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爱徒的乐趣
傅味琴讲演 2004.11.11下午
今天上午讲了学生应该对老师恭敬:要平等尊师。也就是说不管这门课我喜欢听或不喜欢听,这位老师的水平怎么样,我都要对他尊敬,一双手伸出来,十个手指尚且有长有短,人总有差别,只要是我的老师,我们都要平等地尊敬。
比如我们对自己的妈非常地敬爱,我们对别人的妈也要敬爱,自己的妈是妈,别人的妈也是妈。因为你对别人的妈敬爱,她也会把你当子女看待,我们有更多的妈有什么不好呢?妈越多,爱护我们的人越多,她们都有颗慈母的心。
许多母亲由于智慧不够,她只爱自己的儿子,不爱别人家的儿子,像这样没智慧的人往往会很苦恼。例如我年轻时在上海复兴公园,看到有个老太太在跟周围的人诉苦:“我这个儿子,从小死了爹,我为了他念书,辛辛苦苦给人家缝衣服,一直照顾到他找工作、娶老婆,可是今天媳妇竟然打我耳光,而我这个儿子在旁边竟然一声不吭!”大家都很同情她,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种事情多的很啊。我想如果当初这个妈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是你的妈,别人的妈也是你的妈,如果你对我好,你也应该对别人的妈好。”大家想一想,如果孩子对别人的妈都非常的敬爱,哪会对自己妈不好?所以爱不能自私。为什么媳妇会打她耳光?为什么儿子不说话?都由于自私的爱。媳妇只爱自己的妈,儿子只爱老婆。所以心胸越是扩大,这个人就越能避免苦恼。
同样我们能以平等心尊敬每一位老师,你老师多了,对你有什么害处呢?只要能给我知识,能帮助我走好人生的路,他就是我的老师。不管这个老师职称怎么样,地位怎么样,凡是老师我都尊敬。
千万不要在老师背后议论纷纷:“那个老师,算什么;这个老师,远远比不上另外一个。”你如果是一个对老师很尊敬的人,哪能说这个话呢?我们知道平等是人类的美德,会给我们幸福,我们应该在生活的各方面来培养我们的平等心。
在老师面前应该有礼貌,或者行个礼、或者说声“老师好!”,但是不要夸张,不要搞成拍马屁。我讲个笑话给你们听,我做老师累积起来快有五十年了,年轻时候各地给我的来信很多,一般都称“敬爱的傅老师”,有的信称:“最敬爱的傅老师”,这倒也可以。有这么一个时期,也可能是那个时期的风气影响,信上称呼“最最最最最敬爱的老师”!后来又变了,有封信一整排的“最最最……”有必要吗?我看你这么多的“最最最……”还要花时间呢,我也不会由此变成三头六臂,这就免了吧。
真正的恭敬,礼貌是要的,恭敬是在心里。最恭敬的态度,就是“听话”,老话说“恭敬不如从命”。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听话的学生,只要老师讲的是好话,我全都听。师恩难忘!你恭敬不听话,老师看见你会怄气。所以你让老师欢喜就是报师恩啦,老师的欢喜从哪里来?从你听话来呀!凡是好话都要听,不论是一句两句,都对你有益。
前两年我这些学生在文艺演出时,演出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儿子要爸爸给他买辆汽车,可是爸爸并没有给他钱去买汽车,而是给了他一本怎么走好人生之路的书。儿子就闹情绪跑掉了,独自去闯天下,还真给他闯出了一条路。忽然接到家里电报,“爸爸病重!”等他赶回家,爸爸已经死了,所以他心里非常难受啊!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爸爸给他的这本书还在,他很感动地拿起这本书,书里掉下一把车钥匙和一本银行存折,他才明白他爸爸早就给他买好了汽车,钥匙就放在这本书里,还给了他一个存折,他感动得痛哭流涕。所以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给你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人生智慧。你的汽车、你的洋房就在书里,这个故事的意义很好。
还有一个电视剧上的镜头,有个老干部退休以后进了老年大学,在开学头一天,他向老师深深的一鞠躬,叫了一声“老师”。记者在采访他时,他说“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就是我现在有了老师!我能口里叫一声老师。”
有妈妈也是你们的幸福,有老师 也是你们的幸福。 你们比我幸福得多啊!我妈妈也死了,老师也没了。那么我的幸福应该在哪里找啊?(众答:学生中)哎!要在学生里找,当年妈妈爱我,老师爱我,我多么幸福啊!如今我也应该这样地爱我的学生。
说“爱学生是种幸福吗?”当然是幸福。即使老师为学生辛苦,也是幸福。这跟父母为子女辛苦而感到幸福是一样的。摆一个事实:有的妈妈经常唠叨:“养孩子真苦啦!真是冤家讨债鬼!没有孩子我做人多轻松啊!”如果你说“既然这么样,你把孩子送给我吧。”“这怎么行啊?我的孩子怎么能送给你呢?”可见妈妈为孩子辛苦是一种幸福。
孩子长大了,爸爸妈妈的幸福就减退了。有人常说:“孩子长大了,做妈的可以享福了。”真正讲可不是那么回事。越是老年人越是有体会。老年人啰嗦啊,孩子常会厌烦地说“妈,我长这么大了,你还要管头管脚的,我自己会照顾自己的!”这么几句话,妈妈听了心里就难受:“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了”,她感到孤独了。我是做爸的有体会,孩子长大后就懒得叫声“爸爸”,小时候可叫得起劲,越长大越不叫了,你喊我一声“爸”我听了也舒服啊。我想了一个办法,你不叫我,我就叫你,孩子属牛,所以我没事的时候“牛啊,牛啊”叫两声。孩子却说:“爸,你别拉开喉咙叫。”因为孩子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叫他小名。在父母的心里,孩子即使到了六十岁,父母还是把他看成十六岁,父母对孩子的心,永远不会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正当师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亲切。既然学生对老师要平等尊敬,老师对学生也要平等爱护,否则学生心里就不平衡了,他会想“我对老师个个尊敬,而老师却有偏爱。”一产生矛盾,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也就冲掉了。平等是真理,人只有平等才能保持长久的美好。
孩子的错,父母可以原谅;学生的错,老师可以原谅;你老师的错,学生很难原谅,因为老师是为人师表啊。老师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可以讲课,但培养不好学生,所以不可对学生偏爱。哪怕这个学生比较聪明、比较懂事,那个学生很不聪明又不太懂事,但都是你的学生,都要平等地爱护。好比几个儿子中总有好的有差的,妈妈不管他怎么样,都是我儿子,有句老话“癞痢头儿子自家好”。所以作老师不能偏爱。
更不能因为这个学生的爸爸是老板,那个学生家里穷困而起不平等的心,这是做老师的品德。从前的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苦读生,因为他非常勤奋。
尤其是老师不能拍学生马屁。现在有种风气,学生的父亲是个老板,学校希望他能给学校做点奉献,就把这个学生捧得比天还要高,在学校里简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老师也不敢说话。你没有老师的品德你怎能为人师表呢?
讲一个以往国外的故事,有个穷孩子为了要唸书,辛辛苦苦地去卖报。那时刚有电车,有钱人都坐在电车上。电车上一个人要买报,孩子递给他两份报,他拿出两个银币,光给他看就是不给他,车子开了,仍然不给他。刚巧后面来了一辆马车,马车上坐个女的,女的看见了,就跟孩子说:“你别急,你稍等一会儿。”她叫马车追上去,结果把两个银币拿回来,还给了孩子。这个女的对仆人说:“你把你刚才的情况跟孩子讲一讲。”仆人说“我向他要回这两个银币,然后给了他两个老拳。”这个女的对孩子说:“孩子啊,你要记住,世界上虽然有坏人,但也有好人,你跟我就是好人。”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这离不开那时候这个女的给他的鼓励。所以老师喜欢有钱的学生,也要喜欢没钱的学生,同样是你学生嘛。
而且老师要不为名不为利。其实我是很出名的老师,出名在我对学生的训话上。常有人说“你要跟傅老师学,你受得了吗?”假如学生经常给老师送礼物,有的老师就是不大批评他,其实这不是爱护,而是害了他。
社会上当老师的,生活要有保障,拿工资、报酬理所当然。报酬提高一点,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可是要知道老师可不是为了名利呢!当老师的一心一意只想把年轻一代培养好,让他们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有许多情况不是学生怕老师,是老师怕学生!就好比外科医生不敢给病人开刀。 哪有医生开的处方全是糖浆?药虽然苦,医生还得叫你喝下去。所以老师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就像医生对待病人,完全是为他好,应该打针就打针,应该开刀就开刀。病人喊疼,疼了还要打。老师对待学生也是如此,不管你对我这个老师有意见没意见,该批评照样批评,该训话照样训话。
老师对学生还要有颗慈母心,爱学生就像母亲爱独生子,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人。这些年轻人,来做你的学生,都是宝贝啊!老师对学生必须要慈,慈就是“予乐”,老师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使他以后的生活有保障,这就是予乐。老师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愉快,学生的成绩就会好。如果你使学生苦恼,乃至于老师本身没理还强说理,这个学生心里在怄气,他成绩就会下降。
老师对学生不光应做到予乐,还要做到能拔苦,如果学生有一点苦恼了,你就要帮助他解决,犹如妈妈看到孩子指头上有个刺,刺在孩子手指上,疼在娘的心里,妈就会马上把它拔掉,这叫拔苦。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他所有的苦恼,如果每个学生得到了快乐解除了苦恼,非但你受学生的爱戴,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好。如果老师真有这么一颗慈母的心,每个学生都会觉得你像爸爸,像妈妈,他会把心里的矛盾都跟你说,目的就是希望你给他点帮助。
一个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一个缺乏母爱缺乏父爱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弥补,就会形成心理病态,因为在孩子的心里缺乏安全感。我在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犯过错误,那是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有一次她把抽屉拉出来放在楼梯上玩,她人又小,抽屉一半放在楼梯上一半露在外面,一滑就会滚下楼去,多危险啊…
《平等爱徒的乐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