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和諧拯救危機(淨空法師訪談錄)▪P17

  ..續本文上一頁都有詳細的規矩。

  老法師:都有,還有一個根就是道的根,是《感應篇》。

  主持人:道家的。

  老法師:《太上感應篇》。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從讀書人一直到平民,通通是紮的這叁個根,所以這個國家長治久安,皇帝好做。

  主持人:能夠拯救人類21世紀的,就是大乘佛法,那麼有的人就會請教您這個問題,先不要說拯救人類,咱們看看這個佛法怎麼拯救中國人,身邊的人,您有什麼好方法嗎?

  老法師:那麼說要拯救人類,先要拯救國家,要拯救國家,先要拯救自己,如果自己都沒有拯救,對這個話,你怎麼會相信?所以中國古人教人的一個原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叁綱是講理論的。怎麼落實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落實,這是方法。按照方法,那麼頭一個你就要克製你自己的欲望,格物,“格”就是格鬥,“物”是什麼?欲望,物欲。對物質欲望,你要能夠把它打敗。

  主持人:這是源頭,後面有一串。

  老法師:你的物欲罩住你整個身心,你還有什麼希望?你肯定墮落了。所以第一個就是要戰勝物欲,跟佛家講的,你要想修行,首先要斷煩惱。格物就是斷煩惱。

  主持人: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物質的這些享受,這些是煩惱。

  老法師:煩惱,這個東西絕對沒有好處,說實話,物質上的享受不如精神。那精神上的享受,夫子講的,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那個喜悅是內心裏頭,像泉水一樣,從裏面發出來,常生歡喜心。至于物質生活,顔回,夫子說的幾句話我們就了解,“箪食瓢飲”。換句話說,他的物質生活是最困苦的,最艱難的。顔回一天到晚歡喜,笑咪咪的,從來沒有苦的表情,那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什麼?他心裏有喜悅。喜悅什麼呢?喜悅的是道德學問天天增長。這個多快樂!這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所以你要真幹。

  修行人他有他的樂趣,釋迦牟尼佛過的那個生活,比帝王快樂,比豪門貴族快樂,比擁有億萬財産的快樂。他要不快樂,他爲什麼幹這個事情?

  主持人: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老法師:天天教化。

  主持人:但是最快樂!

  老法師:沒有比這個快樂!所以聖人所講的,天下最快樂的事情有叁樁,其中之一“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所有的學生都是好人,壞人也都變成好人。這就是教育。壞人要是把他殺掉,開除掉,這是教育的失敗。怎麼樣把壞人教育變成好人,惡人變成善人,教育就成功了。

  主持人:那靠法律來統治國家,豈不也是教育的失敗嗎?

  老法師:那是教育的失敗。真正教育成功的時候,國家不要軍隊,不要警察,沒有人犯法,法院都沒有了,監獄都沒有了,沒有人犯罪啊。確確實實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了“格物”,該到“致知”了。

  老法師:“致知”就是求學問,你必須先把欲望降低,你的煩煩斷掉,然後你才能求智慧。如果你帶著煩惱習氣求智慧,智慧裏頭就夾雜著煩惱習氣。那個智慧不純,那個智慧往往會做壞事。爲什麼?它要滿足你的欲望。

  主持人:您說過不孝順父母的人,但是特別尊敬師長,是有問題的。

  老法師:那絕對有企圖!

  主持人:有企圖。

  老法師:所以老師很清楚,老師說這個人不孝順父母,老師對他也敬而遠之。

  主持人:不孝父母,對領導特別好,也不行。

  老法師:絕對有企圖,那是希望升官發財,官做得越大,人民受害越多,這是肯定的,這是中外曆史都可以做證的。

  佛家裏一定是先持戒,所以《弟子規》是戒律,屬于戒律。《十善業道》是戒律,《太上感應篇》是戒律,先從這裏做起。所以教學,孔子教學四門,第一個德行,這是屬于道德的教育,先教;然後才教言語,教你會說話了。這個口謂禍福之門,也是吉凶之門;然後才教政事,就是辦事的能力;最後才是文學,文學是精神生活,我們今天講精神文明。

  主持人:六藝。

  老法師:對,致知是覺悟,覺悟之後,你這個心才誠,才有真誠心。真誠心今天講就是爲人民服務,在佛法裏講,是爲衆生服務,那個範圍就大了,不但爲人,爲所有動物,爲所有的生物,植物礦物,你都會用愛心去愛它,都會照顧它,爲它服務。像這個小動物都有靈性,都可以溝通,我們現在學佛的同學,好多都有實證。

  主持人:學佛的人能做到這一步?

  老法師:能做到,很容易做到。上一次我住在安徽湯池,蚊子很多,牆壁,它是白色的牆壁,差不多有四五十只蚊子,那麼多,我在那兒做晚課,我說蚊子,我做晚課,你千萬不要幹擾我。我一個晚課,一個多鍾點,它們全部在那沒動。

  主持人:全在牆上?

  老法師:全在牆上沒動,它們也沒有飛過來擾亂我。第二天早上起來,牆壁上還有十幾只蚊子,其它的不見了。可以商量的。

  主持人:那您沒有挨咬?

  老法師:可以商量的。你不能去殺它,不能小看它,稱它蚊子菩薩,它也很高興,他稱我菩薩。小動物,你輕視它,瞧不起它,你瞧不起它,它也瞧不起你,你殺它,它要報仇,麻煩啊。

  主持人:就是人可以和一切和諧相處。

  老法師:可以,植物都是一樣的。我們在澳洲,我有一個很大的菜園,種植的東西很多。那些小鳥吃東西,我們單獨來喂它,水果樹指定一棵,兩棵,你就在這吃,其它的不要動。聽話。

  主持人:它們就吃這兩棵?

  老法師:對。

  主持人:別的不吃?

  老法師:別的不吃,真聽話。你能跟它合作。那我們的菜園裏面我們放佛號,放佛經,這個菜都是聽經,都是聽佛號,長得特別好,味道也特別美。

  主持人:不用化肥。

  老法師:絕對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而我們的份量可以供養300個人。這麼大的菜園。

  主持人:這是真正的和諧相處。

  老法師:真正和諧相處。像螞蟻,我們後面新蓋一棟房子,我搬進去住,有一天早晨起來的時候,洗手間裏很多螞蟻,腳都下不去,這可麻煩大了。新房子,螞蟻從哪裏來的?這個沒辦法,我就說螞蟻菩薩,你們從哪裏來,還從哪裏出去,這個地方我需要用。我出去轉了一下,半個小時回來,一個都沒有了,一個都找不到了。也不曉得它們從哪裏出去的。

  主持人:那您這樣商量管用,別人也管用嗎?

  老法師:管用,我教的人很多,都管用。家裏的老鼠蟑螂通通管用。

  主持人:就是不能殺它。

  老法師:不可以,絕對不能殺它。

  主持人:這是破壞和諧。

  老法師:一定要尊重它,我們對它非常恭敬,都是合掌,稱它作菩薩。

  主持人:這是佛教徒真正的日常生活?

  老法師:我也不曉得他們是不是,但是我是這樣做法的。你先有真誠,然後你的心就正了,這個正心就是佛家講的菩提心。就是大慈大悲,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這個就是心正。然後你的身,修身,那就是戒律。從哪裏起?從《弟子規》起。

  主持人:這才到《弟子規》,前面有這麼多。

  老法師:前面有這麼多。所以我們做給小朋友看,我們自己全部做出來,前面雖然事相上沒有,但精神,意念精神,小孩能感受到。你那種真誠,那種愛心,那種離開物欲,那個學問道德,他能感受到。不但小孩能感受到,就是動植物都能感受到。

  一個仁慈的人,遇上鳥獸的時候,它不怕你,爲什麼?它知道你不會害它。所以人常講,害人的人有殺氣,那個鳥獸看到殺氣就跑掉了。外國人講磁場,你的磁場是柔和的,是非常溫柔的。那你這個磁場很凶暴,很凶惡,它一接觸,它就跑掉。有感應,不是沒有感應。這是從小的地方看。

  所以身一定要遵照古聖先賢的教誨,古聖先賢的教誨決定不是他自己創造,不是他自己製定的,它是完全由大自然的運作裏面記錄下來的,所以這個是屬于道德,我們能夠奉行就是“德”了,就是德行。

  身修了,你的家怎麼會不整齊?你會帶動你一家,影響你一家嘛。你家上上下下都向你效仿,你就是用身教,意念,身心都在你的教化當中,一家好了,你的鄰裏鄉黨都向你學習。這個就是家齊後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平是公平,天下人都得到公平。

  主持人:平是公平。

  老法師:平是公平。公平就是你影響到其它的國家。決定産生影響。平天下不是征服天下的,平是影響天下。

  主持人:這樣說起來,大乘佛法和孔孟之道在做起來是一啊。

  老法師:是一樣的。

  主持人:而且這個裏面沒什麼神秘。

  老法師:完全沒有。

  主持人:那有人向您提問題,說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淨空老法師也在磕頭,也在燒香,也有這些儀軌,我們就是看不懂,爲什麼要對著佛像磕頭呢?很神秘。

  老法師:不,沒有神秘,這是尊師重道。我們春秋祭祀,對祖宗禮拜磕頭,念念不忘記祖先,我們對祖先都磕頭了,對父母不磕頭嗎?哪有這個道理!父母是最近的。我們對佛菩薩磕頭,對我們眼前的老師會不恭敬嗎?這是尊師重道,這是紀念父母。

  主持人:那麼您的意思是說,對著釋迦牟尼佛佛像頂禮禮拜,是在禮拜老師?

  老法師:對,是拜老師。老師對我的恩惠,我接受這個教育,能夠讓我過得這麼幸福,過得這麼美滿,是他教的。如果我沒有接觸到的話,我大概現在也是什麼壞事都幹盡了,這是非常可能的嘛!

  主持人:所以感恩。

  老法師:在世間哪有不同流合汙的道理?所以能夠走向這條路是對老師感恩,對佛祖感恩,對直接教導我的叁個老師,哪有不感恩的道理?

  主持人:那麼每天來行禮就是每天提醒自己。

  老法師:對,天天,至誠恭敬,不能夠一時一刻斷掉。這個叫德,怎麼可以斷掉呢?

  主持人:每磕一次頭就是對自己的一次教育。

  老法師:是啊,一面是教育自己,一面是…

《和諧拯救危機(淨空法師訪談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