其他法不殊勝,唯有自己的法最好。
所以,你們有些人應該多聞思,不然,思想和行爲很容易改變。只有通過長期的聞思,並對聞思的內容不斷修行,直至生起根深蒂固、堅定不移的定解,你的信心才不會輕易動搖。否則,很可能像蘆葦一樣隨風搖擺,別人說好,你就“對對對,說得沒錯”;別人說某個上師有功德,你就特別激動:“真的?那我馬上去依止他。我也覺得他很慈悲,剛見第一面,我就想哭!”
其實,依止上師一定要觀察。如今有些人自我標榜爲成就者,不擇手段地诳騙他人,經常吹噓:“我已見到了本尊,並且酬謝供養了本尊。”或者說:“我看見了邪魔,並消滅了那個魔。”包括有些道友也常講:“啊,我見到了什麼什麼……”口出此言者,大多數絕對是在說上人法妄語。所以,希望學佛的人若沒有特殊必要,最好不要講這些,否則,大家會對你的人格起懷疑。因爲按照佛教戒律,就算你真正見到了,也不能隨便說。但現在很多人真敢說,動不動就聲稱見到了格薩爾王、布瑪莫紮。那天有個人跟我說:“您額頭上好像有文殊菩薩拿著寶劍。上師您不要動、不要動,我再看一看,看是普賢王如來還是文殊菩薩……哎喲,好慈悲哦!”(衆笑)
因此,大家不要隨便輕信自欺欺人的騙子。我們所依止的善知識,首先應對其特別熟悉,…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