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極樂世界,只要叁小劫,便可證得。實由于娑婆修行,供佛聞法少;極樂世界,一個清旦,即可供養十萬億佛,聞甚深法。供佛聞法多,福慧雙修之功德大,所以證果的時間速。“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這是總結觀想之名。
丙十五、中品生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衆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衆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歎出家,得離衆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爲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衆音聲,贊歎四谛,應時即得阿羅漢道,叁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本經十六個觀想,上來已講了十四個觀想,今當第十五個觀想,講的是中品生觀,這中品往生亦有上中下叁種的分段,昨天已經料簡過一次。這十六觀的前面十叁觀,通通是觀想念佛,而十四、十五、十六等最後叁觀,不修觀想念佛了,另有念佛方法,就是十四觀上品生觀,和十五中品生觀,用的是回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工夫,無論是做什麼功德,只要將功德回向求生極樂,都可以往生。最後一個觀想,就是第十六觀下品生觀,用的是持名念佛的工夫。這叁輩九品往生的衆生,即是十四、十五、十六叁觀,第十四上叁品的衆生,都是大乘根機,發了菩提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中叁品是小乘的根性,受持戒律,遇到善知識開示念佛法門,修行念佛,回向西方的。下叁品的衆生,都是些作惡業的凡夫,遇到善知識開示他念佛求生西方,這些都要把它記清楚。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這中品衆生,亦分上中下,今先講中品上生者。“若有衆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五戒、八戒,乃至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這都是小乘聲聞的戒律。先講在家弟子受持五戒,這五戒前天已講過了,八戒齋,就是八關齋戒,昨天亦已經詳細講過了。“修行諸戒”這就包括出家戒的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在內。“不造五逆,”後面下品下生,講到造了五逆,亦可以生西方,這個是中品上生的人,他不造五逆罪,五逆是個重罪,在無量壽經上,不許這種人往生的。這十六觀經許他往生,但是到了下品下生才講。這個地方是講中品上生的人,他不造五逆。五逆者,一、弑父,二、弑母,叁、弑聖人,弑者殺也,以下殺上就叫弑。把自己的父親殺了,把自己的母親殺了,這是兩個逆。殺聖人,或是殺小乘聖人阿羅漢,或者殺大乘聖人菩薩,這是第叁個逆。四、破僧,破僧就是破和合僧,破轉*輪僧,把大衆僧的團體破壞,使僧不團結,這是第四個逆罪。第五個逆罪,就是惡心出佛身血,如佛住世時,提婆達多起心害佛,他在佛托缽經過的地方,預先安置千鈞大石在山上,等到佛經過那裏時,他從上面推石下來,欲殺害佛,幸而當大石滾下將欲到佛前時,被護法金剛,用降魔杵擋住,所以沒有害到佛。因爲大石的下滾來勢太凶,遭金剛杵一擋,石被沖破,有一小碎石,射到佛的足上,負傷出血,這就叫出佛身血。這個罪案一定,那提婆達多就活墮地獄了。這出佛身血的罪,佛在世時有,釋迦佛涅槃之後,有沒有呢?按戒律上說,佛圓寂後,以惡心破壞佛像,亦等于出佛身血,惟無心誤壞佛像者,不犯,這裏說中品上生的衆生,他持戒持得清淨,不造五逆大罪;不但不造五逆之罪,而且“無衆過患”。其他的罪惡亦沒有造,在家出家都持戒持得很清淨。“以此善根,”以不造五逆罪,無諸過患,及持戒清淨等善根,“回向願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剛才講過,上叁品衆生,用的工夫,是回向發願,現在這中叁品衆生,還是回向發願,以他持戒的工夫,回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這或是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弟子,他持戒清淨,發願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他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他了。“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這個地方要注意,阿彌陀佛來接這個人時,只是阿彌陀佛來了,菩薩沒有來,來的是比丘眷屬。昨天講上叁品往生時,阿彌陀佛來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的菩薩,亦有比丘,亦有聲聞都來了。我解釋了一個理由,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小乘人,哪裏來的比丘?哪兒來的聲聞呢?這就是他在娑婆世界,本來是個修小乘行門的人,回小向大生到西方,他還是順他過去修行用功的習慣。先證小乘果。那只是一種理由,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有小乘人,怎麼會有阿羅漢。還有一種理由,昨天沒有講,今天才講出來。這個地方怎麼沒有一個菩薩呢?就是這些在家弟子、出家弟子持的戒都是小乘戒,他不認得菩薩僧。佛法僧的僧寶,有大乘僧寶,有小乘僧寶,大乘僧寶就是菩薩,菩薩僧寶小乘界的人他不認識。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是僧寶,因爲大乘菩薩僧,頭戴花冠,身佩璎珞,有如天人一般莊嚴。在小乘人看來不像出家人,他認識的出家人,都是比丘相。這就是應機示現,西方極樂世界,根本沒有小乘比丘,爲接引修小乘戒的衆生,那些菩薩們,都隱起他的相好,示現比丘相,這就叫應機示現,來接引小乘根性的衆生。阿彌陀佛到這個臨命終人之前,先給他說法,“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前面講過,這苦、空、無常、無我四法,叁乘共學,大乘菩薩以它爲基礎,再修六度萬行。小乘人不修六度萬行,就修這苦、空、無常、無我之法。但是這個地方的在家、出家弟子,都是持戒的人,聞法很少,連這小乘的苦、空、無常、無我之法亦少聞。所以阿彌陀佛先給他說小乘法:一切都是苦的,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衆生根本沒有個我。說這個道理給他聽。“贊歎出家,得離衆苦。”贊歎這個持小乘戒,回向願求生于西方的出家衆生說,你真了不得呀!你能出家,遠離一切衆苦。這中品上生包括四衆弟子:那修行諸戒的是出家弟子,那受持五戒、八戒齋的是在家弟子,他沒有出家,受持八關齋戒,是臨時的加行,就是在家持的出家戒,所以他到臨命終時,亦就出家了。阿彌陀佛贊歎他出家的功德,出家有什麼好呢?出家得離衆苦。阿彌陀佛贊歎他完了,亦給他說法了,這個“行者見已,心大歡喜。”既親自見到阿彌陀佛了,又聽見阿彌陀佛親自爲他說法,佛還贊歎他了不得,于是心裏生大歡喜。“自見其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爲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他這心裏一生大歡喜,便自己看見自己坐在蓮華臺上,于是就長跪合掌爲佛作禮,頂禮阿彌陀佛,快得還沒擡起頭來,已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衆音聲,贊歎四谛。”蓮華尋開的尋字,作即字講,蓮華即時就開了。當華敷時的敷字,同開字一樣解釋。當蓮華開敷的時候,就聽見有說法的音聲,贊歎四谛,贊歎苦、集、滅、道四谛法門。爲什麼不說大乘法呢?因他是小乘根性,爲對機說法,所以說的四谛法,他聽到了“應時即得阿羅漢道。”當下就得到了阿羅漢果。小乘果位: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這四果阿羅漢是小乘最高的果位,他當下就得到了。這個地方的經文,要注意了解:中品上生的人,他生到西方,蓮華尋開,和上品上生的人一樣,比那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的人,還來得快。上品中生要經過一夜才開,上品下生要一日一夜蓮華才開,這中品上生怎麼超過了上品呢?這就是持戒的功德,他持戒還持得清淨,他不造五逆大罪,又沒有犯戒破戒,一切過患都沒有,而是以持清淨戒的功德感得的,和那上品上生一樣,生到西方,蓮華就開。但是有個不一樣,他是小乘根性,蓮華開雖是很快,他聽的法音,是聽的小乘法,是四谛法,不是那最高的大乘法。他聞法就證果,應時即得阿羅漢果。證了果就得神通,“叁明六通,具八解脫。”叁明者,就是明了過去、現在、未來叁世間的事。第一、宿命明,能明白知道過去的事;第二、漏盡明,知道現在,現在的一切他都知道;第叁、天眼明,能知未來之事;這就叫做叁明。六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叁、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足通(又叫身如意通),六、漏盡通。須知道,叁明在六通中都有了,爲什麼要特別提出叁明來呢?就是證得六通不見得有叁明。例如宿命通知道過去,但是詳細因緣不知道,若是證得宿命明,那就詳細因緣通通知道得清清楚楚。漏盡通知道現在,但知道得不詳細,若是漏盡明,他就能夠知道得詳細。天眼通他可以觀未來,亦是觀得不詳細,若是天眼明,他就能觀得詳詳細細。明與通的分別,就是只知道大概,而不知道詳細因緣的,就叫做通,詳細因緣都知道的那就是明。具八解脫就是具足八種解脫,這是小乘聖人修的八種禅定。八禅定的最後一個定,叫做滅盡定,這是超出叁界,了脫生死的一個定。他在沒有得到滅盡定以前,要利用上二界的四禅八定,作一種前面的工夫,上二界就是色界、無色界。色界有四禅定,無色界有四空定。聲聞乘人的修行用功,亦是要先修初禅定,再修二禅定,但是他不利用叁禅定,證得叁禅定之後,就趕快升四禅,利用四禅。再上面的四個空定,他還是有用的。算起來,四禅八定,他有七個,證得第七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時他就入滅盡定。這就是他的八解脫。入了滅盡定,就證得阿羅漢果。這個地方,須知道,四禅八定,這八個定,小乘聖人爲什麼只利用七個呢?這是叁禅定,他不能利用。經過是要經過的,證了二禅,應升叁禅嘛!證到叁禅他就趕快加工升四禅。因爲他聽釋迦佛說過,叁界以內,叁禅天最樂,再沒有樂過叁禅天的。若是證得叁禅,一執著,就留著不能上進了。釋迦佛他經曆過,特地警告小乘人,這個地方要注意。所以要了生死的小乘人,他都知道這個道理,他證得叁禅,就趕快升四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