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二十叁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23

  請掀開經本,卷二,第四十四面,從倒數第二行看起:

  【佛說一切法,般若 盡攝。本經尤是般若 中之最要。可見讀此經,無異讀《大般若 》,且無異讀《叁藏十二部》。】

  諸位同修聽了這些話,不能夠發生誤會,認爲我讀《金剛經》,就等於把《大藏經》都讀完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情。正如同一篇文章,文章當然有個題目,我們讀了題目,是不是就把全部文章都讀盡了?可以這麼說,因爲全篇的文章,無非是發揮題的意思。但是也不能這麼說法,爲什麼?未必你在題裏面,了解甚深的義趣。實實在在的說,必須遍讀大乘佛經,你對於《金剛經》才有真正的體會、領略。讀《金剛經》,可以能夠把整個大乘佛法修學的綱領掌握住了。

  佛法的修學,諸位都知道,法門很多,無量無邊,我們修學,就像在學校讀書一樣,這麼多法門裏面,你選哪一個法門,就好像學校許多科系,你是想念哪一個科系,你有主修的課程,有選修的課程,還有許多你不想修的課程,這個諸位容易明了,佛法也是這樣的。佛法經論之多,佛不是教我們全部都學,也是讓我們自己在一切經論裏面去選擇,也選擇一個主修的,當然選擇經論就跟學校選課一樣,選我們所需要的,合乎我們興趣的。我們有能力修學的,總得要符合這些條件,我們選了之後,修學不會有困難,而且一定能夠有成就的,佛法的選修亦複如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的修養能力,在許許多多法門當中,實實在在淨土來的方便。因爲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菩薩爲大衆所選擇的。我們想想,我們適不適合修學這個法門。選定之後,就一門深入,這是我們主修的課程,另外在一切經裏面,也可以選幾部做爲選修。選修的目的何在?幫助我們主修的這個法門,使我們這個法門,在修學過程當中,排除一切障礙,能夠順利的成就,目的在此地。除了這個目的之外,我們就不能再多選了。爲什麼?再多選,我們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怕的是對修學産生了障礙,那就不好了。我們希望能夠順利成就,能夠快速成就,不希望有障礙,不希望我們修行成就的時間延長。這是選擇法門一定要認識的,首先要認識的。

  我們選擇金剛般若 ,來做爲淨宗的助修,這是非常恰當。本經,實在講,在過去有不少人以它做爲主修,特別是中國的禅宗,五祖以後都用《金剛經》來印證。所以《金剛經》在中國流通非常普遍,對於整個佛法的影響很深。這些事情,我們在前面也曾經報告過。現代,我們爲什麼不能選擇這個經典做爲主修?這部經雖然還沒講完,只講了四分之一,大意多少能夠體會到一些。諸位想想看,我們用這個做爲主修,行不行?你能不能做到一切都不執著?果然真的能夠做到,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了,行!用這個做主修,沒有問題。真的不執著,又能夠行於布施,那可以。做不到!做不到怎麼辦?老實念佛,這是有救的。所以這個經讀了之後,自己好好的反省,好好檢點一下,我們做不到,當然也要做,做到一分、二分,決定有好處,對於念佛有很大的幫助。淨宗的經典,我們講淨土叁經,或者是說淨土五經,跟《金剛經》性質相同,都是可以包括一切佛法,也是一切佛法裏面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我們在過去講《觀經》,講《無量壽經》,都跟大家詳細報告過。如果讀這部經,等於讀六百卷《大般若 經》,等於讀了全部的《大藏經》,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說這個話?這一部經通了就可以說了。通就是證得了,經上講的信解行證,從《金剛經》上證得了,證得什麼?證得真如本性。禅宗裏面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時候行了,這就是佛門裏常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華嚴》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了。凡是大乘經,任何一部經,依照它的理論方法修行都可以見性。所以我們常講一經通,要到什麼程度才通?見性就通了,沒有見性的時候,沒通。因爲它的四個階段,信、解、行、證;到證的時候才通,沒有到證,沒通!四個關口,信、解、行,後頭還有一關沒通!所以那一關要是通過,證果了,行!由此可知,這個話講得沒錯,在我們自己現前的程度?不行,不夠!

  【此經所說,即無上正等之法。故雲一切諸佛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法,皆從此經出。】

  這是不錯的,是非常正確的,本經雖然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八百多字。它確確實實所講的,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這是諸佛如來所證之法,在這個經裏頭,如果證得這個法,他就成佛了。這句話講得一點都不過分。

  【本經處處教人不住相】

  爲什麼不住相?

  【就是要人證性】

  真如本性,要你自己去證。

  【可見此經所說,皆是自性。】

  這就是前面做爲功德的比較。爲什麼受持四句偈爲人演說,那個福德超過大梵天王,超過叁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因爲他能夠證性,道理在此地。叁千大千七寶布施,如果不能證性,依舊出不了叁界,他是凡夫,不是聖人,怎麼能跟明心見性的人相比?見了性之後,那個福德之大,不是修來的,是自性裏面本來具足的,自然流露。因此他那個福德是真實不可思議,無有限量,這是我們要曉得。經上講:

  【皆從此經出】

  諸佛從此經出,諸佛所得之法也從此經出。

  【實無異說,此經從性體而出。】

  這句話可以說,講得很透徹;無異是沒有兩樣,等於是說,這部經是從真如本性裏面流露出來的。我們曉得,所有一切大乘經,都是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何必偏贊《金剛般若 》?我們要知道,諸經雖然從自性當中流露,有的是自性的一部分,有的是自性的圓滿,這部經是自性當中圓滿的流露,所以跟其他大乘來比較,它特別超勝,道理在此地。從什麼地方看?直捷了當,沒有委曲婉轉,沒有拐彎抹角,這就是它在諸經裏面之所以被贊歎的。自性就是清淨心,心性之中一法不立。

  【故教人不可住相,連性字亦不可執著。】

  所有一切的名詞術語,是世尊講經說法方便的建立。自性之中,清淨心中,沒有這些名詞,沒有這些術語。因此名字相也不能執著。給你說清淨心,你要執著有個清淨心,你的心不清淨了。爲什麼?清淨心裏頭,還有一個清淨心在裏頭,你說糟不糟糕,那就不清淨了。跟你講真如本性,而你執著了,你的真如本性裏頭還有一個真如本性,這就叫做頭上安頭,錯了!這是讀佛經的一個難處,我們要用名相,不能離開名相,要從名相當中體會它的真實、它的實相,這就對了,名相決定不能夠執著。

  【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是指點學佛要從此經入門。】

  剛才說了,我們既然不能把它做爲主修,一定也要把它做爲重要的選修,因爲它能夠幫助我們入門。入什麼門?入成佛之門,你憑這個可以成佛。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淨土就成佛了,往生就成佛,這是一點都不假的。這部經,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往生。爲什麼?淨宗是絕頂的智慧,也可以說是最高度的般若 波羅蜜,沒有智慧怎麼能生淨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大智慧之人,他知道這個法門好,知道這個法門成就快,他選擇這個法門。也許你會問:我看到許多人沒有智慧,他也選擇這個法門,你怎麼說他有智慧?實在講,你所講的智慧,跟佛法裏面講的智慧,標准不一樣。你認爲世間人很聰明,反應很快,想東西很敏捷,那個就叫智慧?佛不承認,佛說那個叫世智辯聰,那個不是智慧,是聰明!聰明跟佛法裏面的智慧,完全是兩樁事情。智慧是判斷,非常正確的判斷,一點都沒有錯誤。他聽說這個念佛法門,可以往生見阿彌陀佛,可以得無量壽,他立刻就采取,這是智慧的判斷。世間人、聰明人聽了這些話,這是神話!他不相信,他哪裏有智慧?他沒有智慧。所以這是智慧的判斷,智慧的選擇,跟世間聰明完全是兩回事。

  真實智慧從哪裏來的?從戒定當中來的。世尊在這個經前面講過,佛滅度,後五百年有持戒修福者,都是《金剛經》的當機者,這個我們在前面介紹過。持戒是守規矩、守法。修福,相信因果,斷惡修善。這種人都是無量劫在佛門裏面種的善根,在這個時候他的善根發現。修福,還有更深的意思。我們講淺的意思諸位好懂,斷惡修善,大家好懂。深的意思是什麼?清淨心,清淨心是真正的福德,不是講福報,是福德。福德包括福報,福報不包括福德。心地清淨,不但智慧增長,這個前面跟諸位報告過,身心健康,沒有疾病,不會衰老,這個福報拿錢都買不到的。有錢沒有用處,有錢不能買年輕,有錢不能買健康,你才曉得,戒定慧這個定裏頭是真實的福德。所以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叁學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前面要記住,連穿衣吃飯都是戒定慧叁學。所以你真正會了,道理懂得了、清楚了,方法知道了,我們在一天當中,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圓滿的戒定慧。你要是不會,這個光陰真叫空過;會了決定不空過,你懂得般若 波羅蜜。

  經【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世尊這個說法就是會相歸性。每說一樁事情,後頭都會歸到自性,所以這個經才是圓滿無上大法,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

  【前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是名相上說佛與法。】

  從相上講的,有諸佛。我們說圓教,從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這是《金剛經》上所講的諸佛,以及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所證得的正等正覺,這是無上菩提之法,是從名相上說的。名是名詞,有這個名詞;相是有這個相狀。名跟相都不是性體,都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相是依他起性,名是遍計所執性,法相宗說的,真如本性是圓成實性,這叁性,這叁種性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不是圓成實。

  【即非就性上說佛與法】

  性上沒有佛,也沒有法;相上有,相上有佛、有…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二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