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圍很多的圈,無數的衆生都是面向自己圍繞而坐。這裏邊要跟大家講明幾點。你把父母觀在旁邊,就是報父母恩了,你念佛他們也能得到利益。那麼爲什麼要把怨家觀在前面,親人觀在後面呢?有的人就是認爲怨家討厭,放在後面去,親人可愛放在前面,那就是私心。其實如果你把怨家放在後面想,你心不定的,怕怨家在後面搞你一下子,所以放在前面看著他,你就放心了,把功德回向給他,怨家也會變親家。“六道作圍繞”,那麼六道要不要想啊?例如畜生道牛啊、馬啊都不要想,無論哪一道都要作人想,畜生道也要作人想,餓鬼道也要作人想,地獄道也要作人想。所以觀想六道圍繞的時候全要作人想。你那樣念佛一方面能心量廣大,發菩提心;一方面能報父母恩,能度親人;一方面怨家也會變親家,所以那樣子觀想念佛非常好。我們再看第六點。
6、念佛時不要講話,不要起雜念,要一心不亂。
往往有的居士念起佛來盡講話,講講話念念佛,念念佛講講話,這叫什麼?這叫雜修。所以你們對雜修啊,要有正確理解。一面修佛法,一面修道教,雜修;一面聽佛經,一面聽儒教的東西,雜修。那麼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念觀世音菩薩,這不叫雜修,都是佛菩薩怎麼叫“雜”呢?觀世音菩薩就在西方極樂世界嘛!他本來就是成佛的,是倒駕慈航來幫助阿彌陀佛度衆生的,我們怎麼可以不要觀世音菩薩呢?難道你知道阿彌陀佛不要觀世音菩薩了嗎?我相信阿彌陀佛並沒有叫觀世音菩薩下崗呢!你搞得觀世音菩薩沒有工作做了,你也不要他,他也不要他,這觀世音菩薩不要掉眼淚了嗎?沒工作做啦!所以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
我想起我的外婆死的時候挺有趣,活著的時候,我教她念佛,她聽我話念佛。我幾年沒去看她,她又信耶稣了,我又教她念佛,她又念佛了,念念佛又信耶酥了。死的時候嘛,我們信佛的人都給他念佛,突然有人來報告“耶稣教教友來了!”快快快!把香搬掉,念佛也不念了。那麼耶稣教友來繞一圈,哈哈哈,笑笑,“升天堂喽!”我到現在還弄不清楚我的外婆究竟升了天堂,還是到了極樂世界,因爲她是雜修。兩條道路叫雜修,一條道路不叫雜修。所以念佛也是這樣,要專門念佛。
念佛的時候不要講話。我們再來看一看,一面念佛一面講話的人算不算雜修。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了幾句,忽然又說話了“哎喲!黃居士啊!你今天怎麼來晚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哎喲李居士!我好久沒見你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哎喲黃居士啊!我等會兒可能要早走了,因爲天黑了,我家裏的衣服曬出去還沒有收進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樣一面修阿彌陀佛,一面修黃居士,一面修李居士,一面修曬出去的衣服,這當然算雜修喽!還有的呢,比講雜話還利害——講氣話,念念佛講氣話“哎喲,黃居士,我這兩天可氣啊!哼,黃居士你知道的,我從小吃素念佛的,哎喲,氣啦!不講了,不講了,菩薩知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一會兒又講了:“哎喲,黃居士,我別人那裏是不講的哦!我只是跟你講講哦,你看我家裏的媳婦,昨天禮拜天哪,又把東西拿到娘家去。唉,我氣量很大哦!我當時沒說話,我氣量夠大的啦!我現在只給你黃居士講講,是吧!菩薩知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嗯,這也叫雜修,這雜得更利害,不僅僅是妄想喽,在起瞋恨心啊,你把瞋恨心跟阿彌陀佛連在一起啦!
還有一種念頭也糟透了,念佛起了私心,起了瞋恨心,說“黃居士,你知道我們全家都是吃素念佛的,可是容易受人欺負。隔壁的阿毛可壞啦!我求觀世音菩薩,要保護我們,不要保護阿毛,因爲隔壁阿毛最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更糟糕了!一面念佛,一面動瞋恨心,還叫菩薩、佛不要保佑別人。這種念佛啊,只有罪過,沒有什麼功德。趕快要改正啊!念佛的時候起一個雜念了,就不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連一個雜念也不能起來。如果是覺悟的正念那不叫雜念,雜念是指帶有貪瞋癡的亂七八糟的妄念。按照《阿彌陀經》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所以你們念佛用功的人,我看應該念到一天一晚,一個雜念也不起來,最好是七天七晚一心不亂。如果你能做到七天七晚一心不亂,那往生是很有把握的。因爲在這七天裏邊你總會去的,今天不走也許明天走,明天你仍然在一心不亂裏。明天還不走,也許後天走,後天仍然在一心不亂裏,不可能到了七天還不走的,因爲預知時至的人,雖有一點差異,但差不了多少。那麼如果你一心不亂的定力功夫,只有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內沒走呢?到第二個小時你一心不亂的功夫就沒有了,又起妄念了,那個時候你倒走了呢?那就達不到往生的要求了。所以大家不要因爲念佛容易,看不起念佛法門,念佛法門的要求很高的,所謂“方便法門”是修行的方法方便,功夫可沒有方便,修行功夫任何法門都是一樣的。所以希望大家念佛的時候,不要講話,不要起雜念,好好地培養自己一心不亂的功夫,那才是真正的修念佛法門。
7、念佛的人也要持戒、聽法、斷煩惱
如果不持戒或者受了戒犯戒,佛說過“犯戒地獄苦”。犯戒的人死了要下地獄的,即使你念佛有功德,因爲你犯戒了,還得先下地獄,地獄出來後,修好了再往生。佛說話是不打妄語的,那麼犯戒了怎麼辦?也有一個辦法,可以不下地獄,叫忏悔,“忏悔”什麼意思?就是自已認錯,我錯了,我改過,今後再也不做了,這就叫忏悔。如果你光是嘴裏唱唱念念,心裏不認錯,行動上不改過,那不叫真的忏悔,這是假忏悔。
還有不論是忏悔也好,聽法也好,斷煩惱也好,都要自己做,別人不能代替。比如一人做了錯事情了,要他寫一個悔過書,必須自己寫,你請別人寫沒效果,是吧,你自己不認錯,叫別人來替你認錯,沒有這回事情。聽法也要自己聽,說:“我今天忙啊!我又不喜歡聽法,可是我受了菩薩戒了,聽說受了菩薩戒的人,四十裏路之內有講經說法,如不去聽,算犯戒的。那樣吧,你替我去聽吧,你代我去聽,我就沒罪啦!你代我去聽,我也能得到智慧。”有這種事情嗎?所以說一個念佛的人,如果不持戒就要犯罪,犯得嚴重的罪阿彌陀佛也不要你,四十八大願裏說兩種人除外,不能去,一種犯五無間罪,一種謗法。老是說這本經好,那本經沒有這本經好,那你就謗了那本經;或者說別的法門都比不上這個法門殊勝,又謗了別的法門;又說某一尊佛第一,那麼其他佛只能排第二、第叁了?佛都是平等平等,佛哪有第二、第叁呢?這樣你又謗了佛啦;或者說唯有我這宗派好,那其他宗派都不行,其它宗派也是佛法啦!你等于說其它宗派的佛法都不行,又謗了法了。這種人要趕快忏悔,如果不忏悔,不改過,一直做下去,阿彌陀佛發過大願的,說:“不要!不要!”因爲這種人行爲太惡劣,心太卑鄙,造業太重了,實在是去不了啦!所以要懂得忏悔,那麼一切的修行方法,包括忏悔,都在佛法裏,我們不聽佛法怎麼懂呢!
現在很多人啊,進了佛門都隨隨便便,只知道燒香磕頭,佛法不懂。懂佛法的人看看他們所做的很多都做錯了,沒有功德,反有罪過,即使有功德,二分功德八分罪過,進了佛門還要賠本。社會上做錯事情也有罪,佛門是度衆生的,是衆生的明燈,你做錯了事,這個罪啊,比在社會上做錯事情的罪還要大不知多少倍!所以不聽法,不懂佛法的人,實在太危險,對自己要背罪過、要墮落,對衆生沒有好處,你給衆生影響很壞,衆生都不相信你,還在背後說你閑話,敗壞了整個佛教的聲譽,社會上的人就對佛教不恭敬了,不相信了。所以這樣一來,這個罪就大了,既害自己又害衆生,又敗壞了佛門。所以千萬千萬信了佛以後要聽法要求懂。念佛的人也要斷煩惱,那麼要問了。“怎麼斷煩惱呢?”有人說:“難道我自己要煩惱嗎?我也想不要煩惱,可是我沒得法啊!煩惱的時候偏要起煩惱!”那不是說清楚了嗎?因爲沒得法,所以對煩惱也就沒有辦法,能斷煩惱的法就在佛法裏,可是還有怪的事呢!如果你對他說:“你是沒得法,所以不好斷煩惱,現在傅老師在講法,你趕快去聽法,去求法。”他回答你一句:“我們用不著!”既沒得法,又不要法,那麼只好一輩子做對煩惱沒有辦法的苦惱人了,這才真叫“苦惱”。第八、第九兩條講起來比較簡單,因爲我前邊講得比較多了,由于時間關系,我盡快地把它講完。
8、念佛的人要學佛的功德,心量要大,
佛弟子要和合團結,互相恭敬、贊歎。
你們今天念的是阿彌陀佛,就要學習佛的功德。“阿彌陀佛”是印度話,中國話叫“無量”,無量就是阿彌陀佛的修行功德。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的人要心胸無量,老話說“氣量要大一點”,不要斤斤計較,老生氣。每天高高興興,一天笑叁次身體健康,心量放大容易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說要修無量心。無量心佛經裏有四種:慈、悲、喜、舍。慈,希望每個衆生都快樂,我還願意把我的快樂給他人;悲,希望衆生不要受苦,如果他受苦了,我幫他去解除苦;喜,你高興了,我也高興,要以人家的歡喜爲自己的幸福,就象媽媽一樣,孩子高興了,媽媽也高興,孩子哭了媽媽也難受了;舍,舍掉自己的貪心、瞋心,要有一顆平等心,這樣修就能夠心胸無量。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好好講講四無量心。還有阿彌陀佛是怎麼成佛的,阿彌陀佛的智慧怎樣圓滿的,經書裏說阿彌陀佛的智慧是妙觀察智,阿彌陀佛是以妙觀察智成就佛道的。“妙觀察”就是好好地去觀察、去看、去分析、去理解,從理解中産生智慧。所以我們對人世間一切都要冷靜地觀察,要看破紅塵,人世間一切名利煩惱的來龍去脈,以及今後的受報,現在的痛苦,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清淨、不清淨都要好好觀察,如果一無所…
《怎樣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