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left"> 過去中國廬山遠公大師有個好朋友謝靈運居士,這是一位大文學家。他想參加「東林念佛堂」,但是因爲他的習氣太重,無法遵守念佛堂的清規,所以遠公大師拒絕他。大師還有一位好朋友陶淵明,他很守規矩,遠公大師歡迎他到念佛堂,但是他不肯來。由此可知,能夠遵守大衆共修的規矩,一律歡迎,不論他是否有神通,是否爲外道。外道,我們也要接引他,幫助他接觸正信的佛法,這才是慈悲心。21-90-26
問:在寺廟裏聞到鍾聲,因病或疲勞,請問可以不起身嗎?
答:如果是早晨,鍾聲是叫你起來做早課,一定要起來。如果你有病或者疲勞,可以預先請假。總而言之,在常住共住,遵守常住公約,就是莫大的功德,這是諸佛贊歎,龍天擁護。你不遵守常住公約,不遵守常住的規矩,就是破和合僧。你一個人可以這樣做,別人也可以這樣做,僧團規矩就破壞了,這個罪過是墮阿鼻地獄。
我們天天在常住,確實有意無意的做破和合僧的事情,自己並不曉得。所以,不多聽經、不多讀經怎麼行?現在你有再大的過失,別人看到了不會說,說了得罪你。能夠說過失的人,這是大恩大德。但是說了能改,人家才會說;說了不能改,連父母都不會說。一個人能夠從善如流,過而能改,這個人是聖賢人,在這一生決定有大成就。21-90-28
問:阿彌陀佛身金色,請問何以「淨宗學會」供養的阿彌陀佛是白瓷色的?
答:「淨宗學會」成立時,有一位老居士供養一尊白瓷的佛像,這是一尊古董佛像,大概有兩、叁百年,所以我們將佛像供在大殿,做爲我們的主佛像。因爲許多人看到很歡喜,我就想到用照相印出來,每位同修就可以請到家裏供養。這一尊白瓷佛像就是這樣的因緣。我們不必在色相上去分別,只要心裏有佛就好。21-90-52
問:依靠鬼神、作夢、算卦、抽簽、護法神等管理道場,而不是依靠人,請問規章製度這樣做如法嗎?
答:這樣做不如法。佛教導我們,對鬼神要敬重,但是決定不跟他學習。我們是佛弟子皈依叁寶,我們向佛法僧學習,絕不依鬼神。鬼神縱然發心護持佛法,我們尊敬他爲護法神,但是決不能跟他學習。
佛陀在世依佛,佛不在世依法,「法」是經典。依照經典的理論教訓去做,有的經典太深,初學的人看不懂,可以看注疏。看古人的注解比較可靠,看今人的注解,除非是不得已,爲什麼?古人的注解流傳幾百年了,如果見解有錯誤,這本書決定會被淘汰,而它能傳下來,時間愈久愈可以相信。今人的注解沒有經過曆史考驗,所以我們看注解還是以古人爲主;若古注實在看不懂,才看現代人講法,作爲輔助。
我們親近善知識,要先打聽善知識的師承,他是跟誰學的,因爲無師自通不可靠,一定要有老師傳承。善知識的老師,若社會大衆或是佛門在家、出家的大德對他都景仰、尊敬、贊歎,這樣才是可以相信;若師承有問題,他的可信度就有問題。我們親近善知識,至少要了解善知識叁代以上的承傳,從這裏建立信心。
佛製定戒律,僧團製定規約,教導我們依照章程製度。中國佛教的特色是叢林,「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清規是戒律的現代化,是戒律的本土化。在中國地區,一定要適合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但戒律的精神不變,只是條文有所修改。因此,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規章製度,甚至于功課儀規也不同,各有各的家風,都有成就,都有師承。爲什麼不同?爲接引不同根機衆生,因此所用的方法、手段就不同,但決定能令大衆得利益。所以,不可依靠鬼神。21-90-56
問:中國東北黑龍江有一念佛堂,董居士帶領五十多位同修念佛,並聽老法師講經音帶。因部分同修同時修練「中華養生益智功」,創始人張洪寶主張「叁教合一」練氣功。董居士多次勸導他們要一心念佛,但是作用不大,請法師開示救救這些善良的人,因爲您講的話有說服力。
答:我說的話未必有說服力,不過我可以勸導大家,現在世間災難很多,要認真的發心求生淨土,我們這個身體不重要,不必爲這個身體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每天練身體,真能得長壽嗎?若練身體就能得長壽,不練就會減壽,則命運與因果輪回就可推翻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句話也就是虛妄,不是真實的。我們知道業因果報的理論與事實是正確的,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花費那麼多精神保養肉體。我們看到世間富貴人天天講求保養,身體也不見得健康,壽命也不見得長,還是逃不出因果定律。因此,講求保養身體,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它誤導了我們。
佛法裏面沒有練功養生,但有鍛煉身體。佛法不是用練功、打拳或體操的方法,而是用經行、拜佛來煉身。拜佛和經行是運動,念佛堂念佛主要的方式是繞佛,而止靜坐下來念佛是繞累了不得已坐下來休息,休息好了再起來繞佛。所以,佛法是用經行和禮拜來做運動。
這兩種運動方式很好,心清淨,身運動,非常符合養生的原理│心要靜,身要動。所以,佛法不是沒有運動,念佛堂念佛的運動足夠了,何必還要練功?我們查遍《大藏經》,佛沒有教導人練功。董居士勸導他們的話都是正確的,希望大家多讀佛經,一切依照佛陀教誨來做。
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心清淨,心清淨自然身清淨。身要在飲食起居注意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身心健康,我們外面環境就健康,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過分重視這些世俗的觀念,就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佛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凡事順乎自然就健康,違背自然才會産生疾病,我們爲何不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隨順自然?
佛教導我們「隨緣度日,而不攀緣」,這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佛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真能體會得,我相信你會勇猛精進。爲什麼?你知道這個機會太難得,一定要抓緊寶貴的時間,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對事實真相和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認識透徹的人,才會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死心塌地的一心稱念佛名。21-90-56
問:道場的同修之間確實有不如理、不如法,而且會使大多數人産生煩惱心。請問是否可以單獨找他規過勸善?
答:單獨的規過勸善,這是很好、很如法的作法。21-90-59
問:有人說老法師和李木源居士的關系不好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現在我也聽到有些謠傳,說是淨空法師跟李木源居士關系處得不好,正在鬧別扭。這個謠言傳得很多,這不是事實,因爲我們密切合作,我們都沒有私心,都沒有自己。怎樣才會處不好?有私心就處不好。有私心是什麼?每個人有得失,每個人有利害,得失利害不同才産生矛盾。我沒有名利心,也沒有得失心,李木源居士也沒有名利心,也沒有得失心,所以我們兩個是很好的搭檔。
謠言的生起,也許是因爲最近我在澳洲跟古晉建立兩個道場。去年我在美國有一批圖書,從那邊運到新加坡來,而新加坡一直沒有地方放,放在倉庫裏面,我看到非常難過。這些書都是我多年辛辛苦苦所搜集的,有一千多箱,可以做一個圖書館。我唯恐這些書籍遺失,最初我是很想把這些書籍捐送給新加坡的大學圖書館。正在此時,澳洲的因緣成熟,臺灣的楊老師來幫我整理,他看到這些書籍非常喜歡,他說這些書籍我們都能用得上,叫我不要捐。我說:「好!此地沒有地方放,就放在澳洲。」
我在澳洲買了一個教堂,主要的目的就是放書籍。把這個教堂改成圖書館,希望這些典籍不至于毀壞,並且住在那邊的同學開班學習,也都能使用。
這些書籍運過去了,也許有人看到這兩個貨櫃運走,好象是我要搬家,但不是如此。我是把這些東西安頓好,我就沒有憂慮牽挂了,到什麼地方都自在。
古晉建一個道場,是幫助在家同修。我過去在臺灣叁十年,受當地信徒們的照顧,我要有回饋、有報答。所以,我在那邊建一個念佛堂,並建五十間宿舍,跟旅館的建築一樣,一個房間住兩個人,可以招待一百人。因爲在家信徒不是長住,他有時間、有假期才到那邊念佛,那邊可以招待他,如此我的心才安定。我們受別人的恩,一定要念念圖報。「知恩報恩」這四個字,在《般若經》裏是二地菩薩修學的科目。21-90-61
問:請問同修之間是否各自念佛、聽經、讀經,無需共同研討勉勵?
答:這要看修學環境,有這個環境,應當共同在一起研討,互相勉勵,這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大家在一起決定沒有雜心閑…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