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明白了,後不再造,不發露也是真正忏悔。忏悔著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發露忏悔是做榜樣給人看,勸導人應當時常忏罪。21-90-73
問:寺廟裏換新的佛像,請問舊的佛像應如何處理?
答:這要看是什麼樣的佛像,若是金屬鑄造的,佛像愈舊,價值愈高,成了古董,現在有不少人收藏唐、宋、明、清的佛像,價值都非常高。泥塑木雕佛像,時代愈久遠,價值也就愈高,若有損壞,應當修補,也可以貼金。再者,舊佛像接受大衆的恭敬禮拜,爲多少衆生種過善根,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彩畫的佛像,也要看是否爲真迹,如果是真迹,就值得收藏。像這種舊的東西,連故宮博物院都歡喜收藏,當作古物來看待,是非常有曆史價值的,尤其是名家所繪畫。若是一般印刷就不一樣,用得太舊,就沒有人願意收藏,這樣的佛像,我們最好在寺廟的焚化爐將之火化。或者用塑膠袋將之封裝好,埋在野外人少的地方,這是古人教我們的方法。或者將之綁在大石頭上,沈在水裏也行。這是我們對它一番敬意,表示我們的恭敬心,這樣就好。
問:自聞佛法,感其博大精深,願多聽多讀,但家人尚不理解,擔心本人走火入魔,有時不免怨言和爭論,影響了自己的淨心。我除了忍之外,尚先解開自己的執著、煩惱,有歡喜心後再應機緣度家人。請問除此之外,我應如何做?
答:你能這樣做就很好了。未學佛前,有爭論時,你也會爭;學佛後,他爭我不爭,慢慢的家人就感覺奇怪。若問,你就隨機說法,告訴他真理。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得人身的意義究竟爲何?就是必須將自己的境界提升,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我們應向哪一方面提升?應向道德方面提升,絕不向貪瞋癡方面提升。並告訴他,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癡墮畜生,提升貪瞋癡慢,將來墮叁惡道的機會就加強了。若放棄貪瞋癡,勤修戒定慧,向仁義道德方面提升,前途是無量光明,即使是不念佛,不求生淨土,也決定生天享天福,如此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人間,來得就真有意義、有價值,你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具體的方法,你可以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的教誨非常好,對于現代社會,可說是通情達理。21-90-73
問:若在某一道場皈依,請問是否就屬于此道場之人,一切皆按此道場的吩咐辦事?
答:不一定。皈依是發願正式做佛的學生,依佛的教誨奉行,就是學習。就像我們入學校,正式報名注冊當學生,沒有皈依的是旁聽生,皈依才是正式的學生。至于皈依之後,也不一定在自己皈依的道場學習,你可以多參訪道場,選擇適合自己的道場,你就可以依止那個道場。
皈依,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而不是到處皈依,因爲我們是皈依叁寶,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不是皈依某一個道場,而是皈依總體的佛法。所以,任何佛教道場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任何出家法師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心要以真誠、清淨、平等來對待,這是皈依的大意。
至于學道,皈依之後要修學,最重要的就是傳法的老師,這才是真正重要。我選定這個法師,選定這個道場,是我覺得這個道場適合自己,這個法師跟我有緣分,我願意跟他學,這在佛門稱爲「法子」。他把佛法傳授給我,我跟他學習,這個關系是最密切、最重要的。21-90-73
問:如無分別心,請問是否也能在其他正信的佛教道場聽佛法?
答:若無分別心,則可以在任何道場聽法。《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就是很明白的教誨,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他在文殊菩薩那裏畢業了,就到處參學,任何法師都去請教,任何道場都去參訪,這對他只有利益沒有損害。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既然選定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必羨慕其他法門,不必改學其他法門,但是其他法門可以聽,對自己有幫助,幫助自己開悟,幫助自己入甚深禅定。但如果自己沒有定功,沒有智慧,就先要「一門深入」,把自己的根基紮好,然後再參學。否則,聽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也好,到最後你無所適從,這就壞了。所以,自己堅定不移學一個法門,才可以聽其他一切法門。21-90-73
問:師父勸我們要放下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但社會上大多數人喜歡名利,目前我只能將所學的用來改造自己和勸一些有緣人學佛。師父說「爲人演說」,請問我應當如何表演?爲了怕被汙染,平常也很少說話,是否破壞修行人的形象?
答:你的看法非常正確,要一直堅持下去,相信你會有成就。在現代的社會要真正修行,像你這些遭遇是決定不能避免的。
我二十六歲學佛,我的同事和同學,甚至于老師都罵我:「你怎麼去迷信,還迷到這種程度,這麼消極!」我聽了之後,只是苦笑回答,因爲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複。四十年後,這些老朋友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已經來不及了。
我學佛法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整個精神都集中在工作上,忘記了衰老,一旦退休沒有工作時,天天想「我老了」,很快就老了。老了會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找醫生,于是一身的病痛都來了。我沒有老,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都非常羨慕,我是用時間和行動來答複他們。你們積極的是吃喝玩樂,我積極的是研究經教和念佛,我們積極的內容不相同,所以後果就不一樣。你們的積極是增長煩惱無明,我的積極是增長智慧,這在年輕時對比不強烈,時間愈長,對比就愈鮮明。這些人見到我,沒有一個不佩服、不羨慕的,這就是表演給衆生看,這是需要時間的。
你現在還年輕,好好的努力做,不要被汙染了,過個叁十年,大家比一比就曉得到底是誰對了。我們的形象是正確的,絕對沒有破壞修行人的形象,一定要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21-90-75
問:近日許多同修都到泰國吉祥島修行,根據描繪像是人間淨土,但確有神通顯現之事。弟子是本著衆生難即我難,普願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剎之心,懇求法師大發慈悲,簡單扼要的開示五十陰魔,以提高同學們的警覺心,以免斷送大好因緣。
答:這個時代,佛經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諸佛菩薩看得很明白,衆生得度的機緣沒有成熟,只好隨他去,佛菩薩只能在旁邊勸導,信不信由他,聽不聽由他,解不解也由他。佛菩薩都不著急,我們著急,虧就吃大了,因爲自己往生的機會失去了。看到這些境界,我們不能起心動念,這不是沒有慈悲心,而是自己要趕緊到極樂世界成就,回過頭再幫助他們,這才是一條正路,因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你確實有憐憫心、慈悲心,但一定要先成就自己,再來成就大衆。21-90-76
問:請問自己可以代替父母或親人修法嗎?福德可以回向給他們嗎?
答:代替父母或親人學法,必須學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面講到婆羅門女、光目女,你用她們那種修行方法,你的家親眷屬能得福報,自己的功德也成就了。但是要知道,功德是無法代替的。《楞嚴經》講阿難尊者遭難,阿難尊者與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辦法代替他,佛尚且不能代替,何況其余!《地藏經》以修行超度父母,父母真正得利益,但是一定要曉得超度的道理,否則很難産生效果。21-90-76
問:弟子每一次到寺廟,一靜下來閉上眼睛,眼前就會有一尊很大的金色臥佛像,請開示。
答:《楞嚴經》告訴我們,境界現前不要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就是善根;如果著相,天天去想,就是魔境界。由此可知,魔境、佛境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內心。21-90-78
問:請問如何從佛學來看地球人類的起源,與人類考古學的發現,以及生物進化論的異同?
答:這個問題我現在不能答複你,因爲說起來太繁瑣了。你如果想明了,可以讀《楞嚴經》。宇宙、生命和法界的起源,也就是宇宙之間星球的起源,一切衆生的來源跟演變,《楞嚴經》都有詳細說明。21-90-78
問:扶乩也有收魂和索魂之事,被索魂的嬰孩就會特別甯靜乖巧。請問以佛法來說,這是爲何緣故?
答:這是屬于異門邪術,佛法裏面確實沒有。佛法只是教導人,沒有怪力亂神這些事情。21-90-78
問:道家說人有七魂六魄,以佛法來說,神識即是阿賴耶識,請問爲何有這麼多的魂魄?
答:道家講的與佛教不同,佛家沒有講七魂六魄,佛經講八識五十一心所。他們說的七魂六魄是否是八識,我們沒有研究。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把佛教與道教做仔細的研究。21-90-78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