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愛徒的樂趣
傅味琴講演 2004.11.11下午
今天上午講了學生應該對老師恭敬:要平等尊師。也就是說不管這門課我喜歡聽或不喜歡聽,這位老師的水平怎麼樣,我都要對他尊敬,一雙手伸出來,十個手指尚且有長有短,人總有差別,只要是我的老師,我們都要平等地尊敬。
比如我們對自己的媽非常地敬愛,我們對別人的媽也要敬愛,自己的媽是媽,別人的媽也是媽。因爲你對別人的媽敬愛,她也會把你當子女看待,我們有更多的媽有什麼不好呢?媽越多,愛護我們的人越多,她們都有顆慈母的心。
許多母親由于智慧不夠,她只愛自己的兒子,不愛別人家的兒子,像這樣沒智慧的人往往會很苦惱。例如我年輕時在上海複興公園,看到有個老太太在跟周圍的人訴苦:“我這個兒子,從小死了爹,我爲了他念書,辛辛苦苦給人家縫衣服,一直照顧到他找工作、娶老婆,可是今天媳婦竟然打我耳光,而我這個兒子在旁邊竟然一聲不吭!”大家都很同情她,卻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這種事情多的很啊。我想如果當初這個媽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是你的媽,別人的媽也是你的媽,如果你對我好,你也應該對別人的媽好。”大家想一想,如果孩子對別人的媽都非常的敬愛,哪會對自己媽不好?所以愛不能自私。爲什麼媳婦會打她耳光?爲什麼兒子不說話?都由于自私的愛。媳婦只愛自己的媽,兒子只愛老婆。所以心胸越是擴大,這個人就越能避免苦惱。
同樣我們能以平等心尊敬每一位老師,你老師多了,對你有什麼害處呢?只要能給我知識,能幫助我走好人生的路,他就是我的老師。不管這個老師職稱怎麼樣,地位怎麼樣,凡是老師我都尊敬。
千萬不要在老師背後議論紛紛:“那個老師,算什麼;這個老師,遠遠比不上另外一個。”你如果是一個對老師很尊敬的人,哪能說這個話呢?我們知道平等是人類的美德,會給我們幸福,我們應該在生活的各方面來培養我們的平等心。
在老師面前應該有禮貌,或者行個禮、或者說聲“老師好!”,但是不要誇張,不要搞成拍馬屁。我講個笑話給你們聽,我做老師累積起來快有五十年了,年輕時候各地給我的來信很多,一般都稱“敬愛的傅老師”,有的信稱:“最敬愛的傅老師”,這倒也可以。有這麼一個時期,也可能是那個時期的風氣影響,信上稱呼“最最最最最敬愛的老師”!後來又變了,有封信一整排的“最最最……”有必要嗎?我看你這麼多的“最最最……”還要花時間呢,我也不會由此變成叁頭六臂,這就免了吧。
真正的恭敬,禮貌是要的,恭敬是在心裏。最恭敬的態度,就是“聽話”,老話說“恭敬不如從命”。老師最喜歡的就是聽話的學生,只要老師講的是好話,我全都聽。師恩難忘!你恭敬不聽話,老師看見你會怄氣。所以你讓老師歡喜就是報師恩啦,老師的歡喜從哪裏來?從你聽話來呀!凡是好話都要聽,不論是一句兩句,都對你有益。
前兩年我這些學生在文藝演出時,演出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兒子要爸爸給他買輛汽車,可是爸爸並沒有給他錢去買汽車,而是給了他一本怎麼走好人生之路的書。兒子就鬧情緒跑掉了,獨自去闖天下,還真給他闖出了一條路。忽然接到家裏電報,“爸爸病重!”等他趕回家,爸爸已經死了,所以他心裏非常難受啊!回到自己的房間裏,爸爸給他的這本書還在,他很感動地拿起這本書,書裏掉下一把車鑰匙和一本銀行存折,他才明白他爸爸早就給他買好了汽車,鑰匙就放在這本書裏,還給了他一個存折,他感動得痛哭流涕。所以父母也好、老師也好,給你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人生智慧。你的汽車、你的洋房就在書裏,這個故事的意義很好。
還有一個電視劇上的鏡頭,有個老幹部退休以後進了老年大學,在開學頭一天,他向老師深深的一鞠躬,叫了一聲“老師”。記者在采訪他時,他說“我這一輩子最幸福的,就是我現在有了老師!我能口裏叫一聲老師。”
有媽媽也是你們的幸福,有老師 也是你們的幸福。 你們比我幸福得多啊!我媽媽也死了,老師也沒了。那麼我的幸福應該在哪裏找啊?(衆答:學生中)哎!要在學生裏找,當年媽媽愛我,老師愛我,我多麼幸福啊!如今我也應該這樣地愛我的學生。
說“愛學生是種幸福嗎?”當然是幸福。即使老師爲學生辛苦,也是幸福。這跟父母爲子女辛苦而感到幸福是一樣的。擺一個事實:有的媽媽經常唠叨:“養孩子真苦啦!真是冤家討債鬼!沒有孩子我做人多輕松啊!”如果你說“既然這麼樣,你把孩子送給我吧。”“這怎麼行啊?我的孩子怎麼能送給你呢?”可見媽媽爲孩子辛苦是一種幸福。
孩子長大了,爸爸媽媽的幸福就減退了。有人常說:“孩子長大了,做媽的可以享福了。”真正講可不是那麼回事。越是老年人越是有體會。老年人啰嗦啊,孩子常會厭煩地說“媽,我長這麼大了,你還要管頭管腳的,我自己會照顧自己的!”這麼幾句話,媽媽聽了心裏就難受:“孩子長大了,不需要我了”,她感到孤獨了。我是做爸的有體會,孩子長大後就懶得叫聲“爸爸”,小時候可叫得起勁,越長大越不叫了,你喊我一聲“爸”我聽了也舒服啊。我想了一個辦法,你不叫我,我就叫你,孩子屬牛,所以我沒事的時候“牛啊,牛啊”叫兩聲。孩子卻說:“爸,你別拉開喉嚨叫。”因爲孩子長大了,不願意父母再叫他小名。在父母的心裏,孩子即使到了六十歲,父母還是把他看成十六歲,父母對孩子的心,永遠不會老。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真正當師的,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孩子那樣親切。既然學生對老師要平等尊敬,老師對學生也要平等愛護,否則學生心裏就不平衡了,他會想“我對老師個個尊敬,而老師卻有偏愛。”一産生矛盾,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也就沖掉了。平等是真理,人只有平等才能保持長久的美好。
孩子的錯,父母可以原諒;學生的錯,老師可以原諒;你老師的錯,學生很難原諒,因爲老師是爲人師表啊。老師沒有高尚的品德,他可以講課,但培養不好學生,所以不可對學生偏愛。哪怕這個學生比較聰明、比較懂事,那個學生很不聰明又不太懂事,但都是你的學生,都要平等地愛護。好比幾個兒子中總有好的有差的,媽媽不管他怎麼樣,都是我兒子,有句老話“癞痢頭兒子自家好”。所以作老師不能偏愛。
更不能因爲這個學生的爸爸是老板,那個學生家裏窮困而起不平等的心,這是做老師的品德。從前的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就是苦讀生,因爲他非常勤奮。
尤其是老師不能拍學生馬屁。現在有種風氣,學生的父親是個老板,學校希望他能給學校做點奉獻,就把這個學生捧得比天還要高,在學校裏簡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老師也不敢說話。你沒有老師的品德你怎能爲人師表呢?
講一個以往國外的故事,有個窮孩子爲了要唸書,辛辛苦苦地去賣報。那時剛有電車,有錢人都坐在電車上。電車上一個人要買報,孩子遞給他兩份報,他拿出兩個銀幣,光給他看就是不給他,車子開了,仍然不給他。剛巧後面來了一輛馬車,馬車上坐個女的,女的看見了,就跟孩子說:“你別急,你稍等一會兒。”她叫馬車追上去,結果把兩個銀幣拿回來,還給了孩子。這個女的對仆人說:“你把你剛才的情況跟孩子講一講。”仆人說“我向他要回這兩個銀幣,然後給了他兩個老拳。”這個女的對孩子說:“孩子啊,你要記住,世界上雖然有壞人,但也有好人,你跟我就是好人。”後來這個孩子成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這離不開那時候這個女的給他的鼓勵。所以老師喜歡有錢的學生,也要喜歡沒錢的學生,同樣是你學生嘛。
而且老師要不爲名不爲利。其實我是很出名的老師,出名在我對學生的訓話上。常有人說“你要跟傅老師學,你受得了嗎?”假如學生經常給老師送禮物,有的老師就是不大批評他,其實這不是愛護,而是害了他。
社會上當老師的,生活要有保障,拿工資、報酬理所當然。報酬提高一點,也是對老師的尊重。可是要知道老師可不是爲了名利呢!當老師的一心一意只想把年輕一代培養好,讓他們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有許多情況不是學生怕老師,是老師怕學生!就好比外科醫生不敢給病人開刀。 哪有醫生開的處方全是糖漿?藥雖然苦,醫生還得叫你喝下去。所以老師在學生素質的培養上,就像醫生對待病人,完全是爲他好,應該打針就打針,應該開刀就開刀。病人喊疼,疼了還要打。老師對待學生也是如此,不管你對我這個老師有意見沒意見,該批評照樣批評,該訓話照樣訓話。
老師對學生還要有顆慈母心,愛學生就像母親愛獨生子,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人。這些年輕人,來做你的學生,都是寶貝啊!老師對學生必須要慈,慈就是“予樂”,老師要讓學生學會知識,使他以後的生活有保障,這就是予樂。老師能使學生心情舒暢,學習愉快,學生的成績就會好。如果你使學生苦惱,乃至于老師本身沒理還強說理,這個學生心裏在怄氣,他成績就會下降。
老師對學生不光應做到予樂,還要做到能拔苦,如果學生有一點苦惱了,你就要幫助他解決,猶如媽媽看到孩子指頭上有個刺,刺在孩子手指上,疼在娘的心裏,媽就會馬上把它拔掉,這叫拔苦。老師要幫助學生,解決他所有的苦惱,如果每個學生得到了快樂解除了苦惱,非但你受學生的愛戴,而且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好。如果老師真有這麼一顆慈母的心,每個學生都會覺得你像爸爸,像媽媽,他會把心裏的矛盾都跟你說,目的就是希望你給他點幫助。
一個老師應該考慮到這一點,一個缺乏母愛缺乏父愛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彌補,就會形成心理病態,因爲在孩子的心裏缺乏安全感。我在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犯過錯誤,那是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有一次她把抽屜拉出來放在樓梯上玩,她人又小,抽屜一半放在樓梯上一半露在外面,一滑就會滾下樓去,多危險啊…
《平等愛徒的樂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