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完之後,「法師,六祖大師那個你沒講」,那個不要講,那個講了也不懂,爲什麼?六祖大師那個偈子是「佛境便現前」的境界,神秀大師那一首偈子就是「諸障若消滅」這個意思,你現在連功夫都不會用,我跟你講果地上境界,你怎麼能體會得到?這很重要。
講義【故以離妄證真爲用。】
這部經 的能力,這部經 的功用,可以幫助我們『離妄』,幫助我們『證真』,但是經 是佛說的,我們要能體會佛的意思,不是說你每天念這部經 就能斷妄證真,不是的,沒有用處。你把這些道理全部都懂得了,你也離不了妄,也證不了真,必須要做到。二六時中,境界裏頭不起心、不動念,才是真正的離妄證真,你做不到那有什麼用處?果然做到了,你在天堂裏面沒有樂受,到地獄裏把你放入油鼎,放在刀山上,沒有苦受,逍遙自在。「苦樂憂喜舍」是凡夫的受,舍離「苦樂憂喜舍」,這是聖人的正受,這才能得效果,這才是真正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講義【甲九:傳譯流通。】
給諸位介紹本經 翻譯的人。
經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唐』是講年代,是在中國的唐朝,唐朝長壽二年,這一年是公元六百九十叁年。罽賓國是北印度當時一個小的部落。印度那個時候還是許許多多的國家,一個部落就算是一個國,幅員都很小。這個地區在北印度,玄奘大師到印度去參學的時候在這個地方住過,《大唐西域記》有一段記載罽賓國的風土人情。
講義【沙門,印度出家修道之通稱,譯爲勤息。謂勤修戒定慧叁學,息滅貪瞋癡叁毒。】
『沙門』是出家人的通稱,在印度不限於佛教,像印度教、婆羅門教,差不多所有的宗教,凡是出家修行的都叫「沙門」。佛法到中國之後,沙門就變成佛教出家人專用的名詞,其他的宗教都不用這個名詞。「沙門」是印度話,是『勤習』的意思,『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沙門有這個意思在。法師自稱沙門,這是謙虛。通常我們看翻經 的法師都稱爲叁藏法師,叁藏法師是稱他的學曆,他通達叁藏,是傳法的導師。他用「沙門」是表示自己謙虛,有「不敢爲人師」的意思在,依舊好像在學生的地位,還是在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講義【又有四種沙門:一、勝道沙門:斷惑證真,已得道果者。】
最低限度,要小乘阿羅漢才叫做『勝道沙門』;在大乘裏面講,見性的菩薩才能算是勝道沙門。以圓教來講就是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才能稱之爲勝道沙門。
講義【二、說道沙門:弘法利生,代佛宣揚者。】
第二種是『說道沙門』,「說道」是弘法利生,就是講經 說法的。我們要問,這兩類到底哪個高?諸位必須曉得,如果不證道就沒有資格講經 。你自己沒有見到道,你拿到經 就會胡說八道,不但害自己也害一切衆生,所以這個很不容易。中國自古以來翻經 的、講經 的、弘法的、注解經 典的,都是見了道的人。見道,我們不要說大乘,爲什麼?大乘太高了,就講小乘,小乘見道位是須陀洹果。須陀洹果是什麼條件?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
古來中國這些弘法的法師,這講過去,注釋經 典的差不多都是叁果以上的聖人,雖然沒有能證到四果,但是他已經 證到叁果羅漢。古佛菩薩再來的很多很多,有一些透一點消息給我們,我們曉得,根本不漏風聲的我們就不能覺知。像彌勒,布袋和尚是宋朝人,跟嶽飛同時代,他出現在浙江奉化,臨走的時候自己說出他是彌勒菩薩再來,說了之後他就走了,留了一首偈子,以後大家知道他是彌勒菩薩,所以我們塑彌勒菩薩的像就塑布袋和尚的像。諸佛菩薩應化爲出家人,應化爲在家人,都有。像彌勒菩薩在中國曆史上應化,我們曉得就有兩個人,布袋和尚是出家人,另外還有一個傅大士,在家居士,他是彌勒菩薩化身的。所以有諸佛菩薩再來的,我們肉眼凡夫當面錯過。
由此可知,「說道」不容易,可是在末法時期衆生福薄,佛菩薩不來了,我們想弘法利生,發這個心,那怎麼辦?講古人的注解。講古人注解還得有個條件,也是要依教奉行,真正照這個理論方法來做。還沒有證果,功夫還不到家,這個時候拿古人注解,我們照他的方法來講,解釋注解,還有個幾分相應。如果一天到晚心裏還生煩惱,還生邪見,換句話說,不但與經 不相應,與古人注解也不相應,那叫胡說八道,所以總得要求得行解相應。
講義【叁、活道沙門:持戒修身,以道自活者。】
第叁是『活道沙門』,這是依照佛法修行,沒有能力弘法利生的,是真正學佛,是在初學階段。
講義【四、汙道沙門:破齋犯戒,敗壞佛門者。】
第四是『汙道沙門』,破齋犯戒,敗壞佛門,所謂佛門裏面的獅子蟲,這一類都是阿鼻地獄的衆生,這是破壞佛法,果報決定在地獄,不能不相信。
『譯』是翻譯,將印度梵文翻譯成爲中國文字。玄義介紹到這個地方圓滿,今天時間到了。
《大方廣圓覺經 第九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