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二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不染,这就是照《金刚经》去修了。心地清净,是应生无所住心,这心清净了;而行布施,我样样都做,本分的事情一定认真负责,做到尽善尽美。就在你自己现前的生活方式上,你的工作岗位上,你的身分本分的义务上,你把它做好就对了。要做,要不著相。不著相,应无所住;要做,就是而生其心,这才叫受持。所以它比解当然更高一层了。

  【持即拳拳服膺,一刻不放松之意,比受字又进一层。】

  持是紧紧的抓住,一时一刻都不放松。我前面跟诸位说过,不仅说我这一天没空过,一分一秒都不空过,那叫持。所以你来生才有资格当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不是那么简单当的。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勇猛精进,要这样去做才行。

  【为他人说,是利他。其字,即指受持为说之福,超过前说只做布施之人。】

  前面那个人,实在讲就是指的大梵天王;他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他是财施,是财布施。财布施,济人一时之急,帮助人眼前的困难,不能帮助人圆满的解决问题。这是财施不如法施。我们在六道里面众生,最困难的问题就是生死大事,我们没有办法了生死、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一桩大事情,这个财不能解决,无量无边大千世界七宝也不能解决,慧能解决,金刚般若 能解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财,比不上《金刚经》上的四句偈,道理就在此地。此地讲的四句偈,是说《金刚经》上任何四句,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一定是专指后头一切有为法,不一定,任何四句。在古印度四句就叫一首偈,所以无论哪四句都行,都可以用它来做观照的功夫,都能够得真实的受用。所以它为什么会超过,我们把这个理事都搞清楚了。依照《金刚经》修行的人,就是受持之人。受持《金刚经》,没有不行布施的;《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那当然肯布施,当然行,哪有不布施的。他修的这个布施,说实在的话,我们在相上看,好像比不上大梵天王的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好像是比不上,形相上不如;而实际上,给诸位说,已经超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为什么?这个地方讲过,前头说过,他那个财施是福德相,受持《金刚经》的人布施是福德性,那怎么会一样!福德相怎么会变成福德性?因为他不执著、他不著相,不著相就跟性相应。性德尽虚空遍法界,哪里是三千大千世界能比得了的。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知道的人就很少很少了。你才晓得受持《金刚经》的人了不起,真正不可思议!诸佛菩萨见到,没有不赞叹的。

  【此人既能受持修慧】

  这是讲受持《金刚经》的这个人。

  【又能法施修福】

  他所施的财也变成法了,怎么说财都变成法?称性。他布施一块钱,那一块钱的福超过大梵天王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什么原因?大梵天王著相,著相的福就有限,多大它有限度的。不著相,没有限度,无相,没有限度;无相,称性!这个事实,我们在本经一开端,世尊所示现表演的,就非常明显。释迦牟尼佛著衣,著衣是不是布施?持钵,持钵是不是布施?统统是。一些人真的是心太粗了,也迷惑,世尊表演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没看见。说实在话,我们看不见,当然不能怪,烦恼太重了。连释迦牟尼佛天天跟著的那些学生,也没看出来,须菩提看出来了,总有聪明人看出来,心很细,被他看出来了。所以说诸佛菩萨穿衣吃饭,真的是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布施,他哪里空过?没空过!确实一分一秒都没空过。我们在这些地方、极微细的地方,能够体会到了,才晓得怎样用功;才晓得,实在讲怎样用功就是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这个生活才是真实、究竟、美满,因为这个生活是福慧双修、福慧双得,都得到!大家要是稍稍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我想《金刚经》不管讲多久,你一天都不会缺席,真有味道!这个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再也找不到了。所以你真正能体会、真正能明了,真得受用,法喜充满,前途展现出一片光明。所以知道这个法施,点点滴滴都是法施。

  不过一般众生,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正如同世尊所拣别的,必须持戒修福,他接触到,才能得到这个利益;若不是持戒修福,纵然听到《金刚经》、遇到《金刚经》,也是空过了。原因在哪里?经遇到了、听到了,没有听懂、没有看懂;换句话说,还是迷惑颠倒,这一生当中依旧是醉生梦死,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就真可惜了。你能够听懂、看清楚了,那就是佛所说的,你是持戒修福之人。我们对於那些业障习气重的人,还是要帮助他;不帮助他,就放了、算了,舍弃掉了,我们的大悲心又缺了一块,不圆满了,也要帮助。怎么帮助?现在比从前方便,从前科技不发达,帮助大众真困难,现在方便多了。我们在这里讲经,你们大家看到了,有录相、有录音。新加坡这个地区的人有福报,诸位走遍全世界,哪个地方福报超过新加坡的,没有!福报从哪里来的?肯修,大家都热心在修福。我到这边来,听说你们把这些录音带做成雷射激光片、CD片,这就是修大福报。使一些善根福德薄的人,善根福德薄不能到这个地方来听,他将来从录相带、录音带里听的时候,那个福报比我们差一等。我们第一等,他第二等。雷射激光CD片好,能够保存很久,音质、画面都不会变,能够保持很久。不像录音带,录音带的寿命不长,它在磁头上有磨损,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上一次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们有一个团到大陆去朝山,在五台山上看到录音带,保存的时间很短。因为五台山冬天很冷,夏天又热,所以它这个带子会变形,音会变质,保存的时间很短。用雷射激光CD片那就能保持很久,它对气候变化没有影响。所以能够大量在这里制作,你们就是修大福报;这《金刚经》说的,修的福报超过大梵天王,有这么多人肯修福,这个地区就有大福报。福报是靠自己修来的,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用这个方法,用录相、用录音,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他们。现在把经文写成讲义,写成讲义的效果就不大,现在很多人不看书,有什么办法?这个没有法子。能看书的人少了,尤其写讲义写一大堆,看到厚厚的一本书,他还愿意看,那很难得,很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现在人喜欢听的多,录影、录相对现在人帮助很大很大!我们用这个来修法布施。这样自行化他,福慧双修,我们自己所得到的,「悲智具足,乃是福德性」,我们修的是福德性,他们修的是福德相。福德相再多都有限;福德性再少,都不可思议,没有边际。所以诸位,你是要修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大福德,还是修那一点小小福德?在从前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这个方法,情有可原,不能怪你。今天你知道了,理论你搞清楚了,方法你也明白了;换句话说,现在问题在你自己,你可不能怪佛菩萨,还有这么好的方法,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不告诉我,你对不起我!佛菩萨都告诉你了、都讲清楚了,那问题在自己了,肯不肯认真去做。认真要做,说实在话,这个讲堂听这一遍不够。我想你们自己都知道,在这里听的时候聚精会神,点点头,好像是懂得了;出了门,就没有了、就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薰习的时间太短了,所以这个习气、老毛病,没有办法一下改过来。用什么方法?多听,现在多听方便,有录音带;录音带带回去多听,听个几十遍,听个二、三百遍,印象深刻,自自然然,没有意思想改,他自自然然就改很多了,这才行!不听不可以。听这一遍了,我离开新加坡,明年再来;明年再见,忘得干干净净。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点用处都没有。那你们所修的福报是福德相,不是福德性。福德相,那个福报就小;福德性,那才真正不可思议。

  【故能胜彼】

  这个结论下得非常的肯定,决定是超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决定超过大梵天王的福报。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就是大梵天王,没有一个超过大梵天王的,世尊用他来做比喻。说实在话,这在经论上讲得清楚,很清楚的。天上这些天王,都是在佛门里修行的人,如果不是在佛门当中修福,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但是天上,人间也不例外,人间大富长者,大富大贵的人,前世都是在佛门修福的。唯有佛门当中,这个福报才真实不可思议,因为它是福德性。纵然不能证得圆满的福德性,证得一分、二分都不可思议。甚至於说,一分、二分我们也没有证得;但是靠近了,沾到一点边。像大梵天王去到天上作天王,享天福了,他不是福德性。福德性超过三界,超越六道;他还在六道里面,那就是相似位,沾到这么一点气分而已。这一点气分我们多多少少也沾到一点,这个福报都很不可思议。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这个话说的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诸佛,就像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成佛了。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他就成佛了,他就是诸佛;这就是诸佛之一。初住、二住、三住、四住到十住,再往上去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诸佛就是指这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个位次,都称之为诸,一切诸佛是指这个。每一个位次里面,证得这个位次的,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了。这些诸佛怎么成佛的?都是依照《金刚经》的原理原则修成的。那也许说,那个是参禅的、那个是念佛的、那个是学密持咒的,都成就了。对,不管修哪一个法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决定是依照《金刚经》的原理原则。《金刚经》的原理是什么?无住生心,决定是这个道理;应无所住,行於布施,决定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是,千经万论,不管佛说的是怎么多,绝对不会违背这个原理。所以《金刚经》所讲的,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个要知道。前面跟诸位说,我们念佛法门也不能违背它,还是遵守这个道理。

  底下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是修行证果的方法,这个方法也是本经所说的原理原则。前面一切诸佛,是讲他证的果位;果位跟他所修的方法,都在《金刚经》。《金刚经》好就在此地,文字少,不到六千字;里面所讲的,是佛法修证的总纲领、总原则。这么少的文字,含无量的佛法、无量的精义,这是最难得之处。中国人确实是有智慧,能在一切经里面,《大藏经》那么多,把这个顶端选出来,这就显示出高度的智慧。把这部经选择出来,做为我们修行主要的课程、主要的依据。底下注解我们看看:

  【佛说一切法,般若 尽摄。】

  摄就是包括的意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般若 统统把它包括尽了。不仅仅是世尊所说,大乘经上常说:佛佛道同。我们明了佛佛道同,就可以知道,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说之法,跟释迦牟尼佛说的一样。换句话说,都不能出《金刚经》的范围,《金刚经》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是一切诸佛所说的精华之所在。

  【本经尤是般若 中之最要。】

  我们《大藏经》里面,般若 部最大的是《大般若 经》,六百卷。《金刚经》是六百卷般若 里面的一卷,般若 经总共十六会,《金刚经》在第九会,是《大般若 经》里头最重要的,所以古人比作大般若 的纲要。可见读此经,无异读《大般若 经》。六百卷的纲要,读了这一卷等於读六百卷般若 。般若 是一切经的纲要,那就是「且无异读《三藏十二部》。」你读这一卷经,等於说整个《大藏经》你都读尽了。真的还是假的?真的。可是你要懂得意思,才是真的;不懂意思,那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无非教你「离一切相,行於布施」;千经万论,归根结柢就这么一句话。果然一切都不执著,果然真的在行於布施,那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全都做到了,不读也等於都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