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誰說沒有生滅?
不生不滅是講法身,「法身」沒有生滅,「報身」有生不滅,「應化身」有生有滅。西方世界講佛有四土,阿彌陀佛的應化身還是有生有滅。我們現在這個身也有叁身,我們的肉身是應身,有生有滅;我們的報身有,但是沒有證得;我們的法身也有,也沒有證得。法身是我們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不生不滅,在眼稱爲「見性」,在耳稱爲「聞性」,見聞覺知,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是不生不滅。
世間人也說「精神不滅」,精神與肉體合一。但是肉體有生滅,精神不滅。我們看外國討論輪回的書,他們說「靈魂」,靈魂是不生不滅的。「靈魂」就像駕車的人,「肉體」就像車,你千萬不能把車當作自己,否則就錯了。車走了幾十萬裏,不能再走了,丟掉再換一部車,就是「投胎轉世」。這個身不要了,再換一個身。身有生滅,靈魂沒有生滅,這種認知比一般凡夫高得多。可是佛法告訴我們,靈魂還是有生滅的,真正沒有生滅的是靈魂的性,在佛法稱作「心性」,這是不生不滅。21-90-48
問:請問「知見立知」與「作觀」有何差異?如何區分?
答:這樁事情,佛在《楞嚴經》講得非常清楚,這是一個大問題。「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我們初學的人對于這一句的意義很不容易理解。如果要講這四個字,兩個小時都講不清楚,你最好先讀《楞嚴經》,有了基礎之後再來問。21-90-48
問:法師說:「隨緣是指隨順佛法的道理,而非隨順人情。」這是一個充滿人情的社會,如果隨順佛法而不隨順人情,往往不盡人情,使周圍的人離你而去。佛法不離世法,佛法不壞世法。佛法求明心見性,世法追求五欲六塵,請問這當中是否互相矛盾?
答:佛法不壞世間法,「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怎麼會不順人情?不順人情不是佛法,佛法是順人情。以智慧順人情,他不迷,那是佛法;以迷情順人情,那是世法。世間人不能通情達理,迷惑在裏面,跟佛菩薩不能相比,所以世人必須要學佛。佛法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佛法應用在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滿。若學佛是不近人情,把人都得罪了,讓人遠你而去,這是不通佛法。
惠能大師講:「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你懂得世法與佛法是一不是二,才真正了解佛法。既然是一,爲何又分世法、佛法?就是覺、迷而已。覺,世法就是佛法;迷,佛法就是世法。佛說:「迷悟不二。」爲何說迷悟是一不是二?事是一樁事情,迷是它,悟也是它,所以迷悟不二。法有沒有改變?沒有。迷,法也不會變成迷;悟,法也不會變成悟。諸位細細參這個道理,離心意識參,才能將這個道理搞得透徹明白。
世間人追求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是不是佛法?覺了就是佛法。每天誦經、念佛、拜忏是不是佛法?迷了就不是佛法。世法、佛法在迷悟,不在事相。事相當中沒有迷悟,迷悟在人心。《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中,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追求的是五欲六塵,就是貪瞋癡,那是佛法,因爲他不迷,他覺。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有作天王、人王,有經商、做工,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全是佛法。
譬如,永明延壽禅師未出家前是一位小公務員,每天偷盜公款去放生,它是佛法還是世法?是佛法,因爲他不迷。世法、佛法不在事相,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爲利益一切衆生,這是佛法;一念迷,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是世法。所以,世法與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21-90-48
問:弟子曾聽一位法師在錄音帶中說,《大乘起信論》的要害是「真妄和合」。《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所造,一直爲全世界曆代祖師、大乘行者視爲寶典。請問他的批評是否不當?另外,這位法師在說禅的錄音帶中,忽然機鋒一轉,說:「到底是哪一位祖師說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他說:「不變怎麼能隨緣?祖師怎麼會說這麼沒有開悟的話,以致後人都照樣學著說了。」弟子在學《彌陀經疏鈔演義》時,見蓮池大師及一些大德也常說這句話,請問到底是祖師不開悟,還是法師貢高我慢?
答:我們對這些人的批評,最好不要放在心上。他批評得恰當不恰當,與我們修學都沒有關系,關鍵在我們自己對于大乘經論有沒有信心。你的話說得很好,曆代祖師大德都非常重視《大乘起信論》,我們看許多祖師大德的著作,有很多引用這部論典的文字;由此可知,它得到曆代祖師大德們的認同,這是決定沒有錯誤的,我們應當要信受奉行。
這句話不但是祖師說,佛菩薩也常說。我過去講經把這兩句話又加了兩句,我說了四句。古人只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又加「隨緣隨著變,不變不隨緣」。這四句是四個不同的境界,「不變隨緣」是佛境界,佛教化一切衆生,在十法界裏面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他能應機說法,隨類現身,但是他不變,這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是菩薩,菩薩在隨緣當中學不變。「不變不隨緣」是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是不變不隨緣,他們不度衆生。凡夫是「隨緣隨著變」。你們想想,我有沒有說錯?
我也沒有開悟,所以說這個話與開悟與否沒有關系,不要去執著這些,知道這是四個不同的境界就好了。我們今天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要隨緣,隨緣裏面學不變。學什麼不變?真誠心不變,清淨心不變,平等心不變,覺悟心不變,慈悲心不變。順境裏不變,逆境裏還是不變,這是真正會用功。21-90-53
問:從漸進法門改爲圓頓法門,說圓頓法門高,成就快。請問對嗎?
答:這個說法沒錯,問題是你能不能頓得了?初學佛時,我的老師也告訴我這件事情:「圓頓是快、是好,一步登天,但你一步要能上得去,若上不去掉下來,粉身碎骨就摔死了。」所以,學佛是兩條路,一個是漸門,就好象走路一樣,慢慢走。好比上五樓,你爬樓梯一階一階往上升,這很慢、很累。你要是有武功,從樓下一跳就上來了,行!問題是你有沒有圓頓的功夫?如果真有這個本事,成就很快。沒有這個本事,老老實實爬樓梯,登上一級就有一級的成就,這是老實修。21-90-54
問:教下不能談般若,一談般若必墮地獄,請問爲什麼宗門可以談般若?般若本不可思議,佛說般若二十二年,一直是隨心應量的方便說,佛也是無說的。所以,教下不談般若也是方便說,非真般若,若說是在說真般若就是謗法,當然要墮地獄,請問對嗎?
答:自古至今,教下的法師講《金剛經》、《心經》、《般若經》的人很多,這是事實。但何以古大德有這些說法?諸位看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就明白了,裏面有詳細的解答。
江居士一生研究般若,他是屬于教下,不屬于宗門,他是念佛往生淨土。他在《講義》裏說得好,般若不是不能講,如果不能講,釋迦牟尼佛講二十二年般若,這二十二年不是害死衆生,都讓衆生墮地獄嗎?那佛就有罪了,哪有這個道理!所以,江居士講,般若要講就要講得詳細,不要讓人聽了誤會,道理在此。如果講得不透徹,讓人産生誤會,這是有過失,這才墮地獄。
民國以來有兩位大居士,專門在般若方面下功夫,一位是江味農居士,他在《金剛經》上一門深入,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另一位是周止庵居士,他也是一生專攻《般若心經》,也用了四十年的時間。他們是我們最好的模範。江味農居士有《金剛經講義》,周止庵居士有《心經诠注》,都是般若權威的注解。21-90-66
問:當年魔王波旬對釋迦牟尼佛說:「末法時期要將魔子魔孫放入佛門來破壞佛法。」請問波旬爲何會墮落成魔王,有什麼好的方法使魔王早日改邪歸正?
答:方法不是沒有,完全在自己的修行。一念正,妖魔鬼怪都成佛;一念邪,諸佛菩薩都變成妖魔鬼怪。實際上,外面境界是無佛亦無魔,這是向上一著給你講真話。佛跟魔從何處現的?從自己心裏現的。魔王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我們自己能改邪歸正,魔也來護法,就像魔王波旬當年也是世尊的弟子,也護持佛法。這裏面的業緣非常複雜,要想了解詳細的狀況,可以去讀《楞嚴經》,裏面講得很詳細,很值得我們做參考。
今天這個世界法弱魔強,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也就是佛法逐漸衰微了,講經說法的人少了。在往年,學佛出家真正是修苦行,生活過得比一般人苦。如果保持這樣的生活方式,現在沒有人願意出家,還願意出家的是真有道心。現在寺院的生活太富裕,錢太多了,妖魔鬼怪一看有利可圖,也都來出家。他出家不是來修道,而是來享福,他覺得寺廟賺錢容易,做這個行業,頭可以仰得高高的,別人跪著把錢送來,真的比做任何行業都好,所以這些妖魔鬼怪就來了,這些都是沒有道心的。魔如何能破壞佛法?佛門裏不能堅持祖師大德的…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