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33

  ..續本文上一頁佛學篇

  

問:請問思考屬不屬于起心動念?

  

答:思考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念頭有淨、有染,有善、有不善,其中差別很多。與性德相應的善念是健康的,與性德相違背的念頭是不健康的。學佛的人要常想佛的教誨,將佛的教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個很重要。做到之後會有悟處,對佛的教誨就有更深更透徹的理解,這是智慧現前。解能幫助行,行又能幫助解,解行相應,解與行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如是。21-90-14

  

問:請問人是怎樣來的?世界是怎樣來的?

  

答:這個問題很廣,不是兩個小時能講得完的。你想知道,可以去看《楞嚴經》,裏面講得很詳細。如果你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實在是不太容易。我勸你把這個問題放下,不要去理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去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給你講得很詳細。21-90-19

  

問:請問人有靈魂嗎?靈魂在人體的哪一部分?

  

答: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晚上睡覺會不會作夢?你那個夢是在哪個部位?是在頭上、眼睛上,還是在手上、腳上?從作夢就能肯定靈魂存在。靈魂離開身體,就像這個人作夢去了,不會再醒來,就這麼回事情,它到另外一個空間去生活了。你懂得這個道理,人有沒有死?沒有死,死是你的靈魂離開這個身體到另外一個境界,去找另外一個身體。

  

  此地又必須跟諸位解釋,魂不靈。如果魂是靈的話,你來投胎一定會投胎到帝王將相之家、富貴之家,一出生就享福,那多自在!你爲什麼投在一個平常人家?爲什麼到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由此可知,它不靈。它究竟是什麼樣子?魂是迷惑顛倒。你要不相信,你細細去思惟,晚上作夢,在夢中的頭腦,決定沒有清醒時這麼清楚。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夢境裏迷,醒過來頭腦清醒。

  

  人神識離開身體就跟作夢一樣,所以是迷魂,不是靈魂。孔老夫子講了實在話,他在《易經‧系辭》裏說:「遊魂爲變,精氣爲物。」魂是什麼?速度很大,到處飄蕩,不穩定,說遊魂與佛法講的神識的狀況非常接近。21-90-21

  

問:人之初,還沒有到人間來,請問到人間的意義是什麼?

  

答:經上有解釋,「人生酬業」,過去造的業,現在要受果報,所以來六道受生。我們講投胎、來受這個身,有兩個原因:一是來受果報的;另外就是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示現度化衆生的。21-90-21

  

問: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有感性,不只人類有靈性。請問靈性是從哪裏來的?

  

答: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靈性是本具的,不是從哪裏來的。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是本具的,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你講的「靈性」。

  

  你說一切生物都有感性,這個「感性」,以佛家而言,在動物(有情衆生)稱爲「佛性」,在植物、礦物(無情衆生)稱爲「法性」。佛性跟法性都是本具的,沒有來去。

  

  確實每個人的靈性有高低不同,最高的是佛菩薩的靈性,我們跟他相比就差遠了。這個原因何在?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衆生的靈性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差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靈性沒有了,變得很弱,就是因爲有妄想、分別、執著摻雜在靈性裏面,把靈性搞得不靈了,就這麼回事情。佛苦口婆心教化衆生,教的就是這個。只要我們哪一天覺悟,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圓滿的靈性就恢複了,這個恢複就稱作「成佛」。21-90-28

  

問:請問何以佛經中重複的字句很多?

  

答:佛法的教學不怕重複,不斷的重複,多次的重複,不厭其煩的重複,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沒有開悟。「重複」是中國人所謂「苦口叮咛」,這是慈悲到了極處!我們明白之後,才真正知道要感恩。如果不是一再的重複,我們非常健忘,一轉眼就忘記了。千叮咛,萬囑咐,我們都回不了頭,這才曉得自己業障多麼重。

  

  「業障深重」,這句話我們聽了很多,但是並不理解。若真正能體會到一些,感恩的心就生起來了,回頭的念頭也會生起,真正想去依教奉行。

  

  中國古人不喜歡繁複,這跟印度人不一樣,印度人是不斷在重複。中國的言語文字講求簡要詳明,正因爲如此,中國開悟的人數比不上印度。上根利智用點到爲止這個方法行,但是對于中、下根性則不得力。我們這才真正體會到佛在印度講經用這套方法,真的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21-90-32

  

問:有些同修經常請其他法師來講開示,我不願意去聽,也勸人不要去聽,請問這個作法對嗎?恒順衆生如何講法?

  

答:如果我們修學確實開悟了,所有衆生講經說法,只要他講的是正法,不是邪法,都可以去聽,邪正一定要辨別清楚。雖然他講的與我們修學的法門不同,我們也應當去,這是莊嚴道場。讓初學的人看到道場聽衆很多,增長信心。甚至于初學講經的人說的是正法,我們也應當要莊嚴道場,這是正確的。如果自己功力不夠,聽別人講其他法門,自己心裏做不了主,就不可以去聽。你沒有定力,修學沒有基礎,這種狀況你不去是正確的。

  

  「恒順衆生」是普賢十願之一,這是對法身大士說的,我們也應當要學習。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都隨順別人。在隨順的時候,一定要觀察清楚,若是善法我們就隨順,若是惡法就不能隨順。隨順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21-90-33

  

問: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請問是否有個定數?若有,是誰確定這些定數?

  

答:生命確實是永恒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既然不增不減,哪來的定數?你要是以爲有個定數,就又打妄想了。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真相大白,你才完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心裏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障礙,障礙我們見道。何謂見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何謂定數、不定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所有現象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化的,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念頭就沒有了。

  

  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滅,佛家不稱「生命」,稱「神識」,中國人講「靈魂」。六道衆生隨著業力去投胎,舍身受生。佛家講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也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但是這個虛妄,你必須轉八識成大圓鏡智才能真正了解;沒有轉八識成四智,你還是免不了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只是程度上的淺深差別。由此可知,修行證果確實不容易。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才能超越六道;沒有分別,就超越十法界;到最後沒有妄想,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

  

  佛教我們破妄想、分別、執著,法相宗講理講事非常微細,這是教化衆生的一種手段。你喜歡想,就出很多題目讓你想,想到最後你不想想就放下了,這用的是「思盡還原」。習慣用頭腦、用思惟的人,相宗教你拼命去想;不喜歡用腦筋的人,不喜歡想的人,淨土宗教你不要想。由此可知,佛對于一切衆生的根性,教學的方法都不相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一切放下」,這才能見到事實真相。21-90-33

  

問:我在學校教「聲學」時,常舉經典中佛說「聞性」的實相,與物理學中的「聲學」不一樣。請問這樣算不算誤導衆生?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深。佛家講的聞性,是《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菩薩從凡夫修行成佛,就是用聞性的功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如果你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一定要讀《楞嚴經》,要在這部經典上下功夫。跟聲學有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都必須辨別清楚。

  

  「反聞聞自性」是一種很高的修行方法,一般人決定做不到。實在說,這是禅宗高級的修行法,不是普通的修行法。你能夠了解更好,不了解就勸人老實念佛。用音聲也很好,古德常言:「佛號從心裏生起來,口裏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個方法很能攝心,與聲學也有一些關聯。21-90-34

  

問:從畫像上看,佛菩薩的身體也像有血有肉的凡人身體,請問何以會不生不滅?

  

答:你看的畫像、塑像是有生有滅,佛菩薩的應化身也是有生有滅。阿彌陀佛雖然壽命很長,將來還有入滅的一天。阿彌陀佛入般涅槃時,上午入般涅槃,下午觀世音菩薩就補佛位,示現成佛…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