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一定要認真努力傳播神聖的教誨,並建立共識化解世間的劫難。21-90-87
問:世間有許多富有之人,非常吝啬。以佛法的因果道理來看,今世的財富是過去世有修布施。既然過去世有這樣習慣性布施,請問何以過去世的習性不能帶來今生?
答:過去的習氣肯定能帶到今生。但是今生吝啬不肯布施,並非他過去種布施的習氣沒有帶來,而是受這一生當中環境的影響,這是後天的,不是先天的。古人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生當中,生活環境對他肯定有影響。他的環境、周邊的人如果都是自私自利,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如果他不受影響,他是菩薩,不是凡夫;如果他是凡人,就肯定受影響。
《叁字經》雲:「茍不教,性乃遷。」假使你沒有教他,他的性情就變壞,爲什麼?受社會惡的氣氛影響。今天世風日下,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在沒有教育,所以現在人很可憐,沒有家庭教育,學校也不講倫理道德,所教的都是自私自利,由此形成了競爭。競爭誘導你的思想方向是損人利己,考慮怎樣對自己有利,對別人的傷害與自己不相幹,現前教育教的是這個觀念。競爭發展下去就是鬥爭,鬥爭發展下去就是戰爭,戰爭發展下去就是世界末日。所以,教育非常重要!21-90-89
問:釋迦牟尼佛和憍陳如尊者的前世,是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關系,歌利王當時是一名暴君,用刀割忍辱仙人之肉,根據因果,他應該得惡報。請問爲什麼還成爲被佛度化的第一個人,這是否違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論?
答:因果論的道理很深,希望你用心去學習。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他是有罪的,他的過失是害聖賢人,但是他也有功。我們在許多大乘經論裏面讀到,害聖賢人是五逆罪,但是還要看你害的是什麼人,如果害的是真正的佛菩薩,雖然你墮地獄,說老實話,這也劃得來,因爲地獄罪業受滿之後,善報會現前。因此,對忍辱仙人來講,他成就了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羅蜜圓滿。等于說忍辱仙人接受這次考試,如果能忍受而若無其事,忍辱波羅蜜畢業了。所以,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他恐怕還要修很久,經過這一次就幫助他成就了,這就是惡心惡行做了一件好事,道理在此地。但是如果害一個忍辱功夫不到家的人,你殺害他,被害的人對你起怨恨心、報複心,你的罪過就重了。所以,這要看對象。
《了凡四訓》也講到這個道理,有善心做了壞事,有惡心做了好事,歌利王割截身體是惡心做了好事。所以,忍辱仙人感謝他:「我將來成佛之後,第一個度你。」修行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修行人心裏沒有仇敵,侮辱我的、毀謗我的、陷害我的,都是我的善知識,結果都是把修行人的境界往上提升了。21-90-89
問:請問何謂「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答:這是講人一定要明了因果,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了凡四訓》裏,孔先生替袁了凡先生算命,那就是宿命,就是因果。「信命不修心」是不知道修行,所以二十多年來他的命運一點都不差。他是個讀書人,在哪一年考第幾名,果然都被算定。之後,遇到雲谷禅師告訴他:「命是有,而修心能改變命運。」命是自己造的,不是閻王定的,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修改。如何修改?斷惡修善。所以,他懂得了,拼命做好事、做善事,果然他的命運就不一樣了。原來命裏只有秀才的命,但後來他考中舉人、進士。命裏注定五十叁歲命亡,他活到七十四歲,命運改變了。這是講修心,若還能聽命,懂得因果報應,認真努力修行,這是最好的。
超越命運,這是最高的境界。如何超越命運?「有我」就有命運;「無我」命運就超越了。無我,起心動念只有一切衆生,我這個身體是工具,爲虛空法界一切衆生服務,不是我,這樣就超越命運,超越生死了。《金剛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就超越了,這時就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這是我們這一生可以證得的。反之,若執著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就無法證得,甚至無法超越六道輪回。你做再多的好事,可以做人王、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還是出不了六道輪回。
「無我」,才能見到真我,宗門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真我,那是自性。找回自性,回歸自性,這是功德圓滿成就。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國土衆生,是自己真心所現、識心所變,然後才曉得虛空法界一切衆生跟自己的關系是一不是二,你愛衆生跟愛自己一樣。衆生歡喜,我們就歡喜;衆生苦惱,我們就苦惱。這個「自己」沒有了,超越了,命運就沒有了。21-90-90
生活篇
問:請法師開示農曆七月份的意義?
答:這是民間的風俗習慣。在佛法裏,農曆七月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就是每年的七月是結夏安居。世尊在世時,弘法利生活動的區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會下雨,僧團托缽相當不方便。所以,在這叁個月中,出家人不出去托缽,可以接受居士們的供養。除這叁個月之外,弟子們平常都在各地講經說法,教化衆生。在每年夏安居的時候回來,親近世尊,接受再教育,進行集訓。像美國許多公司的職員,從經理到員工,每年一定有兩次至叁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學技術。如果他不接受再教育,就會被淘汰。因此,佛法夏安居的這叁個月是屬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學召集回來,使他們每年都有機會親近老師,提升境界。21-90-01
問:世間法是過眼雲煙,只求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沒有更高的要求,請問這種作法對嗎?
答:非常正確。真正覺悟的人,知道人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衣食足就夠了,何必做得那麼辛苦?我們在南洋看到馬來族的人,做一天工休息兩天,做一天夠叁天吃,他就不再去做了,很會享福。再看看一些人拼命積蓄、賺錢,賺到死,錢是賺了不少,但沒有享一天福,你說冤不冤枉?那些錢不知道以後給誰用,遠遠不如馬來族人聰明。所以,我過去也曾建議同修,好好認真努力工作一年,可以休息兩年,這兩年好好學佛。這個方法好,真正聰明人肯幹,把什麼都放下,認真努力修個兩年,決定有成就。21-90-07
問:自從閱讀《往生論》後,不再想與外人接觸及閑話家常,只願在家中淨修念佛,請問這樣是否太執著?如何能恒順大衆?
答:初學人執著有好處,因爲自己的功夫還不得力,要著重修持。儒家也講「擇善固執」,所以初學應該要執著。何時才恒順衆生?到自己有定功,不會受外緣影響、誘惑時,就可以恒順衆生。若是見到五欲六塵的誘惑,還會起心動念,你隨順就會造業。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我當年學教,李老師就限製我們,未到四十歲決定不可到外面講經。四十歲之前講經,也只能在臺中蓮社、臺中慈光圖書館練習,就是怕我們受不了外面的誘惑而墮落。這是老師對于學生的愛護,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能不能禁得起考驗?禁不起,就保守、固執一點好。21-90-10
問:弟子對于基督徒的家人不禮佛等諸多意見,請問是否應以默然回應?
答:可以。你有能力,就要跟他講解清楚;沒有能力,就默然待之,不要與他起爭論,因爲他不了解事實真相。在新加坡,有許多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都在讀佛經,都想了解佛法,這是好事。21-90-10
問:平時我不喜歡與人接觸,有人打擾我做功課,我便生煩惱,請問該怎麼辦?
答:他打擾你做功課,你要慈悲一點,因爲他不懂,你要原諒他,不必生煩惱。我們用方便法來回避就好,盡可能不影響自己的修行功夫。21-90-10
問:有些學者講儒家是樂感文化,佛家是苦感文化,請問這之間內在的因緣?
答:沒有因緣。說這種話的人,對儒家沒搞清楚,對佛家也沒搞清楚。佛教人離苦得樂,怎麼會是苦感文化?他對佛教不懂,不要去理會他所說的。21-90-13
問:我現在念佛,不愛講話,許多客氣隨緣的話都不會說,也不想多說,但這與許多衆生的緣分結得很少,請問這是不是不慈悲?還是少智慧?
答:這個問題在個人發心。如果覺得自己現在業障重,智慧少,專心念佛,求定求慧,這是好事情。暫時不與衆生結緣,但是把所修行的功德念念都回向衆生,就與衆生都結緣了,不一定要與衆生講…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