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染,這就是照《金剛經》去修了。心地清淨,是應生無所住心,這心清淨了;而行布施,我樣樣都做,本分的事情一定認真負責,做到盡善盡美。就在你自己現前的生活方式上,你的工作崗位上,你的身分本分的義務上,你把它做好就對了。要做,要不著相。不著相,應無所住;要做,就是而生其心,這才叫受持。所以它比解當然更高一層了。
【持即拳拳服膺,一刻不放松之意,比受字又進一層。】
持是緊緊的抓住,一時一刻都不放松。我前面跟諸位說過,不僅說我這一天沒空過,一分一秒都不空過,那叫持。所以你來生才有資格當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不是那麼簡單當的。也就是佛法裏面講的勇猛精進,要這樣去做才行。
【爲他人說,是利他。其字,即指受持爲說之福,超過前說只做布施之人。】
前面那個人,實在講就是指的大梵天王;他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他是財施,是財布施。財布施,濟人一時之急,幫助人眼前的困難,不能幫助人圓滿的解決問題。這是財施不如法施。我們在六道裏面衆生,最困難的問題就是生死大事,我們沒有辦法了生死、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這是一樁大事情,這個財不能解決,無量無邊大千世界七寶也不能解決,慧能解決,金剛般若 能解決。這就是爲什麼那麼多財,比不上《金剛經》上的四句偈,道理就在此地。此地講的四句偈,是說《金剛經》上任何四句,這個諸位要知道。不一定是專指後頭一切有爲法,不一定,任何四句。在古印度四句就叫一首偈,所以無論哪四句都行,都可以用它來做觀照的功夫,都能夠得真實的受用。所以它爲什麼會超過,我們把這個理事都搞清楚了。依照《金剛經》修行的人,就是受持之人。受持《金剛經》,沒有不行布施的;《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那當然肯布施,當然行,哪有不布施的。他修的這個布施,說實在的話,我們在相上看,好像比不上大梵天王的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好像是比不上,形相上不如;而實際上,給諸位說,已經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爲什麼?這個地方講過,前頭說過,他那個財施是福德相,受持《金剛經》的人布施是福德性,那怎麼會一樣!福德相怎麼會變成福德性?因爲他不執著、他不著相,不著相就跟性相應。性德盡虛空遍法界,哪裏是叁千大千世界能比得了的。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知道的人就很少很少了。你才曉得受持《金剛經》的人了不起,真正不可思議!諸佛菩薩見到,沒有不贊歎的。
【此人既能受持修慧】
這是講受持《金剛經》的這個人。
【又能法施修福】
他所施的財也變成法了,怎麼說財都變成法?稱性。他布施一塊錢,那一塊錢的福超過大梵天王叁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什麼原因?大梵天王著相,著相的福就有限,多大它有限度的。不著相,沒有限度,無相,沒有限度;無相,稱性!這個事實,我們在本經一開端,世尊所示現表演的,就非常明顯。釋迦牟尼佛著衣,著衣是不是布施?持缽,持缽是不是布施?統統是。一些人真的是心太粗了,也迷惑,世尊表演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沒看見。說實在話,我們看不見,當然不能怪,煩惱太重了。連釋迦牟尼佛天天跟著的那些學生,也沒看出來,須菩提看出來了,總有聰明人看出來,心很細,被他看出來了。所以說諸佛菩薩穿衣吃飯,真的是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是布施,他哪裏空過?沒空過!確實一分一秒都沒空過。我們在這些地方、極微細的地方,能夠體會到了,才曉得怎樣用功;才曉得,實在講怎樣用功就是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這個生活才是真實、究竟、美滿,因爲這個生活是福慧雙修、福慧雙得,都得到!大家要是稍稍能體會到這一點意思,我想《金剛經》不管講多久,你一天都不會缺席,真有味道!這個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再也找不到了。所以你真正能體會、真正能明了,真得受用,法喜充滿,前途展現出一片光明。所以知道這個法施,點點滴滴都是法施。
不過一般衆生,特別是在末法時期,正如同世尊所揀別的,必須持戒修福,他接觸到,才能得到這個利益;若不是持戒修福,縱然聽到《金剛經》、遇到《金剛經》,也是空過了。原因在哪裏?經遇到了、聽到了,沒有聽懂、沒有看懂;換句話說,還是迷惑顛倒,這一生當中依舊是醉生夢死,還是搞六道輪回,這就真可惜了。你能夠聽懂、看清楚了,那就是佛所說的,你是持戒修福之人。我們對於那些業障習氣重的人,還是要幫助他;不幫助他,就放了、算了,舍棄掉了,我們的大悲心又缺了一塊,不圓滿了,也要幫助。怎麼幫助?現在比從前方便,從前科技不發達,幫助大衆真困難,現在方便多了。我們在這裏講經,你們大家看到了,有錄相、有錄音。新加坡這個地區的人有福報,諸位走遍全世界,哪個地方福報超過新加坡的,沒有!福報從哪裏來的?肯修,大家都熱心在修福。我到這邊來,聽說你們把這些錄音帶做成雷射激光片、CD片,這就是修大福報。使一些善根福德薄的人,善根福德薄不能到這個地方來聽,他將來從錄相帶、錄音帶裏聽的時候,那個福報比我們差一等。我們第一等,他第二等。雷射激光CD片好,能夠保存很久,音質、畫面都不會變,能夠保持很久。不像錄音帶,錄音帶的壽命不長,它在磁頭上有磨損,還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上一次李木源居士告訴我,他們有一個團到大陸去朝山,在五臺山上看到錄音帶,保存的時間很短。因爲五臺山冬天很冷,夏天又熱,所以它這個帶子會變形,音會變質,保存的時間很短。用雷射激光CD片那就能保持很久,它對氣候變化沒有影響。所以能夠大量在這裏製作,你們就是修大福報;這《金剛經》說的,修的福報超過大梵天王,有這麼多人肯修福,這個地區就有大福報。福報是靠自己修來的,非常非常的難得,我們用這個方法,用錄相、用錄音,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他們。現在把經文寫成講義,寫成講義的效果就不大,現在很多人不看書,有什麼辦法?這個沒有法子。能看書的人少了,尤其寫講義寫一大堆,看到厚厚的一本書,他還願意看,那很難得,很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現在人喜歡聽的多,錄影、錄相對現在人幫助很大很大!我們用這個來修法布施。這樣自行化他,福慧雙修,我們自己所得到的,「悲智具足,乃是福德性」,我們修的是福德性,他們修的是福德相。福德相再多都有限;福德性再少,都不可思議,沒有邊際。所以諸位,你是要修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大福德,還是修那一點小小福德?在從前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方法,情有可原,不能怪你。今天你知道了,理論你搞清楚了,方法你也明白了;換句話說,現在問題在你自己,你可不能怪佛菩薩,還有這麼好的方法,你爲什麼不告訴我?你不告訴我,你對不起我!佛菩薩都告訴你了、都講清楚了,那問題在自己了,肯不肯認真去做。認真要做,說實在話,這個講堂聽這一遍不夠。我想你們自己都知道,在這裏聽的時候聚精會神,點點頭,好像是懂得了;出了門,就沒有了、就不見了。這是什麼原因?薰習的時間太短了,所以這個習氣、老毛病,沒有辦法一下改過來。用什麼方法?多聽,現在多聽方便,有錄音帶;錄音帶帶回去多聽,聽個幾十遍,聽個二、叁百遍,印象深刻,自自然然,沒有意思想改,他自自然然就改很多了,這才行!不聽不可以。聽這一遍了,我離開新加坡,明年再來;明年再見,忘得幹幹淨淨。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點用處都沒有。那你們所修的福報是福德相,不是福德性。福德相,那個福報就小;福德性,那才真正不可思議。
【故能勝彼】
這個結論下得非常的肯定,決定是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決定超過大梵天王的福報。六道裏面福報最大的就是大梵天王,沒有一個超過大梵天王的,世尊用他來做比喻。說實在話,這在經論上講得清楚,很清楚的。天上這些天王,都是在佛門裏修行的人,如果不是在佛門當中修福,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不但是天上,人間也不例外,人間大富長者,大富大貴的人,前世都是在佛門修福的。唯有佛門當中,這個福報才真實不可思議,因爲它是福德性。縱然不能證得圓滿的福德性,證得一分、二分都不可思議。甚至於說,一分、二分我們也沒有證得;但是靠近了,沾到一點邊。像大梵天王去到天上作天王,享天福了,他不是福德性。福德性超過叁界,超越六道;他還在六道裏面,那就是相似位,沾到這麼一點氣分而已。這一點氣分我們多多少少也沾到一點,這個福報都很不可思議。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經【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這個話說的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一切諸佛,就像禅宗裏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就成佛了。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的,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真性,他就成佛了,他就是諸佛;這就是諸佛之一。初住、二住、叁住、四住到十住,再往上去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諸佛就是指這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都稱之爲諸,一切諸佛是指這個。每一個位次裏面,證得這個位次的,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了。這些諸佛怎麼成佛的?都是依照《金剛經》的原理原則修成的。那也許說,那個是參禅的、那個是念佛的、那個是學密持咒的,都成就了。對,不管修哪一個法門,前面都跟諸位報告過,決定是依照《金剛經》的原理原則。《金剛經》的原理是什麼?無住生心,決定是這個道理;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決定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是,千經萬論,不管佛說的是怎麼多,絕對不會違背這個原理。所以《金剛經》所講的,是大乘佛法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這個要知道。前面跟諸位說,我們念佛法門也不能違背它,還是遵守這個道理。
底下講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這是修行證果的方法,這個方法也是本經所說的原理原則。前面一切諸佛,是講他證的果位;果位跟他所修的方法,都在《金剛經》。《金剛經》好就在此地,文字少,不到六千字;裏面所講的,是佛法修證的總綱領、總原則。這麼少的文字,含無量的佛法、無量的精義,這是最難得之處。中國人確實是有智慧,能在一切經裏面,《大藏經》那麼多,把這個頂端選出來,這就顯示出高度的智慧。把這部經選擇出來,做爲我們修行主要的課程、主要的依據。底下注解我們看看:
【佛說一切法,般若 盡攝。】
攝就是包括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般若 統統把它包括盡了。不僅僅是世尊所說,大乘經上常說:佛佛道同。我們明了佛佛道同,就可以知道,十方叁世所有一切諸佛所說之法,跟釋迦牟尼佛說的一樣。換句話說,都不能出《金剛經》的範圍,《金剛經》裏面所講的原理原則,是一切諸佛所說的精華之所在。
【本經尤是般若 中之最要。】
我們《大藏經》裏面,般若 部最大的是《大般若 經》,六百卷。《金剛經》是六百卷般若 裏面的一卷,般若 經總共十六會,《金剛經》在第九會,是《大般若 經》裏頭最重要的,所以古人比作大般若 的綱要。可見讀此經,無異讀《大般若 經》。六百卷的綱要,讀了這一卷等於讀六百卷般若 。般若 是一切經的綱要,那就是「且無異讀《叁藏十二部》。」你讀這一卷經,等於說整個《大藏經》你都讀盡了。真的還是假的?真的。可是你要懂得意思,才是真的;不懂意思,那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無非教你「離一切相,行於布施」;千經萬論,歸根結柢就這麼一句話。果然一切都不執著,果然真的在行於布施,那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你全都做到了,不讀也等於都讀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二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