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想想戴著眼鏡看外面是不是還是正智圓照?還是正智圓照,就是多那一層,那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一覺悟,這個虛妄的就沒有了。我們那個眼鏡虛妄的拿掉,圓照清淨覺相現前。要曉得八識五十一心所是虛妄的,是無明變現的,只怕你自己不覺,你自己一覺立刻就沒有了,不要去拿掉,你看多自在!一覺就成佛了,不覺它就現前,就是這麼一回事情。諸位細細的從這個比喻裏面去體會,了解我們現前是一個什麼狀況,真正明白之後,你就懂得修行的門道,你就會修了。
講義【圓照,即自性大智慧光明。】
『圓照』就是『自性大智慧光明』,是佛門裏面常講的般若智慧,實際上它就是真如本性的德用,本來具足的德用,《楞嚴經 》裏面「十番顯見」說得太清楚了。我們要相信我們六根的根性的確是存在,的確沒有失掉,這就是自家的圓覺性。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每一個境界都了了分明,這就是自己的正智圓照,可是在這裏面你只要起一念心,起個心,動個念,這個照就失掉,爲什麼?已經 蒙上一層無明,帶著一層陰影,照就失掉了。失去照,就叫凡夫,就叫迷惑顛倒。在一切境界裏面沒有辦法得到它的真實相,才會有種種的分別執著妄想産生,才造業,受輪回的苦報。本來統統沒有,現出這個虛妄的境界相。
佛門裏面常講「離苦得樂」,你信不信?一信一切信,諸位想想,如果把這一層無明的陰影去掉,一覺,它就沒有了,試問問你還有什麼苦?苦沒有了。無明沒有了,煩惱當然沒有了,邪見當然沒有了,統統都沒有了,你今天的生活環境是一真法界寂光淨土,你得大自在,你眼睛睜開看看芸芸衆生,哪個顛倒,哪個可憐,可憐憫者,你樣樣都看得清楚了。現在的情形清清楚楚,過去清清楚楚,未來清清楚楚,沒有一樁你不清楚,雖然清清楚楚呈現在你的面前,你在這個境界裏面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你的心是清淨的,就像鏡子照外面的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鏡子決不會有分別,也不會有執著,也不會有好惡,也不會有取舍,也不會有得失,心像鏡子一樣,了了分明,這就叫做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過分。這個樂是究竟樂,因爲你到這個境界裏面,生死沒有了,輪回沒有了,不但生死輪回沒有了,再告訴你,十法界沒有了,這不得已說一真法界。其實一真法界也沒有,爲什麼?一真法界是對十法界講的,是相對建立的,到那個時候連「一真」這個名字也沒有了。
講義【廣者,從用得名,即指圓覺妙用。】
『廣』是講用,『從用得名,即指圓覺妙用』。「廣」就是多的意思,它的作用無量無邊;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境界相,你的心清淨,你見的境界是清淨的相,爲什麼?因爲相是心變現出來的,所以相是心之相,這個心是真心,不是我們思惟想像的心,思惟想像是第六意識,那是妄心。你們學過唯識,六根六塵是阿賴耶識的親相分,阿賴耶識的相分,在唯識裏面稱爲本質相分,阿賴耶識以外,七轉識以及與八識相應的心所,它們雖然有相分,但都是要依阿賴耶本質相才能變現得出來,不依本質相它變不出來的。這個道理信不信?你要是理不相信,你怎麼會相信這個事實。理相信了,事信不信?理我相信,事我還不能相信,你的信沒有圓滿,你這個信不夠程度,沒有法子悟入,必須到事也相信,你就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我們一般俗話講成佛了,禅家所謂恢複本來面目,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恢複到本來面目了。
這個用有自受用、他受用、自他受用,譬如現相,這個相是自他受用。既有體,當然它就現相,它現的相是什麼?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或者我們講一真法界都可以,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不是二,這個境界是「自心相」,《華嚴》裏面所講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心就是此地講的圓覺之體。德能就是圓覺之相,作用就是此地所講的圓覺之廣。這個「大方廣」叁個意思。
我們再從一面鏡子上做個比喻,「大」好比是鏡子的體,「方」好比鏡子的光,「廣」好比鏡子裏面照進去的相。「大方廣」叁個字的意思,你們從這個地方細細去體會。此地所講的,是我們真心的體相用。用裏面,自受用、他受用都有覺,都有不覺,覺悟的自他受用,我們叫佛菩薩;不覺的自他受用,我們叫凡夫。凡夫這個境界不必說了,我們現前都是凡夫,你們自己都曉得自己的境界,你的自受用、他受用,你天天所感覺到的是些什麼,你自家清楚。覺悟的人自受用,是六根根性攝六塵,就是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六根與六塵都是起見性的作用,這是他自受用。
如果我們就智來講,自受用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六根根性照境,那就是根本智。覺悟的人他受用,是從根本智裏頭再變出後得智爲他受用。換句話說,就是從圓覺裏面變現出八識五十一心所,來給諸位分別一切法義。善能分別諸法相,給你們受用,爲他受用,自己怎麼樣?於第一義而不動,自受用。所以自受用,他是用六根根性,他受用是用心心所,所以心心所是爲他受用不是爲自受用,這是諸佛菩薩。因此諸佛菩薩說法,說即無說,分別即無分別,作即無作,所以無不清淨。這個理很深,諸位要細細的去揣摩,拿佛經 裏面術語來講,要仔細去參究。「大方廣」這叁個字簡單的介紹出來。《講義》諸位要細細的去看,你聽了我所講的,再去讀《講義》,再去揣摩這個境界,如果這部經 講完,諸位能有個入處,那就是無量功德,對你一生修行證果或者是得一心不亂求往生有很大的幫助。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大方廣圓覺經 第一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