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傳統教誨,所以招惹這麼多妖魔鬼怪進來。真正修苦行的人,誰願意到我們這裏來,請他在我們這裏吃一餐飯,他都覺得難受,他會來嗎?一定要懂得此理。
新加坡前任總統曾經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淨宗學會」來參觀,中午與我們一起吃飯。他說:「你們十幾、二十道菜,我每一餐才五道菜。」現在我們是多大的福報,超過釋迦牟尼佛太多太多了。釋迦牟尼佛當年托缽,只可以托七家,七家托不到要回去忏悔:「今天爲什麼沒有人供養?是自己修得不好。」從前出家人過的是什麼生活,想想今天出家人過的是什麼生活。從前出家人發的是什麼心,現在出家人又是發的什麼心。我們從此地仔細觀察,魔來擾亂的原因就不難明了。21-90-66
問:有人說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認爲看破比放下容易,請開示。
答:「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還是沒看破。如果真看破,沒有放不下的。凡是沒有放下,決定是沒有看破。說老實話,放下容易,看破難,豈有看破不能放下之理!
佛法,就如同孫中山先生講的「知難行易」。我初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討論過這個問題,到底是知難還是行難?是知難行易。如果你能透徹了解,凡夫成佛就在一念之間,你就曉得多麼容易!可是你要是看不破,那就太難太難了。21-90-68
問:佛是常住于寂滅法忍的境界之中,當衆生有感時,佛就有應,這是自性起用。請問當衆生無感之時,佛所住的寂滅境界和阿羅漢的寂靜涅槃有何不同?
答:這當然不同!衆生的感應,不是我們想象「人家有感,我們就有應」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佛的應連痕迹都找不到,所以說不可思議。如果有一點點痕迹存在,那是凡夫,不是聖人。不但是佛對一切衆生的感應是不可思議,連菩薩、阿羅漢的感應也都不可思議。
感應,是從人的思想、理念來講的,實實在在是沒有辦法形容的,所以才說個「感應」,實際上連感應二字都無法形容。古人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才講到了真實,也就是大乘經說的「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是如何,我們永遠無法想象,這是實在的。21-90-69
問:請問佛爲何要帶惑潤生,在如來果地上不能度衆生嗎?
答:因爲佛在果地上沒有形相,衆生接觸不到,所以佛在如來果地上不能度衆生。因此,佛要度我們這些人,一定要示現在人間,變現人身跟我們在一起,才能教導我們;佛如果要度畜生,一定也要現畜生身。《楞嚴經》雲:「隨衆生心,應所知量。」佛是隨心應量。《普門品》雲「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不現身就無法教化衆生,要教化衆生,現身是一種手段。21-90-70
問:請問如何能盡快見到實相,是否見到實相後才能真信佛?
答:你的話說得也有道理,見到實相之後的確是真信佛。什麼人見到實相?《華嚴經》講的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見實相,也稱爲「發心住菩薩」,他真信。天臺大師講,四聖法界是相似位,六道凡夫是觀行位。但是每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同,善根特別深厚的,譬如谛閑老和尚的鍋漏匠徒弟,那是頓超,他是從初發心一超就接近實相位。他學佛只不過叁年多,就有如此殊勝的成就,這是善根、福德、因緣深厚。他沒有妄想、雜念、疑惑,對老師有決定的信心,所以成就快速。21-90-72
問:大陸的《禅門日誦》寫著:「收徒皈依有吉凶禍福之日」,請問是否正確?
答:《禅門日誦》寫的這句話,在佛陀經論裏面沒有依據。佛經說:「境隨心轉」,如果心地善良,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們要心轉境界,而不是境界轉心。若選擇吉日良辰,我們的心就已經被境界轉了。21-90-72
問:請對「法」開示。
答:六塵是六根起用的對象,眼所見的都稱作「色」;耳根起作用的對象都稱作「聲」;意根,意是念頭,念頭所念的對象都稱作「法」。法塵與眼耳鼻舌身五塵所對的,有無關聯?有,五塵落謝影子就稱作「法塵」,所以法塵的境界太廣了。我們眼睛看到之後,心裏落印象,你還在想,就稱爲「法塵」。譬如你去看電影,離開電影場了,電影裏面的那些畫面還在你心裏活動;你去聽音樂,離開音樂廳了,你還想著那個韻律,這些都是法塵。除了我們眼耳鼻舌身所對的這五種對象之外,心裏面所攀緣的也統統稱爲「法塵」,如夢中與定中的境界,也全都是法塵。
何以稱爲「塵」?塵是汙染。譬如這張桌子,叁天不擦就有灰塵,這些東西就跟灰塵一樣染汙了心性,所以稱爲「塵」。我們六根對外面六種境界都能清楚而不被汙染,就成功了。無量無邊的法門,雖然方法不同,但是修清淨不被汙染的目標卻完全相同。你能不被汙染,這是定成就了;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慧成就了,這就是定慧等學。若被汙染了,定慧沒有了,那是煩惱習氣。
佛說「煩惱即菩提」,煩惱與菩提是一不是二,心地清淨,煩惱就轉變成菩提;心地被汙染,菩提就轉變成煩惱。生死與涅槃也是一不是二,覺悟了,生死就變成涅槃;迷惑了,涅槃就變成生死。所以,世法與佛法,衆生與佛,無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21-90-75
問:有一副對聯,上聯是「火宅原佛國」,下聯是「淤泥真見出蓮花」,請開示。
答:「火宅」跟「淤泥」都是形容六道,是講我們現前苦難的世界。「火宅」是《華嚴經》講的叁界火宅,火宅原來是佛國。「淤泥」是講六道輪回。「真見出蓮花」,諸佛如來是蓮花國土,蓮花國土是西方極樂世界,它在何處?就在此地,原本就沒有離開。何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是火宅、淤泥?我們的心不清淨,就像《華嚴經》講的愚癡、染濁,貪瞋癡慢、自私自利達到了極處。如果每個人都能覺悟,將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統統都斷除,現在這個國土就是清涼世界,就是極樂佛國。衆生與佛的差別是一念之間,如何將火宅、淤泥變爲佛國土?只要你一念回頭,覺悟了,就知道無佛無衆生,無娑婆亦無極樂,它是平等真法界,你才能見到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21-90-75
問:《金剛經》強調空,《無量壽經》強調有,請問如何不落兩邊而行中道?
答:空有是一,《無量壽經》與《金剛經》是一。若看成二法,惠能大師說:「空有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想想這句話,二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是佛法,你若存在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是佛法,是世間的學術。今天許多人將佛法當作世間學術來研究,因爲他用的是二法。「一」是什麼?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才有分別、執著,就已經落入二、叁了。21-90-76
問:近代學者梁漱溟將地藏叁經中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和《占察善惡業報經》判爲僞經,僅有《地藏菩薩十輪經》是真的。因爲他們根據譯者的出處,在大藏經中確實查不出譯者曾經譯此二部經的證據。請問這樣判別對否?
答:這是學者們的判法。現在末法時期去佛時遠,學佛人所依據的是大藏經。大藏經裏面有的,我們可以學習;若大藏經裏面沒有的,就靠不住。因爲經典能入大藏經,是要經過當代一些高僧大德的審查,他們認爲這是真的,大家沒有意見,才能入大藏經;如果他們認爲有問題,這部經決定不會入大藏經。
從前入大藏經的手續很麻煩,要經過很多人的審定,若沒有問題再呈送皇帝,皇帝批准才能入藏,所以大藏經是經過許多高僧大德的審查。今天我們依大藏經,至少要依《龍藏》以前的比較靠得住。現在人做的大藏經,是你跟我關系好,你寫的幾本書,我就編在大藏經裏面。這樣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查,就很難確定它是正是邪,是真是妄。
從前老師教導我們,要選經來讀誦、研究或講解,決定要選擇大藏經裏面有的;沒有入藏的,頂多是做輔助參考。做爲主要參考的注解,也都是大藏經裏面有的。
對于世間學者,則另當別論,他有他的說法,我們不需去理會。如果你自己覺得有問題,不學這部經就好了。21-90-77
問:請問唯識宗的創始人是誰?當代中有哪些高僧大德,又道場在何處?
答: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因爲大小乘所有分派都是佛傳下來的。唯識是很繁瑣的學問,專門修學這個法門的人,在古時候的代表是彌勒菩薩。另外,無著菩薩、天親菩薩也都是唯識宗的大德。近代我知道演培法師對唯識有相當的研究,演培法師之後,我就沒有看到了,也沒有專門修學的道場。21…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